2010届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物质的分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届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物质的分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02 20: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主干知识梳理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 标准 ,根据 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图: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类型:
反应类型 实 例
A+B=AB 化合反应 2H2+O22H2O
AB=A+B 分解反应 CaCO3CaO+CO2↑
AB+C=A+CB 置换反应 H2+CuOCu+H2O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要点精讲
1、物质的分类:
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
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而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举例如下:
注意:①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主要是看它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若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就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冰水混合物,表面上看为混合物,但是它们实质上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水组成,只是状态不同,所以冰水混合物仍为纯净物。②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区别,主要从组成元素来判断。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而含氧化合物组成可以是两种元素,也可以是多种元素,但必定含有氧元素。也就是说,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③酸碱盐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它们所电离生成离子的性质。④化合物还可以根据其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通常是按照物质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特征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物质之间转化的意义有下面的转化:
物质的转化类型 实例
单质→化合物 氢气生成氯化氢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
酸→盐 盐酸生成氯化钠
化合物→单质 氯化钠生成钠
盐→氧化物 碳酸钙生成氧化钙
无机物→有机物 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
第二课时
主干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散体系
1.分散系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所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下图:
(2)分散系的分类: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100nm;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制备原理
氯化铁在沸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3.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
4. 胶体的应用
1 士壤的保肥作用
2 制豆腐的化学原理
3 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4 明矾净水原理
要点精讲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说明:胶体稳定的原因:①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次要原因。②同种胶体吸附同种电荷,所以它们互相排斥。加入电解质后,会破坏胶粒外面的电荷层,从而使胶体发生凝聚。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是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
2.氢氧化铁胶体
饱和氯化铁在沸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胶体的三大特性:电泳现象、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主要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布朗运动:胶体中胶粒在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属于微粒热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胶体独有。
3、电泳现象:
胶粒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此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胶体呈电中性)。
4、胶体的聚沉:胶粒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成大颗粒而沉淀的过程,方法有:
(1)加入电解质
(2)加热
(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