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07 10: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一、从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看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依据《教学大纲》确定考试范围,以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原则,突出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全面考查化学学科能力、注重学科内各知识板块的综合考查、考查内容注重依托教材及联系实际。
(一).试题特点
1.时代性——体现目前的课程改革。渗透重要化学思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大,题目陌生度较大,能力要求高。
2.基础性——I卷客观性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较低层次能力的考查,通过典型问题的再挖掘,体现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
3.开放性——体现灵活的思维方法。Ⅱ卷试题注重考查较高层次的能力及能力品质,考查较高层次的综合应用能力。体现化学学科灵活的思维方法。
(二) 试题知识点分布
近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有机化学题特点:有机物质模型的识别,已知物质结构,推断物质性质;各种官能团的识别、鉴别;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或书写同分异构体;框图形式的有机推断;有机合成路线分析;典型有机实验;基本有机计算等。
(三)、高考理综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
时间 题号 考点 内容
2005年 27题 无机推断与有机相结合 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与钙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9题 苏丹红一号 有机物化学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官能团判断;同分异构体判断;有机反应类型;计算
2006年 12题 有关茉莉醛的性质 醛、双键和烃基的性质
29题 有关萨罗和水扬酸的性质 有机结构模型的认识,同分异构体书写,有机方程式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
2007年 12题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
29题 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推断 有机物名称、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判断;反应类型;
2008年 8题 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 由名称判断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29题 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推断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判断;
2009年
(1)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主要考点有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典型官能团结构和性质及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由综合试卷容量的限制,考查有机知识点不能强调覆盖面,考查的知识点只能是上述重点内容。但是课本上的任何一处都有可能成为“热点”。
(2)有机题重视知识应用能力,试题强调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并与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医药、高新科技等方面紧密联系。如:2005年的第29题苏丹红一号,2006年第12题茉莉醛,第29题的萨罗。这种试题可考查考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知识更新迁移能力,受到好评。
(3)有机试题的形式和考查的方式近几年变化不大,较稳定。一卷中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二卷中一般考查书写结构简式、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的鉴别等;
二、从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看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
认真研究高考考纲,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较之往年的变化(包括增加、删减的知识点,提法变化的考点,试卷形式,题型及分值的变化等)。
要努力做到:
①研读课标——熟谙新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
②研读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思路和指导思想;
③研读教材——依据教材科学设计基础复习和专题训练;
2010年有机化学试题命题趋势:以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能力为主,在情境设置上既源于课本教材,又关注社会热点;命题时适当给出新的信息,以考查学生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时,将结合实验、计算等内容,考查有机分子式的推断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的书写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等。命题时以框图的形式呈现,信息和问题交织在一起,环环相扣。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典型试题分析
【题1】(09天津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题2】【 全国 09. 12 】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题3】脑白金又名褪黑激素,据报道它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睡眠等功能。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脑白金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A.分子式为C13H16N2O2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
【题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B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题5】(09天津8 18分)请仔细阅读以下转化关系:
A是从蛇床子果实中提取的一种中草药有效成分,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酯类化合物;
B称作冰片,可用于医药和制香精、樟脑等;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4种氢原子;
D 中只含一个氧原子,与 Na反应放出H2;F为烃。
请回答:
(1)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a.氧化反应 b.聚合反应 c.消去反应 d.取代反应 e.Br2加成反应
(3)写出D→E、E→F的反应类型:D→E___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H是F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6,写出H所有可能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A、C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给F命名: A:______、C:_____,F的名称:_______。
(6)写出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10H18O (2)b e(3)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4)C5H10 CH2=CHCH2CH3 CH2=C(CH3) 2
CH3CH=CHCH3 的顺反结构 ,
(5) (CH3)2CHCH2COOH 3-甲基-1-丁烯
(6) (CH3)2CHCH2CH2Br + NaOH (CH3)2CHCH2CH2OH+ NaBr
【全国I卷09.30】(15分)(15分)化合物H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可用如下路线合成: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 g CO2和45 g H 2 O。
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它们的名称(系统命名)分别为________;
(3)在催化剂存在下1 mol F与2 mol H 2反应,生成3-苯基-1-丙醇。F的结构简式是__
(4)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所有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G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答案:⑴C4H10。⑵2-甲基-1-氯丙烷、2-甲基-2-氯丙烷 ⑶ HYPERLINK "http://www./" INCLUDEPICTURE "../../../../../../田玉凤教学资料d/田玉凤2/新课标教学2007/Local%20Settings/Temp/@%7bQ%5dX%5dXCJ9Y4%25%7d_14TPLC~E.jpg" \* MERGEFORMAT ⑷消去反应。(5)
(6)、、、
【北京09-25】丙烯可用于合成杀除根瘤线虫的农药(分子式为C3H5Br2Cl)和应用广泛的DAP树脂;
已知酯与醇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
RCOOR’+ R’’OH RCOO R’’+ R’OH(R,R’ R’’代表羟基)
(1)农药C3H5Br2Cl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卤原子。
①A的结构简式是 ;A 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②由丙烯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
(2)A水解可得到D,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蒸汽密度是相同状态下甲烷密度的6.25倍,C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碳60%,氢8%,氧32% ,C的结构简式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能发生聚合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b.C含有两个甲基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有4个
c.D催化加氢的产物与B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d.E具有芳香气味,易溶于乙醇
(5)E的水解产物经分离最终得到甲醇和B,二者均可循环利用DAP树脂的制备。其中将甲醇与H分离的操作方法是
(6)F的分子式为C10H10O4。DAP单体为苯的二元取代物,且两个取代基不处于对位,该单体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两种。D和F反应生成DAP单体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① CH2=CHCH2Cl 碳碳双键、氯原子;② 取代反应 (3)CH3COOCH2CH=CH2
(2)CH2=CHCH2Cl+H2O CH2=CHCH2OH+HCl (4)a c d (5)蒸馏
(6)
【例题】香豆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香料,可用于配制香精以及制造日用化妆品和香皂等。香豆素可由化合物A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得。
⑴化合物A遇FeCl3溶液显紫色,A蒸汽的密度相对于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61倍,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26.2%。
① A的分子式为 ;
② 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
③ A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填序号);
a.氧化反应 b.水解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⑵已知:在碱性条件下,两个醛分子能发生如下反应:
(香豆素)
某同学设计由化合物A合成香豆素的路线如下:
①A的结构简式为: ,B→C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
②C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氢气反应生成E,E的结构简式 ;
③B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i)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ii) 能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iii) 1 mol B能和2 mol NaOH溶液反应; (iv) 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
④由D→香豆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⑤请设计实验证明香豆素中含有碳碳双键: 。
⑥现有E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n mol。该混合物完全燃烧生成a L CO2和b g H2O(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设混合物中E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出x 的计算式 。
答案:(16分)
(1) ①C7H6O2 (2分) ②羟基、醛基(1分) ③a c d(2分)
⑵ ①(2分) 消去反应(1分)
②、 (2分)
③(1分)
④(2分)
⑤取少量香豆素,加入少量Br2/CCl4溶液,溶液褪色,证明香豆素中有碳碳双键。(1分)
⑥ x =a/ 67.2―2 n [ 或 x =b / 54 ― n ] (2分)
【例2】 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C6H8O7,对其进行如下实验。①将1.92g A与 100mL 0.3mol/L 碳酸氢钠溶液恰好反应。②在一定条件下,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⑴推测A中可能具有的官能团 (写名称)。
⑵若经测定A结构中无甲基,则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种,其中一种结构为柠檬酸,已知柠檬酸结构中的相同的官能团不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且柠檬酸在铜催化条件下不会被氧化,则柠檬酸的结构简式为 。
⑶写出柠檬酸与足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在一定条件下柠檬酸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有 。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D.中和反应 E.加聚反应
⑸柠檬酸和部分有机物的熔沸点见下表
乙酸 乙醇 乙酸乙酯 柠檬酸晶体 柠檬酸乙酯(液体)
沸点(℃) 118 78.5 77.1 294
熔点(℃) 153 -55
由数据分析柠檬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用如图的装置,在试管②中,
能否收集到柠檬酸酯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⑹写出柠檬酸与足量乙醇发生完全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⑴羟基、羧基
⑵8种

⑷ A、C、D ⑸不能 ;因生成的柠檬酸乙酯的沸点比乙醇的高很多,因此用如图的装置蒸发出来的只能是乙醇不是柠檬酸乙酯

四、迎考复习策略:
(一)建议明确教学重点
复习时要结合《考试说明》中考点范例的分析,明确有机化学知识考什么,怎么考,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纲。
1.基础巩固阶段(一轮复习)
复习时即要加强教材上知识的巩固又要将知识前后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网状知识结构。
编号 知识内容及在教材中的位置 说明
1 有机物的通性:①有机物的特点(补充) ②碳的成键特点 ③有机物研究:组成研究、结构研究:基团(根与基的区别)、光谱、反应研究 课时不是固定的,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适当缩短或延长;对应的习题课,也可适当的调整
2 有机物的结构:①结构表示方法 ②分子空间构型③同系物 ④同分异构体以及各类物质涉及到的)⑤分类和命名
3 官能团或各类物质的性质、通式:①饱和烃②芳香烃③碳碳双键、二烯烃、三键④卤代烃⑤羟基 ⑥醛基 ⑦羧基⑧酯基、油脂⑨糖类、蛋白质
4 有机反应类型:①取代②加成 ③消去 ④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烯、炔、醛、苯的同系物等;催化氧化:醇、醛) ⑤加聚(化学与生活专题3) ⑥缩聚 (化学与生活专题3)⑦裂化⑧还原(与H2的加成) ⑨显色(苯酚、淀粉、蛋白质) ⑩部分无机反应(羧酸与碱)
5 有机物的计算:①燃烧(补充规律) ②求分子式(归类方法) ③其它
6 有机实验:重点分析课本上几个实验(如:甲中:蒸馏石油、乙酸乙酯的制备、制肥皂、苯的溴代与硝化、溴乙烷的水解与消去、乙醇、苯酚的性质、醛的氧化、蛋白质的性质)以及部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7 有机推断与合成
8 测验与讲评
2.综合提高阶段(说明;一轮和二轮不是截然分开的,下面的有些内容有的在一轮已讲到)
综合复习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肯定已经明确了,根据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再加强或补充某方面的内容,同时将基本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知识点的联系为专题将零散知识系统化:
例如:归纳一些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呈气态:①C原子数为1~4的链烃 ②CH3Cl ③新戍烷 ④HCHO
②与水分层比水轻;①苯、甲苯 ②液态链烃 ③醚(如C2H5-O-C2H5) ④酯(如CH3COOCH3)
③与水分层比水重:①溴苯 ②硝基苯 ③液态苯酚 ④溴乙烷、四氯化碳等
④易溶于水的有:碳原子数少于3的醇、醛、酸、有机钠盐、苯酚(可溶于热水)等;
⑤有香气味:①苯 ②甲苯 ③酯(CH3COOC2H5) ④CH3CH2OH
归纳一些简单有机物的常用检验方法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
②能与溴水反应而使之褪色的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苯酚、醛等。
③因萃取使溴水褪色的有:四氯化碳、氯仿、溴苯、苯及其同系物、液态饱和烃和酯等。
④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有机物、醇等。
⑤能与Na等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的有:醇、酚、羧酸等。
⑥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酚类;遇碘水显蓝色的:淀粉;遇浓硝酸显黄色的:含苯环的蛋白质。
归纳一些有机实验知识
①水浴加热:a银镜反应 b制硝基苯 c制酚醛树脂 d乙酸乙酯水解 e糖水解
②温度计水银球位置:a制乙烯 b制硝基苯 c石油蒸馏
③导管冷凝回流:a制溴苯 b制硝基苯 c制酚醛树脂
④冷凝不回流:石油蒸馏(冷凝管)
⑤防倒吸:a制溴苯 b制乙酸乙酯
⑥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a萃取分液法 b蒸馏分馏法 c洗气法(还有渗析、盐析、沉淀法等)。
(2)按有机反应类型为专题将知识系统化
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典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例如:
①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醇的分子间脱水,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酯化反应等;
②加成反应:包括碳碳加成,碳氧加成等;
③消去反应:包括卤代烃消去,醇的消去等;
④氧化反应:包括烯、炔、苯的同系物的氧化,醇、醛的氧化等;
⑤还原反应:包括醛、酮的还原,不饱和烃与氢气的加成等;
⑥加聚反应:包括烯、炔的加聚,碳氧双键的加聚等;
⑦缩聚反应:包括氨基酸,二元醇,二元羟酸等多官能团的缩聚。
(3)以解题规律为专题使思考问题条理化:
指导学生解有机框图题的思路为:认真读题,审清题意,采集信息,积极思考。抓住特征条件,从中找出突破口,再从突破口向外发散,通过顺推法、逆推法、顺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概括起来就是“审、破、推、答”四个字。
(二)、建议参考新课标教材:
《化学与生活》
此模块与有机化学模块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下列四大方面
1.营养物质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与有机化学模块中基本一样,可以不用再占时间复习,但增加了维生素的内容。
2.高分子材料中关于反应类型“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的知识,与有机化学模块中基本一样,也可以合并复习。废弃塑料的裂解可看作高分子断裂为小分子过程。
3.部分生活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考查官能团的性质。如:居室中甲醛含量的测定(醛基)、消毒剂过氧乙酸的使用(过氧链)、皮肤接触有机磷农药(属磷酸酯类)用碱性物质洗涤、阿司匹林的结构和性质、部分抗生素的性质等。污水中BOD值既指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所需氧气的量。
4.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应用:如,合成洗涤剂及干洗剂溶解油污,主要是利用有机物互溶原理。
《化学与技术》
此模块的有机部分绝大多数与“化学与生活”模块相同,概括为三方面的内容:
1.有机合成
①有机高分子的合成:如酚醛树脂、橡胶、塑料等的合成(同有机模块和生活模块)、纤维素酯的制造(同有机模块)、
②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同生活模块和实验模块)、洗衣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主要利用取代反应)、尿素的合成与转化、有机玻璃的合成(都同有机模块)。
2.合成的绿色化:从原料的绿色化、催化剂的绿色化、溶剂的绿色化、产品的绿色化几方面分析。
3.有机物的性质:污水中BOD值(同生活模块)、苯酚的性质、纤维素的水解(都同有机模块)、有机农药的性质、废弃塑料的降解(都同生活模块)。
《有机化学基础》 1. 有机物的研究步骤与方法 2. 有机合成
(三)、建议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目前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之一 ----- 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
①知识结构化的过程中,教师展示的多,学生参与构建的少,事实上是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关于记忆的三个层次:记忆的再认、重现和保持的涵义。
2 技能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留给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太少。
空间:主要是问题过于死板,缺乏开放性问题设计。
时间:没有留给学生真正的练习的时间,练习流于形式,有以讲代替练习的倾向,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教师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思路和进程强加于学生,或干扰学生的练习。
改进策略: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所有的学习活动。
①提供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②教学直观手段的运用,包括实验、挂图、计算机课件
③生动的语言 ④与现实相结合的习题等 ⑤激励性的评价
学生进步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欣赏和认可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
2.遵循高考大纲合理控制教学难度
目前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之一 ----- 不能合理地控制教学难度
①随意扩大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内容,是超纲的表现。如键线式表示有机物,不饱和度的概念,物料守恒的名字术语。这可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投入和产出未必成比例。
②习题难度有超难的趋势。
通过大量同一层次、同一角度的难题训练,学生靠获得定势思维以求适应高考,就不自觉地陷入了题海,应该坚决反对。大量难题训练,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然造成学习效率下降。
改进策略:考试说明中的易、中、难的3:5:2的比例,也告诉我们,要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攻方向,才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教学策略。
选题策略:立意(现实立意,新颖)、情境(独特,符合学科特点)、设问(巧妙而有梯度)。
3、及时获取学生信息,调整好反馈训练
目前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之一 ----- 不能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进行反馈训练
①缺乏获得反馈信息的手段
②缺乏反馈矫正训练的环节
③练习的少或练习不及时是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原因。
改进策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及时获取学生的信息,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结果是,对能力强的学生效率低,对能力低的学生同样效率低。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建议做好有机习题教学反思:
习题教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直接途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一直是老师们追求的目标。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反思:
①审题:审题是解任何试题的关键问题,对于有机试题的审题,应该从两反面加强:一是解决思维定势的问题,部分学生因作题目较多,很多题目都似曾相识,而不耐心审题,导致出错。要求对题干逐字逐句分析(可以举两个题干相似的问题让学生做,根据学生的错误,教育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二是挖掘提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迁移题是有机试题的常见题型,能否较好地发现并利用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在读题时将信息知识与后面的问题或框图联系起来,大胆迁移、细心应用,既可作答。信息知识一般不要求知道为什么,只要会应用即可。
②训练:训练是改变眼高手低的捷径,训练必须动笔,不能单靠看或说,一些学生有这样的缺点,在与大家一切讨论的时候,讲的很好,但让他自己写就丢三落四,这样的同学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特别吃亏,动笔书写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连续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检验和改变了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教学时师生都要注意细节问题
③讲评:精选例题讲评是习题课的最重要环节,首先,例题要有针对性、示范性、启发性,在讲解时要思维发散,不要就题论题,要根据题目的特征进行延伸,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还要分析学生解题出错的原因,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其次,要注意,讲课时总结一些规律和解题方法是必要的,但规律太多、方法太离奇往往效果不好,如果掌握方法和记忆规律本身很难,对学生的提高会起反作用。再次,要把握好考纲,不要对超纲内容或题目中出现的信息知识任意添加,加重学生的负担。
无论怎样,能力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知识+能力+方法”可获得成功。
主讲教师:田玉凤,北京第十二中学,特级教师
A
B
试剂X
OH-
C
D
①银氨溶液,△
②H+
浓硫酸

浓硫酸

8939
11、28
8
12,30
12 30
25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有机物
26
7,26 ⑸
3 9
8 28
27
8, 27
实验基本操作、综合实验
6,26
27
7 9
29
29
12 26
元素及其化合物
38
10 27
7
27
29
10
元素周期律应用
37
29
9 10

28
6
电化学基础
11
12
2 4
10
10
11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影响因素
10
13
5
27
13
9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38
10
7
9
6
7
原子结构与物质结构
26(2)
7 9
6 13
7 8
27 28
氧化还原
12
8
7⑸
29
6
26 27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7 13
11
10⑷
9 11
26⑸28⑷
物质的量、化学基本计算
28
9
6
11

28⑷
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

6
1

5
环保、生活、技术
宁夏
四川
天津
全国II
全国I
北京
2009年试题知识点分析
知识点
(i)B2H6
(ii)H2O2/OH-
R-CH2CH2OH(B2 H6为乙硼烷)
R-CH=CH2
催化剂

NaOH

H2O

PAGE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