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化学备课组 姓名 班级 等第 总课时 2010年3月2日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名称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共同点
结论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
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
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练习巩固
1. 氯化钠溶液中溶有少量碳酸钠,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除去碳酸钠的是( )
A.锌粉 B.氢氧化钙溶液 C.盐酸 D.硫酸
2.根据某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I是碘元素的符号)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 )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加点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C.1 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35)Mg左右
D.“菜未少数不宜加入加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3. 某同学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决定在厨房里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 )
A.味精 B.白酒 C.酱油 D.醋
4.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该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面的 处保持水平。固体药品溶解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其作用是 。 过滤时,应该使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要 滤纸边缘。
课后活动
1.作业:P76页2题、P77页4题。
2.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