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 (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 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 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 ,可支持燃烧;N2约占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 ,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原因: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原因: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 )和 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 等)酸雨( 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铝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 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 再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氢气: ;或者,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 ②
例1、下列对化合反应概念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D、必须有氧气参加的反应而且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例2、 在一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
A、木炭 B、石蜡 C、硫粉 D、红磷
例3、下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黄酒 B.冰水 C.碘盐 D.食醋
例4、 下列各物质反应后,都能生成氧气,根据表示式确定,其中最适合用于潜水艇里作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
①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②氧化汞 汞+氧气
③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④水 氢气+氧气
A、氯酸钾 B、氧化汞 C、过氧化钠 D、水
例5、 现在有甲、乙两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甲为纯净的氯酸钾,乙是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甲、乙均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例6、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化到欲制得的产品中。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制取金属铜
C.用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D.用金属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制取少量氧化镁
第二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1-9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13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需先加入少量细沙或水的是( )
A、硫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2、、根据观察加热氯酸钾晶体制氧气的实验可以判断,氯酸钾熔化温度比氯酸钾分解温度( )
A、低 B、高 C、一样 D、无法比较
3、加热氯酸钾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氯酸钾不能分解 B、氯酸钾放出氧气的量减小
C、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减慢 D、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减慢,且得到的氧气总量减少
4、雷雨后的空气十分新鲜,这是因为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转化成了臭氧的(3O22O3)的缘故,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B、O3和O2都是氧元素的单质薄C、O3和O2是同一种物质 D、O3和O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反应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7、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SO2 B、MgO C、P2O5 D、CO2
8、“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2008年,某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江河 C、深埋于土中 D、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
9、某同学认为玻璃棒有以下用途:(1)加注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2)配制和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3)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和实验浓硫酸的脱水性时用玻璃棒蘸取液体;(4)用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的实验时,用灼热的玻璃棒引燃白磷,其中正确的是( )
A、(1)(2) B、(2)(4) C、(1)(3) D、(1)(2)(3)(4)
10、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颜色变化 B、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分子组成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光和热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受热分解制得的氧气却常有异常气味。将这种有异常气味的氧气通入蒸馏水中,再滴加含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上述事实得出下列结论:①此氧气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②此氧气中含有氯元素③此氧气中至少有一种含氯的物质④在上述反应过程中除氧气外,还生成了其他气体。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0.0064kg/m2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氩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瑞利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是纯净物
C、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D、瑞利发现,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
13、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以下物品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与简答:
14、如右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
(1)指出装置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c ,d 。
(2)实验时应注意: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 性,其方法是 。
②试管口要 ,其目的是 。③给试管加热时 。
④停止加热时,先要 , 然后 。
(3)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上不含氮气?
(4)按反应进行的先后顺序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铁生锈是一种 氧化反应。自燃是由 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用灯帽盖来灭酒精灯火焰,是运用 灭火的原理。
16、某黑色固体粉末A和白色固体B共热生成C和D。而A 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将黄色固体粉末E点燃后放在D物质里能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而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F生成。试推断其各是什么物质:
(1)A ;B ;C ;D ;E ;F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A与B共热 ,E在D中燃烧 。
17、(1)如发现家中煤气泄露,应及时打开窗户,但不能触动电器开关或产生明火,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
(2)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今天,人类也面临着“补天”的总是当代所说的“补天”是指 。
三、实验与探究
18、李军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⑴.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 ② 。
⑵.李军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了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所有可选装置的字母代号)进行组装。装置A还缺少的一种用品是_______ 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军实验结束后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帮助李军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原因)
(3)实验室选用B和C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19、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右图中图l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_________(填“偏 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图2-11中图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中图2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份,放人捆在电烙铁下面铁片的凹槽内;
(2)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人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__________,产生白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电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O2
时间
甲
乙
0
O2
时间
甲
乙
0
O2
时间
乙
甲
0
时间
O2
甲
乙
0
t
a%
t
a%
t
a%
t
a%
a
b
c
d
氯酸钾+
高锰酸钾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