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文档属性

名称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10 19:34:00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1课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应给学生讲清研究的思路和角度,为以后其它气体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这些思路和方法是蕴含在探究过程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探究的过程,从探究过程中抽取这些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气体实验室制法所需要的能力。同时,这些探究活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形成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教材主要内容
本节重点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等。另外,学习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它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⑵认识催化剂及其作用。
⑶初步学会研究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的学习,体会物质的性质分析制法的思维方法。
⑵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等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涵义。
⑵通过实验和问题的发现与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
教学难点:有关氧气制法的实验设计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谈话:有一种物质无形又无影,看不见摸不着,火焰见它笑开艳,动物生长离不了它,人若缺了它就得见阎王。你认为它是什么物质?你一定能猜到这种物质是氧气。那么你怎样才能知道一份气体是否是氧气呢?
回想、思考氧气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回想、思考、回答氧气的鉴别方法。
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认识氧气对人类的意义和氧气的鉴别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氧气的兴趣。
PPT:①
3
分钟
进行新课
活动探究
谈话:从上面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氧气是很重要的。那么你是否想知道制取氧气的方法呢?
板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交流、回答氧气的制取方法。
引出对氧气的制取方法的探究兴趣。
PPT:②
板书
3
分钟
问题1:下面就请你设计一些方法来制取氧气。
点评:制取氧气的方法。
阅读:P93页 实验探究4—2
谈话:按要求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
思考、分析,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交流、回答。
按要求进行实验。
小结实验现象。
使学生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PPT:③问题1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分钟
问题2二氧化锰和沸石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催化剂
分析、交流、回答二氧化锰和沸石的作用。认识催化剂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PPT:④
问题2
催化剂
3
分钟
谈话:在实验室中可用分解双氧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那么怎样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呢?
问题3:怎样用分解双氧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并交流、回答。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归纳、推理能力。
PPT:⑤
问题3
3
分钟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
分钟
实验小结:
①实验时 气泡冒出。
②氧气是 色的气体。
③判断一瓶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 。
④实验时,填加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⑤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底部必须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 。
⑥当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地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是因为 。
通过实验小结来分析、讨论
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
并交流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PPT:⑥
3
分钟
板书:
⑴实验室制法的原理
⑵装置
⑶操作步骤
⑷收集方法
⑸验满方法
分析、讨论并交流回答:
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PPT:⑦
板书
3
分钟
问题4:写出用分解双氧水的方法来制取反氧气的应式。
试写反应式。
使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和反应式的写法。
PPT:⑧
3
分钟
问题5:试写反应式
(1)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
(2)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试写反应式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制法。
PPT:⑨
问题5
2
分钟
过渡
谈话:氧气在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工业上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
了解在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PPT:⑩
探究的问题
2
分钟
实践操作分享交流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点评: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媒体展示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实验。
点评:学生实验情况。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实验方案。
熟识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交流实验现象。
汇报交流探究过程、结论
完善氧气的制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实验探究能力。
PPT:
实验方案
4
分钟
问题6:氧气的收集方法除了排水法外有没有其它
收集方法呢?
思考、体会、讨论硬水危害和软化方法并交流回答。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
PPT:
问题6
点评
3
分钟
练习
问题7: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原因是 。
思考、讨论、交流问题。
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PPT:
问题7:
3
分钟




总结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哪些问题要与大家一起共享交流呢?
回顾实验,对照板书,整理思路,进行表述,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PPT:
板书
2
分钟




在实验室中能否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呢?原因是什么?
讨论、相互交流。
让学生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条件。
3
分钟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催化剂
1、原理 形形色色的催化剂
2、装置 排水法
3、操作步骤 排空气法
4、收集方法 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5、验满方法 氧气的工业制法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应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体验氧气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进而意识到学习氧气制法和性质的重要性。
2、本节课应结合反应原理,引导学生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探究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通过介绍氧气的收集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应注意仪器安装和实验操作注意的事项,应用多媒体展示不正确操作会引起的后果,加深学生的理解。3、在“多识一点” 形形色色的催化剂的这一环节上,应能让学生认识催化剂的特征和多样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七、作业内容
(一)巩固性作业:
1、配套练习册 16页 1——14题
(二)拓展性作业:
2、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回答问题:
(1)试管口应怎样倾斜?为什么?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三)综合实践性作业:
4、自然界中的氧气是用不尽的吗?为什么?自然界中的氧气从哪来?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课件14张PPT。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
无形又无影,看不见摸不着,火焰见它笑开艳,动物生长离不了它,人若缺了它就得见阎王。
你认为它是什么物质?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阅读:P93页 实验探究4—2
按要求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 问题: 二氧化锰和沸石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1、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的过氧化氢溶液。
2、①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口,观察现象。
②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口,观察现象。 ③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试管口,观察现象。
3、观察、对比:
①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②产生气泡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怎样用分解双氧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⑴原理
⑵装置
⑶操作步骤
⑷收集方法
⑸验满方法实验小结:①实验时 (有或没有)气泡冒出
②收集到的氧气是 色 的气体
③判断一瓶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 。
④实验时,填加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⑤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底部必须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 。
⑥当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地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是因为 。
1、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广口瓶内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2、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3、检验氧气。 问题4:试写反应式
(1)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
(2)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探究的问题 工业上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 1、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知识应用: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原因是
。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试管口应怎样倾斜?为什么?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