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适合粤教版)(教师版)
【知识网络】
结构
组成
物理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学化学 变化
化学变化
用途
常见仪器的使用
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 药品的取用.加热
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的变化
化学变化: 的变化,变化时还伴着 的变化。
二者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有无 。
二、化学实验室之旅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规则
①不能 直接接触药品;不要 药品。
②取用量:未指明药品的用量时,应取用 ,即液体取 ,固体取 。
剩余药品的处理:放在 中,不能 、 。
(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瓶里。
粉末:用 或 将药品送到 。
块状或大颗粒:用 将药品放在 ,让药品缓地滑到试管底部。
②液体药品: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中。
a.取多量时,用倾倒法,注意标签应 。
b.取少量时,应用 加入。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 。
②绝对禁止向 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③绝对禁止用燃着的 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④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盖灭,不可用嘴吹。
⑤酒精外溢着火时,应立即用 扑灭。
(2)加热的方法
给物质加热时,一般用酒精灯的 。
①给固体加热时,先 热,再集中在 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
a.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b.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 ;
c.试管应倾斜与水平方向成 。
3.物质的称量
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一般用 ,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一般用 。
(1)托盘天平的使用
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 g。
①使用前的调节:先把游码拨至标尺的 处,调节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被称量物放在 ,砝码放在 ,称量物一般应放在 (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 中),夹取砝码应用 ,添加砝码的顺序是 ,最后移动 ,使天平平衡。
③称量完毕,将砝码 ,把游码 。
④称量物的质量= + 。
(2)量筒的使用
①使用方法: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 时,改用 滴加到所需刻度。
②读数方法:将量筒放平稳,视线与量简内液体 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将 。
4.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1)仪器连接的方法
①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沾水润湿,转动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管口平圆,沾水润湿。
③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双手平拿,旋转塞紧。
(2)气密性检查(单孔装置)的步骤
连接好仪器
判断:若导气管口 ,移开手, ,则表面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普通洗涤:在试管等仪器内注入一半水,振荡后倒掉,反复几次即可,必要时可选择合适的 ,配合去污粉、洗涤剂洗涤,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难溶物洗涤:用 洗去油脂;难溶性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可用 洗,再用水冲洗。
洗涤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
三、物质性质的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
(1) (2) (3) (4) (5)
2.科学探究的途径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答案:
一、物质的变化
1、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能量 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实验室之旅
1、(1)用手 尝 最少量 1~2mL 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指定的容器中 放回原瓶 随意丢弃
(2)广口瓶 药匙 纸槽 试管底部 镊子 试管口 细口瓶 向着手心 滴管
2、(1)2/3 燃着 酒精灯 灯帽 湿摸布
(2)外焰 预 集中 1/3 1/3 45°
3、托盘天平 量筒 (1)0.1 0刻度 左盘 右盘 称量纸 玻璃器皿 镊子 由大到小 游码 放回砝码盒 归0 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
(2)接近刻度 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处 偏大
4、(2)导管的一段放入水中 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有气泡冒出 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
(3)毛刷 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 稀盐酸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三、物质性质的探究
1、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证据 获得结论 交流评价
2、化学实验 实验方案设计
【要点讲解】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性质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不变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所呈现出的性质易改变
例如 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物质间的反应.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基本特征 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有新物质的生成
伴随的现象 形状的改变.三态的转化 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能量的变化 三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 反应吸热.放热.燃烧发光放热
实质 分子不变.分子间间隙发生改变 分子改变.原子重组生成新的分子
联系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3.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
(1)常见仪器的使用
名称 用 途
试管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
玻璃棒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酒精灯 用于加热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进作用
量筒 量度液体体积
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2)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放在细口瓶中;气体放在贮气瓶中或随用随制。
2、药品的取用
(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4)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取。操作: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
(5)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剂瓶放回原处。
①定量取用液体操作: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滴管:胶头在上,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沾污滴管。
(6)浓酸,浓碱的使用: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3、物品称量: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酒精量为酒精灯容积的1/4-2/3。
“三不”:不能给燃着的酒精灯加酒精;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2)加热时所用仪器:固体用试管,蒸发皿; 液体用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
(3)加热操作:
用酒精灯的外焰。
固体物质:先预热试管,再把酒精灯固定在放固体物质的部位用外焰加热。
液体物质:(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均匀受热,再固定加热。不对着自己和他人。
【考点精析】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命题特点
物质的变化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且经常出现在卷首,在历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到4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9。其命题的思路、内容有以下几点:
(1)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背景为主要内容,来考查物质变化的选择题、填空题。
(2)以课本为中心,列举一些物质的变化规律,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选择题、填空题。
2、方法技巧
对物质变化的判断,从宏观上应注意理解是否产生了新物质,从微观的角度要重点判断,是否反应物的微粒发生了改变,若产生了新物质或反应物的粒子发生改变,则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例1】(2009·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酒精燃烧 C.铁丝弯曲 D.西瓜榨汁
【解析】干冰升华是指二氧化碳由固体变为气体,铁丝弯曲是铁丝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西瓜榨汁是指西瓜由固体变为液体,这三个变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变式训练一
1、(2009·佛山)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 B.铜表面产生铜绿 C.过滤 D.制取蒸馏水
2、(2009·重庆模拟)下列过程中,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3、 (2008·南充)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 )
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矿石粉碎 D、粮食酿酒
变式训练一
1、B 解析:研碎胆矾,过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均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A 解析:葡萄酿成酒,由葡萄产生了乙醇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而水车汲水灌溉,海水晒盐和风力发电,这些变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应属于物理变化。
3、D 解析:干冰升华、电灯发光和矿石粉碎这三个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粮食酿酒,产生了新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选D。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命题特点
本知识点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在历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到4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9。其命题的思路、内容有以下几点:
(1)以图片形式展示各实验操作的正误,来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的选择题,将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与其他知识点一同纳入,来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填空题和实验题。
(2)给出多种仪器,选择仪器并组合完成实验,来考查学生组合装置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实验题。
2、方法技巧
(1)熟知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偏低,量得的液体偏多,俯视读数偏高,量得液体偏少;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其容积的1/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烧杯、蒸发皿等容器内液体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2/3。
(2)清楚化学基本操作中的“先”与“后”
仪器装配完后,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先用布擦去,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
用试管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再点燃。
(3)常用仪器的精确度
托盘天平:0.1g
10mL量筒:0.1mL
常用PH试纸:1~14(取整数)
【例2】(2009·厦门)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答案】B
【解析】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量筒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1/3。
【规律小结】此类题目主要考察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称量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了然与胸。
【例3】(2008·镇江)用下列序号填空: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燃烧匙蒸发过滤搅拌量取,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由食盐制得食盐晶体的操作 ;取用6.8毫升某溶液的操作 。
【答案】;;;
【解析】烧杯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燃烧匙不是玻璃仪器;由食盐水制得食盐晶体的方法是加热蒸发水分,取用液体选择仪器时,最好选择比所取液体体积大但又接近所取数值的量筒。
【规律小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知常用仪器的用途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变式训练二
1、(2009·常州)进行蒸发操作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温度计 C.酒精灯 D.玻璃棒
2、(2008·福州)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3、(2009·枣庄模拟)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1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该同学实际称得药品质量为( )
A.5.3g B.5.1g C.5.0g D.4.9g
4、(2009·河南模拟)分析下列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1)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取的红磷量过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二
1、B 解析: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三脚架(或铁架台)。
2、A 解析: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取用蒸发皿时,必须用坩埚钳,防止烫伤手;向试管中倒液体时,试管应该稍微倾斜,试剂瓶口对准试管口,慢慢的倒。
3、D 解析:当砝码与物质放到了时,物质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
4、(1)试管炸裂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3)测量结果偏小
三、科学探究
1、命题特点
本知识在历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到4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9。中考中常结合物质的变化、性质、组成等知识点,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考查应用信息和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及应用实验准确得出结论的能力。
2、方法技巧
解题时要求学生具有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应全面、准确的获取题目信息,建立信息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正确答题。
【例4】(2009·山东模拟)郝强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答案】C
【解析】要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设计了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这是一个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规律小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
变式训练三
1、(2009·天津模拟)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
2、(2009·江苏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变式训练三
1、C
2、(1)小 (2)a,外焰 (3)C、H(或碳、氢),O(或氧)
(4)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
【感受真题】
一、选择题
1、(2008·泰安)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2、(2008·海南)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 )
A、台风 B、雪灾 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3、(2008·眉山) 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
4、(2009·茂名)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5、(2009·黄石)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
6、(2009·黔东南州)我市是第六个国家级“光谷”,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硅(SiO2)与焦炭制粗硅(Si)
B.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制纯硅(Si)
C.太阳能热水器中冷水变热水
D.在催化剂作用下太阳能光解水制氢
7、(2009·赤峰)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8、(2008·青岛)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
9、(2008·苏州)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10、(2008·泰州)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D 碱液泼在衣服上 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11、(2009·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12、(2009·汕头)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3、(2009·宜宾)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14、(2009·哈尔滨)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15、(2009·益阳)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6、(2008·临沂)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17、(2009·广州)(1)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pH时,所需
用品除玻璃片、pH试纸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液面如右图所示,
该液体的体积是 mL。
18、(2008·太原)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未来得到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上图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 ,b 。
(2)操作②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③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
(4)称取5.0gNaCl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 g。
19、(2009·苏州)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气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
20、(2009·兰州)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10mL,50mL,100mL)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
(1)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使用 。(用序号填空)
(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4)某同学欲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150g 10%的稀硫酸。①完成本实验除以上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②配制溶液过程中,需要量取 mL的浓硫酸,选用 mL的量筒。读数时,该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浓硫酸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三、实验题
21、(2008·泰州)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22、(2009·陕西)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时,要溶解已称好的NaCl固体,就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进行过滤操作时,除选用上述有关仪器外,还缺少的一种实验用品是 ,仪器⑤所起的作用是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能直接用过滤的方法完成的是 (填序号)。
A.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
B.从浑浊的河水中分离出泥沙
C.从海水中分离出氯化镁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实验仪器是 (填序号)。
【答案】
1、C 解析:花香四溢,是指分子不停的运动,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A错误;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线的折射引起的,也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误;百炼成钢,是指把生铁中的碳转化气体或杂质除掉,这一过程中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了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已成舟,是指改变木头的形状,把木头制作成船,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D也不正确。
2、D 解析:台风、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森林火灾中木材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A 解析:蜡烛照明是利用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的现象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属于化学变化;水力发电、太阳能供热和电热器取暖这些能量的转化过程中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B 解析:电解水产生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5、A
6、C 解析:冷水变热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7、B 樟脑球变小是樟脑发生升华现象,由固体变为气体,没有产生新物质。
8、D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9、C 解析:振荡试管应该是左右晃动,上下晃动会导致液体与手指接触,对人造成危害。
10、D 解析:洒在桌上的酒精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应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氯化钡是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人的中毒,可饮用牛奶或鸡蛋清解毒;碱液沾到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硼酸溶液。
11、B 解析:称量药品时应该左盘放物质,右盘放砝码。
12、C
13、B
14、C 解析:过滤时漏斗的内壁应紧靠烧杯内壁。
15、A 解析:验满氧气时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
16、小于 解析:俯视量筒读数会偏大,所以实际液体体积会小于所读数值。
18、(1)玻璃棒; (2)42mL。
(1)烧杯 铁架台(2)过滤 引流
(3)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 (4)50
解析:(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预热将剩余的水分蒸干(4)配制NaCL溶液:5.0g÷10%=50g。
19、(1)E (2)B (3)A (4)G (5)H (6)F (7)D (8)C
20、(1)c; (2)f; (3)a; (4)①玻璃棒、烧杯;②8.3mL 10mL,偏小
解析:选择量筒时为了减少误差,应选择与所量数值最接近,且大于所量数值的量筒,俯视量筒所量液体的体积会小于所需数值。
21、(1)玻璃棒;(2)装置②中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3)100;(4)④②①⑤③。
22、(1)②⑤ (2)滤纸 引流 B (3)①③⑥⑦或①③⑥
解析:溶解固体时为加快溶解速度,用玻璃棒搅拌;过滤法分离混合物要求一者可溶,一者不溶。
【09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1、(2009·天津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具有可燃性
C.金刚石和石墨分别跟足量氧气反应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说明它们是一样的物质
D.锌投入稀硫酸中放出氢气,说明所有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氢气
2、(2009·北京模拟)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粉笔折断 B、湿衣服晾干 C、食物腐烂 D、木材做成桌椅
3、(2009·天津模拟)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鲜奶制酸奶 B.水果榨果汁 C.糯米酿甜酒 D.黄豆酿酱油
4、(2009·重庆模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5、(2009·北京模拟)在互联网上用百度(www.)搜索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检测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墨汁浸泡劣质木耳制作“黑”木耳
D.用甲醛溶液泡制海鲜防腐
6、(2009·河南模拟)下列物质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干冰升华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7、(2009·马鞍山模拟)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8、(2009·枣庄模拟)图示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9、(2009·北京模拟)正确的操作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10、(2009·四川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人试管
D.用嘴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
11、(2009·枣庄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 B、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D、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12、(2009·枣庄模拟)某学生在量取液体时,量取了20ml水,第一次读数时眼睛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当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这时读数是15mL,则该同学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
A.等于5 mL B、大于5mL C、小于5mL D、无法确定
13、(2009·重庆模拟)下列仪器中,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石棉网,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③⑥⑦ B、①②⑤⑦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14、(2009·荔湾区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B.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有浑浊,应再次过滤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
D.将氢氧化钠的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的滤纸上称量
二、填空题
15、(2009·北京模拟)去年江西省各地市已经全面实行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某小组在考查时抽到的题目是: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以下是该小组实验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A B C D
(1)以上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填字母)。操作C中应注意的事项是 。(写一点)
(2)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 色。
(3)实验结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2009·枣庄模拟)根据右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图B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09·天津模拟)
(1)从下图中选择相关的适合仪器,将其编号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①写出仪器c名称:c: 。
②用上述仪器的序号填写:量取15.0ml的H2O用到 。
(2)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 装置(用编号回答,下同)
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选 装置;假如试管略向上倾斜,会出现的后果是
③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选用 装置制备甲烷,收集气体时可选用 。
④右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 欲除去O2中混有的水蒸气,瓶中可盛 :氢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 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 若要用水将瓶中氢气排出使用,水应从 处导管进入。请再举出该装置的一种用途 。
三、实验探究题
18、(2009·四川模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小明同学在研究某气体(纯净物)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
“将铜丝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表面由光亮的红色变化为黑色;趁热将表面变黑的铜丝放人盛有这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并密闭集气瓶,观察到铜丝表面的黑色又变为光亮的红色。”
上述变化中黑色物质是(写名称)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这种气体可能是(要求写一种)______________。 如果要验证你的推断,在上述密闭的集气瓶中,还需继续进行的实验是(步骤、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探究,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①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B
4、B 解析:死灰复燃实质上就是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5、D
6、B 解析:干冰升华指的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这一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7、D
8、D 解析: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9、C 解析:不能用鼻口直接闻药品的,蒸发皿需要用坩埚钳取用,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往水里倒。
10、C
11、B
12、B 解析:第一次读数时方法正确,水的体积为20mL,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所读的结果会小于实际数值,所以此时水的体积小于15mL,所以倒出水的体积比5mL多。
13、A
14、B
15、(1)D、外焰加热或擦干外壁水或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等 (2)蓝 (3)CuO + H2SO4 = Cu SO4 + H2O
16、(1)不漏气 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试管中压强大于外面大气压 (2)无法确定 橡皮管起了连通器的作用(分液漏斗与烧瓶内压强相同),不管是否漏气,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总能往烧瓶中流入。
17、(1)①漏斗;;②a、d。(2)①E;②B;试管破裂;③A;D或F;④浓H2SO4;b;a;瓶内装入NaOH溶液,用于除去气体中的CO2(此答案不唯一)
18、(1)氧化铜 一氧化碳 向反应后的密闭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则原来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还原性
(2)①乙同学的方案合理。②乙同学通过对比实验,排除了水、干燥的二氧化碳且有酸性,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生成酸性物质。甲同学则不能证明。
【单元限时】
第一章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08·广东)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成化工原料
2、(2009·泰安)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3、(2009·四川模拟)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4、(2009·临沂模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5、(2009·宜昌)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消化 B.玻璃破碎 C.铁杵成针 D.酒精挥发
6、(2008·乐山)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制取明矾晶体 净 水 自制汽水 将鸡蛋壳放入醋中
A. B. C. D.
7、(2009·济宁)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B.工匠融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D.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8、(2009·日照模拟)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 )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的石灰水 D.糖水
9、(2009·娄底)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0、(2009·泰州模拟)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009·株洲)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 )
12、(2009·重庆模拟)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 )
A、100mL的量筒 B、托盘天平 C、50mL的量筒 D、50mL的烧杯
13、(2008·镇江)“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14、、(2009·甘肃模拟)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5、(2008·泰州)如图所示,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7分)
16、(2009·张湾区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注意操作规范。填写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意外事故或造成的不良影响:
(1)用手拿砝码: ;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
(3)铁丝与氧气反应的集气瓶中没有放一些水或铺细沙: 。
17、(2009·四川模拟)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10 ml量筒、⑨100 ml量筒、⑩托盘天平等仪器。
(1)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 ;量取8 0ml的水用 。
(2)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除上述可选仪器外,还必需的一种仪器为 。
18、(2009·青岛模拟)酒精灯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试验(如图),结果如下(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1)根据下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2)根据下表数据,加热试验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
位置较适宜。
(3)灯焰焰心温度较低,其原因是
(4)酒精灯的火焰为什么能产生较高温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775 806 801 750 667
平均温度(℃) 603 794 708
19、(2009·长春模拟)实验室摆放着如图所示的一排仪器:
请问:(1)仪器E的名称: ,使用该仪器时应当注意(写一条即可): ,可以用它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填序号) 。
(2)你认为利用上面给出的这些仪器能制取哪些气体(写一种即可) 。假如小红在实验室中利用上述仪器中的A、B、C、F、H去制取某种气体,你猜她想制取的气体是(写一种即可) 。
三、实验题(共18分)
20、(2008·汕头)如图所示,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⑤的名称是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填名称);如果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可选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组合成制气装置。
(2)某同学利用仪器①与⑥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当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甲烷难 溶于水、比空气轻)时,气体应从仪器①的 (填“a”或“b”)通人;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①的 (填“a”或“b”)导入。该装置还有其它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
(3)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③将CO还原Fe2O3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
④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⑤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答案】
1、C
2、D
3、C
4、C
5、A
6、B 解析:A、C、D中都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中净化水是是利用了小卵石、石英沙、及活性炭和蓬松棉的作用使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除掉,这一过程,没有产生新的杂质,是一个物理变化。
7、B
8、C
9、A
10、A
11、A 解析:取少量液体应为1~2,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且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故B错;加热液体时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而D中称取氯化钠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中称量且应左物右码,故D错。
12、C 解析:选择量筒时为了减少误差,应选择比较接近所测数值的量筒(大于数值)。
13、A
14、C
15、D
16、(1)污染砝码(造成称量不准) (2)造成收集气体不纯(3)防止集气瓶破裂
17、④ ③ ⑥ ⑨ 玻璃棒
18、(1)焰心;内焰、外焰;
(2)外焰
(3)由于焰心处酒精燃烧不充分放出的热量少,另外酒精气化,吸收了一部分热量,所以,焰心的温度低
(4)酒精灯的火焰是酒精燃烧形成的,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较高。
19、(1)酒精灯 例如:要用外焰加热 B (2)氧气(或氢气或二氧化碳) 氧气(或O2,写H2或氢气也可)
20、(1)烧杯 ③④⑤⑦ 药匙 ②⑥ (选①⑥也给分)
(2) b a 除杂质(干燥气体等,合理均给分) (3) ②④⑤
A
c
b
a
焰心
内焰
外焰
A B C D
风力发电
海水晒盐
水车汲水灌溉
葡萄酿成酒
D
C
B
氧气验满
火柴熄灭
过滤
倾倒液体
稀释浓硫酸
浓硫酸
图乙
图甲
蔗糖
水
炸药
钢水
钢锭
干冰
CO2
C.向试管中滴
加溶液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实验室制取氧气
测温
仪器
灯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