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

文档属性

名称 溶解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16 09:13:00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概念及“活动与探究”。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讲台,投影仪。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观察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激趣设境,问题导入]
食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大家都知道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溶液。那么,常温下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氯化钠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联系生活,导入课题。以提问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
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
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
[课件演示]
[齐声朗读]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陌生物质,引发探究]
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我们也来探讨一下。
[投影方案,交流讨论]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①10g KNO3能溶解在20mL水中。
②15g KNO3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KNO3。
即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分析归纳,课件演示]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提问]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认真记录知识点。
[思考回答]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通过活动与探究,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
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
[过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虽然在本质是有所区别,但条件改变时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 如何使刚才大家所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剩余的硝酸钾继续溶解使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呢?
[投影方案] 实验(1)向其中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2)对另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小心搅拌,观察硝酸钾剩余固体的溶解情况。溶液留用。
[投影结论] 可以采取升温或增加溶剂的方法。
[追问] 怎样才能使大家最后配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再度变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呢?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由实验(1),(2)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
[思考回答]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投影练习,加深巩固]
完成练习题
当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目标达成度
[讨论] P41:5.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的斑痕?
6.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注意:在实验室里,任何时候都不能尝溶液的味道)
[实验探索] 某课外小组需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做实验,怎样使KNO3固体较快地溶于水中?说明理由。
[投影实验建议]
建议1:溶解时加热,粒子扩散速度加快,使溶解速度加快
建议2;溶解时不断的搅拌,使粒子运动速度加快,迅速扩散到溶剂中去。
建议3:溶解前先将固体研碎,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溶解速度加快。
[分组讨论,回答]
人分泌的汗水,是氯化钠溶液.因为溶有氯化钠,所以带咸味.凉干,是将水分蒸发,所以有氯化钠析出。
蒸发, 通电
加热或者搅拌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两者的转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练习:教材P40,习题1、5、6。
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
给学生课后复习提供相应习题
板书设计: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课件13张PPT。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实验探究一: 常温下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氯化钠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 水中。一定量2.不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思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实验探究二:
1、如何使刚才大家所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剩余的硝酸钾继续溶解使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呢?2、怎样才能使大家最后配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再度变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呢?实验(1)向其中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加水,搅拌,观察现象。(2)对另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小心搅拌,观察硝酸钾剩余固体的溶解情况。溶液留用。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可以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或增加溶剂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巩固练习:1.室温下有一杯接近饱和的蔗糖溶液,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哪些?2.如何判断某一杯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a.将大块蔗糖投入杯中,观察蔗糖是否溶解 b.加入粉碎的蔗糖少量,不断搅拌,观察蔗糖是否溶解 c.加入粉碎的蔗糖,加热并搅拌,观察蔗糖是否溶解  降低温度、蒸发水分、增加蔗糖b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AP41:5.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 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的斑痕?6.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注意:在实验室里,任何时候都不能尝溶液的味道)讨 论答:人分泌的汗水,是氯化钠溶液.因为溶有氯化钠,所以带咸味.凉干,是将水分蒸发,所以有氯化钠析出。答:蒸发.通电 某课外小组需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做实验,怎样使KNO3固体较快地溶于水中?说明理由。
建议1:溶解时加热,粒子扩散速度加快,使溶解速度加快
建议2;溶解时不断的搅拌,使粒子运动速度加快,迅速扩散到溶剂中去。
建议3:溶解前先将固体研碎,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溶解速度加快。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小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 念概 念升温或增加溶剂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第九章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讲台,投影仪。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观察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课题]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
(相互议论)
学生甲:不相同。
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
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NO3要多。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引导] 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什么叫溶解度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
阅读教材,回答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学生甲: 36.0。
乙:不对,应该是36.0 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
[点评] 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踊跃发言:
甲:在20 ℃时,36.0 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乙: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总结] 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
[投影练习,加深巩固]
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
完成练习题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课件展示]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过渡] 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活动与探究} 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课件演示]
①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
②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
③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
④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
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
[投影结论]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
认真听讲并记录
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
[思考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是怎么又样的?
[展示结论]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投影练习,加深巩固]
完成练习题
当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目标达成度。
[过渡] 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
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
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
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
以实物引导知识点,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问] 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
[解释]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
学生甲: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学生乙:打开后,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加以肯定)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上台演示)
水中溶解的空气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小结] 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
[过渡] 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课件展示] 夏天,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整理与归纳] (师生共同进行)
[讲解]我们将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称之为气体的溶解度。
讨论并回答种种措施
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
[投影练习,加深巩固]
完成练习题
当堂检验教与学的效果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就下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指导学生归纳重点知识
课后练习:教科书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
板书设计:
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三.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2.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课件12张PPT。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二、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100克溶剂(一般指水)饱和状态质量(克)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例:蔗糖在20℃是的溶解度是203.9g。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练习: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 ℃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__g。362、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硝酸钾,则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___g。
13.3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20℃31.6g100g131.6g难溶微溶可溶易溶2.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50
10
20
30
40
0
60
70
808
90
100
50
10
20
30
40
80
60
70
8 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硝酸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3.331.620.945.863.985.5110138168202246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溶解度曲线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温度/℃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溶解度(克)温度(t)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2001901801701010090807060504030200硝铵酸硝铵钾硝铵钠氯化铵氯化钠硼酸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a.b甲乙丙B温度(℃)溶解度
(g)T1 T2(1)T2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2)B点代表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T1时的甲溶液升温到T2,甲溶液变成
_______________. 甲T1℃时,甲、丙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相等不饱和溶液巩固练习:三、气体的溶解度[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2、定义: 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想一想: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0℃,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 049体积氧气
1.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C想一想: 2.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D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 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性物质的溶解度易溶 、可溶 、 微溶 、 难(不)溶 固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