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课题2、元素 月山二中:余升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2)、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2)、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 点 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 点 元素概念
教 法 探究式
学法 讨论练习法
教学器材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 时 2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探究环节 活 动 内 容 备 注
【设疑】什么叫元素呢? 【回忆】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引出“课题2 元素”【回忆】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感觉自然。
探究环节 活动内容 备 注
【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投影】学生观察【投影】布置阅读教材【投影】 口答:碳12原子1、 介绍几种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7 质子数8,中子数8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 质子数8,中子数10【提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1、有猜测: 2、不确定3、没有观察后回答:每组原子的质子数都相同吗?2、在投影1的基础上在两组原子的右侧分别打上“碳元素”、“氧元素”。 质子数6,中子数6碳原子 碳元素 质子数6,中子数7 质子数8,中子数8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9 氧元素 质子数8,中子数10【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能给元素下定义吗?阅读课文——P71的第一段。划出元素的定义。3、【讨论】:怎样区别氢元素和铁元素?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讨论,具体内容见表:原子元素区别1、粒子(构成特制的一种粒子);2、既讲种类,又讲个数3、微观角度描述分子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1、是粒子(核电荷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联系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观察、比较、为形成概念打下基础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共同完成表内的各内容。
探究环节 活动内容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探究化学变化的实质【过渡】按偏旁进行分类 总结归纳 阅读教材学为所用记忆这些元素 【解释】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过程: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通过以上活动,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得出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元素不发生变化我们知道,英文单词不计其数,但字母只有26个;同样,物质的种类已知的有三千多万种,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一百多种。根据元素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三类。【板书】1、稀有气体元素: 气子头2、金属元素: “钅”字旁非 固态非金属元素 (“石”字旁)3、属 液态非金属元素 (“氵”字旁) 素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 (除稀有气体)观察教材P71图4-4,阅读P72“资料”中内容,讨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矿泉水商标,一些药品说明书等)彼此增进认识:各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各不相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完成教材中P74“活动与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5)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教 学 过 程
探究环节 活动内容 备 注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提问】【总结】【启发】【提问】巩固提高【投影】1、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作业布置】 在前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一些符号,如:O、H、N、C、A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阅读教材资料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表4-3强调: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的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可再附加第二个或其后的一个字母(小写)来以区别。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书写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根据表4-3,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特点(1)、只有一个字母的要大写 (2)、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即“一大一小”)同学们能否寻找一些记忆的方法,如:联想、对比等,尽快认识这些元素符号呢?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意义呢?以具体符号为例,介绍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讲解归纳】 (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该元素一个原子【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1) Fe (2)3Fe (3)nFe(4)H (5)5H (6)6Hg 2、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分子的氧原子组成的b、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阅读课本,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7、8、9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那些收获?跟大家说一说。 P75的2、3、4题及化学《一体全》的配套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
教师:朱月琴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了解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够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 情感目标:
1·使学生懂得只有确实存在的物质,才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教育。
2·通过集体讨论和学习,对问题的共同探索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记住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应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化学式及化合价前 ·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投影片·编写化合价记忆口诀 (本课题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投影】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1) 钠 镁 铝 鉄 汞
(2) 氦 氖
(3) 碳 硫 磷 氢 氧 氮 氯
2·列举三种单质 两种化合物和除氧化物以外的两种化合物的名称,全体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物质的名称很难确切地表示一种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物质分子的组成,一种纯净物只用一种化学式。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它为学习和研究化学带来方便。本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
(一 )化学式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化学式(举例说明)2·什么是单质?(追问单质的化学式怎么写)
3·什么是化合物?(追问化合物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是由两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书写一种和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要抓住关键的两点,是哪两点呢?
(合作探究)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关键是要抓住:元素符号的规定,原子个数,原子个数的书写位置。
【讲解】以氧化汞,四氧化三铁为例,说明氧化物化学式的写法读法
【指导阅读】教材79图4——11总结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
【反思与评价】化学式一般能表示:1·某种物质2·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3·还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练习】
口答下列符号格表示什么意义?
H 2H H2 2H2
二·化合价
既然化学式一般都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同学们想不想很轻松地真确的写出各物质的化学是呢?
【探究活动】氯化镁与水的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
(1)Mg与 Cl , H 与O这几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
(2)Mg与Cl , H与O是通过什么形程化合物的?
(3)在氯化镁和水中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4)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怎么回事?
【释疑与结论】氯化镁中镁原子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阴阳离子互相吸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在水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元素的 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阅读】教材80-81
反思与评价:
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实质是什么相同?
2·化合价的原则是什么?
3·元素的化合价是不是只有一个价态?
4·根的化合价怎样记住?
(学生自主探究记忆化合价口诀交流并推广)
教师小结并板书
【投影】化合价记忆口诀
三·化合价的应用
1·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阅读】教材81例题总结做题步骤
【练习】试写出+4价 +6价 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2·根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例: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根据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在KClO3中1+X+(-2)*5=0
:KCl 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小结】(略)
【巩固练习 】见学案
【作业】教材84习题1-6题并预习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板书设计】
课题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 概念;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意义;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微观: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有的还表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 数目。
二·化合价
(1) 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2) 化合价由正负价
(3) 氧元素通常是-2价,氢元素通常是+1价
(4) 金属元素一般是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是負价
三·记住常见的化合价
四·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
(1)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
(2) 化学式的写法;正价先,负价后,标出价,找个数
五·化学式的命名原则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大家一起来回忆(学生活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指导阅读】课本84-85提请同学们注意解题步骤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指导阅读】课本85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指导阅读】课本85
【活动与探究】例;已知硫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
求:1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2硫酸铵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3硫酸铵中各元素质量比
4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1·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32+16*4=132
2·硫酸铵中的原子个数比为:N:H:S:O=2:8:1:4
3·硫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氮元素: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14*2:1*8:32:16*4=7:2:8:16
4·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的相对原子质量*N的原子个数/硫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00=14*2/132=21.2/100
【小结】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注意;(1)正确书写化学式(2)准确理解化学式中和式前的数字的含义;(3)元素符号之间用“+”号元素符号与数字之间用*号
【练习】
1·计算Al2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及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比较三种氮肥的含氮量大小:硫胺,硝铵,尿素
3·到实验室查看五种化学药品的标签,了解药品的成分,以及所含杂质的种类和数量
【布置作业】课本87面7·8·9·10题
【课外活动】课本87面11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3 离子
月山二中:汪小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谈]原子的结构
[体验]画出原子结构草图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数:
H 1 ,O 8 ,Na 11 ,S 16 ,Mg 12 ,He 2 ,Ar 18 。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1:
[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如同学们所画的
[归纳]核外电子运动是否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提示]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杏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
[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活动2:
[体验]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明确]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小结]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 量: 低……→高
离 核: 近……→远
活动3: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归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交流]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提示]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为2个。
[点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归纳]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若第一层为最外层,达到2个)的结构。
活动4:
[操作]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知识画出氢、氧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原子结构示意图。
活动5:
[讨论]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归纳]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二、离子的形成
活动6:
[投影]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三类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怎样使其结构稳定
[归纳]
[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活动7: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
[归纳]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离子也可构成物质。
活动8:
[讨论]如何表示离子
[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活动9:
[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小结]1.不同点:
①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
②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拓展]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离子可能变。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
④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相同点(联系):
①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②
活动10: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
[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投影]
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E共表示四 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 A、D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D、E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B 。
3.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课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离子的形成。启示:.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较好方法。
[拓展延伸]
1.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
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C )
A.m+n+a B.m+n-a
C.a-n-m D.a+m-n
[解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 D.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 D )
A.水受热后汽化 B.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
C.氧气溶解于水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三种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关系为 ( B )
A.X=Y=Z B.Y>Z>X
C.X>Z>Y D.Z=Y>X
3.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 C )
4.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C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B )
6.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C )
7.某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 ( B )
A.6 B.8
C.10 D.12
8.(2001长沙市)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
九年级化学
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原子的构成
教师 蒋少俊
课题内容:
本课为人教版课改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第一课题
的内容,本课题一课时完成。
教学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前面已经学过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基础上展开的,继续探索构成原子的更小微粒以及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是前面相关的内容的深化和扩展,因而难度也会相应加大。
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难点: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性质。
2、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有了前面微粒相关内容的铺垫,但仍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由于没有了宏观实验的辅助,学生们只能靠想象来学习,学习方法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需要老师借助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和形象的语言描述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 : 原子的构成
难点 :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记忆中的分子和原子【屏幕演示】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 、 等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能”或“否”)再分 ,原子 (“能”或“不能”)再分 新的分子。
活动二、了解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屏幕演示】
资料: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时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从此叩开了原子的大门,开始认识原子内部的秘密。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究原子内部结构进行了下列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
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⑴原子是实心的吗?是否可以再分?
⑵产生上述现象的几个问题:
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原子内部空间怎么样?
为什么一部分带正电α粒子会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这说明了什么?
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反应了原子内部什么情况?
结合p70和右图内容完成下图:
质子(带 电)
(带 电)
原子 带电
原子 中子( 带电)
(带 电)
2寻找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无需填满)【屏幕演示】
表 一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铁 26 30 26
⑴原子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⑵ ⑶ ⑷
3、体会原子的质量小【屏幕演示】
表 二
粒子种类 质量(kg)
质子 1.6726×10-27
中子 1.6749×10-27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1) 表中数据说明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2) 如何计算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一个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应该如何列式计算:
活动三、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p71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作用【屏幕演示】
思考:分析上面的数据我们为什么要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屏幕演示】
⑴含义:
⑵计算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⑶单位:
⑷相对原子质量(近似)= +
请同学们结合上式完成活动二表一中的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反馈】【屏幕演示】
( D )1.下列选项中不是原子的是(说明:数字代表质子数,“+”表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黑点代表核外电子):
( A)2.有四种粒子,其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如下表所示
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甲 6 6 6 乙 6 7 6
丙 12 12 10 丁 11 12 10
则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A.甲和乙 B.丁和丙 C.乙和丙 D.甲和丙
(A)3.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A.核内质子数目 B.核内中子数目
C.核外电子数目 D.相对原子质量
( D )4.质量相同的Na、Mg、Al、Ca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少的是
A.Na B.Mg C.Al D.Ca
( A)5.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拓展延伸】
1.重水主要用途是核反应堆中作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
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解析]解答该题要抓住:重氢原子含1个质子、1个中子和一个电子。
2.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 kg,二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 kg,且知氧、硫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6、32,那么M与N的关系正确的是 ( C )
A.M=2N B.6M=N C2M=N D.3M=2N
[解析]要理解原子间的相对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
【提升能力】
1.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B )
A.钾原子的中子敷比氧原子的中子数少1 D.钾原子的中子数比氧原子的中子数少2
C.钾原子的中子数等于氩原子的中子数 D.钾原子的中子数比氩原子的中子数多1
2.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B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d-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3.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用该技术不能观测的是 ( D )
A.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4.①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质子数比中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含的粒子总数为82。②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②④。(①电子、②质子、③中子、④原子核、⑤原子、⑥分子)
5.已知一个N2O分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m kg。若以一个氮原子的质量的1/14为标准,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答:28(m-n)/(3n-2m)。
【开放探究】
1.(2002绍兴市)已知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40,下表是几种原子的组成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氢(H) 1 0 1 1
氦(He) 2 2 2 4
氮(N) 7 7 7 14
氧(O) 8 8 8 16
铁(Fe) 26 30 26 56
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如“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结论,请你再总结二条:
(1)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2)有的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2.(2002苏州市)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于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①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②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α粒子穿过金原子间的空隙。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α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