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19 09: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预习案
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后独立完成:
1、在一定 下,向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饱和溶液通过 、
、 方法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通过 、 方法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对于大多数物质)
3、溶质从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得过程叫做结晶。结晶有两种方法即 结晶和 结晶。将硝酸钾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常采用 结晶;将氯化钠丛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常采用 结晶。
3、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
4、20℃时,溶解度为 时,物质一般为难溶;溶解度为 时,物质一般称为微溶;溶解度为 时,物质一般称为可溶,溶解度为 时,物质一般称为易溶。
5、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 ,用横坐标表示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 的变化情况,如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 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 ,如 等。
6、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 和一定 时,气体溶解在 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往往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7、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得溶解度与 有关;人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得溶解度与 有关。
导学案
【预习交流】(课前2分钟同桌互查并识记预习案,找出问题集中处理)
【学习目标】
1、 记住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重难点) 2、记住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重点)
3、知道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难点)
【学习过程】
1、 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 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纳)
3、 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
【讨论交流】(先自己独立完成,再与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盐湖地区,广泛流传“冬捞碱,夏晒盐”之说,试用你所学的相关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2、1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10g,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0g,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是 ( )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比较
3、右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 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
C 打开啤酒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5、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变小
6、小明绘制的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A物质在温度为t1℃时的溶解是 ;
(2)欲使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________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据此我认为图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4)固体A中混有少量固体B,若要将他们加以分离,可以采用 结晶的方法(填“蒸发”或“降温”)
(5)由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只须答一条)
【反思与交流】通过本节课得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当堂达标检测
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2、利用海水来制盐的原理是( )。
A.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制食盐 B.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C.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食盐析出 D.降低温度,减小食盐的溶解度
3、(选做题)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将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这说明( ) A.3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B.6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C.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D.温度对固体B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4、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6、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 ______。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7、图为X和Y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你能看出关于这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哪些信息?
课后拓展:
小明用60℃热水配制了大半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放一个较大的塑料块在液面漂浮,当时室温为20℃,当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小明能看到哪些现象?
M
溶解度/g
25
0 20 30 温度/℃


25


N
溶解度/g
0 t1 t2 温度/℃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