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21 21: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②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②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4、 药品 仪器
药品 大理石 盐酸 铁钉 硫酸铜溶液 蜡烛
仪器 烧杯 锥形瓶 分液漏斗 单孔橡皮塞 托盘天平(砝码) 镊子
5、 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情境】现在多用来赞美教师奉献的一句诗叫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一说对这句诗的理解。
【设问】蜡烛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
【讨论】出现的意见不一致
【猜想】质量减少和质量不变?
【引导】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
【呈现实验】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交流】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对这两个反应有什么了解?
【评价】“你收集的资料很有价值”,“你知道的真多”!
2、探究实验
【分组实验】第1组同学做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第2组同学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设计实验】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仪器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实验过程需要观察的内容和记录的数据。
【实验探究】小组实验,教师作为同伴到各小组指导和交流。
3.交流与汇报
【小组交流】实验完毕,学生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包括描述实验现象、对两次称量结果进行比较。
【评价】根据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对小组做整体评价
【分析】学生描述称量结果时,可能会出现异常,引导学生对实验失误进行分析。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分析给予鼓励和评价,比如“你真是一个细心人”、“你的发现很有价值”等。
【教师提问】对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反应前后是什么没有变?
反应物有哪些,反应物的质量是哪些物质的质量?
生成物有哪些,生成物的质量指哪些物质的质量。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二次观察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设置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哪些物质的质量不变?哪些物质的质量变了?
【讨论交流】小组内交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补充
【多媒体】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先除去直观因素:烧杯、试管、水的质量;然后再除去隐含因素:没有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4、理解定律质量
【总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分析概念】“化学反应 参加 生成 质量总和”
【深入探究】“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来验证?
【讨论交流】投影学生的方案,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设计的设计思路,其余同学评价实验的可行性。
【化学史】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对波义耳和拉瓦锡的实验简单介绍,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微观展示
【提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讨论】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多媒体展示】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
【讨论交流】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
6.练习
【学案】(1)将3g碳和8g氧气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 g二氧化碳;若将3g碳和10g氧气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 g。
(2)点燃7.2g镁带完全反应后,生成氧化镁12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3)湿衣服晾干了,这个现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释:一定量的煤燃烧后,剩下的煤灰质量变轻。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固体质量增加。
【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做题情况。
7.成果展示:通过学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没有解决?哪些知识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启发,有什么启发?
8.作业:P+O2 P2O5,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吗?你是如何想的?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 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