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三章第二节 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及其氧化物》,我把自己对高一必修第三单元《几种重要的金属》中《铁及其氧化物》这一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给大家谈谈,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就教学对象、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
一、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1.学生在学习《金属钠》和《金属铝》时已初步掌握了金属元素的性质,但对过渡元素还很陌生,对金属铁以及氧化物的性质缺乏了解。
2.学生经过前两种金属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学习金属的方法和顺序学习金属。例如:先研究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金属单质的性质、再研究金属氧化物的性质、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以及金属盐类的性质。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知识综合归纳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3.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一些铁的知识, 但以前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要求的不是很高,所以在学生头脑中这些知识还比较分散、繁杂,在教学过程中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并通过生活中的金属铁以及氧化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二、说教材
1、特点及地位
本节是教材高一(必修一)第三章,在这一章学习的过程中,我将本章的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按照每一种金属以及化合物的顺序进行学习。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铁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铁的有关性质。从本质上了解铁是一种变价金属,为学好铁的化合物及钢铁的冶炼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例如,本节很多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能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以巩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铁以及氧化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几点,并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从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以及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利用表格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过程与方法]
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我教学的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的学生,大部分化学素养较低,他们对金属并不陌生,在初中已接触过铁,并在此之前学过《金属钠》和《金属铝》,知道了如何探究金属的性质及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而对金属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鉴于以上这些,我有针对性地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Fe 与水蒸气的反应
(2)Fe的三种氧化物的比较学习。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法和学法
联系生活法: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的,因此我利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比如用铁壶做水,可以充分说明金属铁与冷、热两种税都不发生反应,但是在古代人们将铁烧成红热然后放进水中,发现金属铁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实际上金属铁可以与水蒸汽反应,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反应条件同时也记住了反应现象。
比较归纳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知识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准确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通过比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扩展了学生思路,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利用归纳总结法,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以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记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与生活联系,让学生获得个性化体验,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四、说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知识并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金属铁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忆金属钠与金属铝的研究顺序,来向学生介绍研究金属铁的顺序,这样让学生做到思路清晰,掌握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金属思路来学习金属铁,这样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也便于学生今后总结复习知识。
(二)铁的物理性质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预习说出铁有那些物理性质,然后再总结这些性质。最后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加深对铁物理性质的了解。
〔设计意图〕大纲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根据这一原则,尽量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三)铁的化学性质
对于铁的化学性质,结合铁原子的原子结构.失电子情况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共介绍了四条主要性质。在这些性质中,有一些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对于这些知识,注意了适当的加深和拓宽。
1.铁与非金属反应
铁分别与氧气、氯气、硫反应生成的产物中铁化合价的不同,讨论这三种非金属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设计意图〕《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要求学生结合初中学过知识以及结合上一章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思考这些内容,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较好巩固氧化还原知识。
2.铁与水反应
突破难点:通过书中试验图片的介绍,回忆镁与水、钠与水的反应,让学生判断产物并写出其反应方程式,并且联系生活中古代的淬火以及日常生活中用铁壶做水来加深对实验产物的记忆。
〔设计意图〕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铁与酸反应
主要讲解金属铁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二价亚铁离子,对照铁与氯气的反应,比较出非金属的两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并留下疑问,什么情况下金属铁会变成二价,什么情况下会变成三价。
[设计意图] 在此我设下一个伏笔,为今后学习氧化性酸与金属铁的反应生成高价铁做铺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发展学生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技能,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我以设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而深入地探究。
4.铁与盐反应
主要从金属活动性的角度去分析。
[设计意图]为今后学习金属铁与氯化铁反应做一个比较,让学生明白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很多种判断方法。
(四)铁的氧化物
主要通过表格的对比方法来学习几种氧化物的性质。
(五)铁的氢氧化物
主要通过表格的对比方法来学习几种氢氧化物的性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学习方法。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给予批评与建议,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