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
化学考点完全解析
第一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四讲 碳及其化合物
1、知道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2、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3、掌握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等。
4、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装置.步骤.检验.性质.用途。
5、了解CO2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和CO与环境的污染。
6、了解常见的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1、金刚石.石墨.C60等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侧重考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
2、结合实际考查碳单质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3、CO的性质和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
4、有关植物光合作用、人类的呼吸作用及温室效应的相关问题。
5、结合实际考查CO2的性质和用途。
6、结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考查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碳单质
金刚石:非常硬做钻头、玻璃刀
物理性质及用途 石墨:深灰色、质软做铅笔芯,导电性做电极
木炭、活性炭:吸附性,用于吸附色素和毒气
碳单质 常温下稳定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完全燃烧 C+O2 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2C+O2 点燃2CO
还原性:CuO+COCu+CO2
(2)—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氧化碳 可燃性:2CO+O2 点燃 2CO2
化学性质 还原性:CuO+COCu+CO2
毒 性:
用途:气体燃料,冶炼金属
(3) 二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
难溶于水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CO2+H2O===H2CO3
与石灰水反应: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法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检验:用石灰水检验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用途:灭火,光合作用,化工原料制冷剂
(4)有机物
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有机物 乙醇:酒精,C2H5OH,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乙酸:醋酸,化学式:CH3COOH
考点一 碳的几种单质及化学性质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
金刚石 石墨
外形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
特性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不导电 最软的矿物之一,有良好的导电性,熔点高,有滑腻感
用途 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装饰品 铅笔芯、电极、润滑剂
差异的原因 因为在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木炭和活性炭有吸附性。
3、C60——碳单质家族新成员,为足球状,又名“足球烯”。
(二)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点燃或高温下能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1、可燃性:C+O2CO2 氧气充足
2C+O22CO 氧气不充足
2、还原性:CO2+C2CO
C+2CuO2Cu+CO2↑
1、几种碳单质(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侧重考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
2、结合实际考查碳单质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的命题。
【例1】(09南京)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
【答案】A
【解析】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
【例2】(09兰州)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碳单质的性质及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大,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考点二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2CO2
(2)还原性:CuO+COCu+CO2
Fe2O3+3CO2Fe+3CO2
Fe3O4+4CO3Fe+4CO2
(3)毒性:
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死亡.原理:一氧化碳比氧气更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又不易分离,导致血红蛋白不能较好携带氧气,造成人体缺氧。
1、考查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的命题。
2、侧重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尾气的收集和处理,煤气泄露,煤气中毒)的命题。
【例3】(09泰州)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
考点三 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78℃时,凝华成固态干冰。
2、化学性质:一般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人呼吸。
(1)与水的反应
CO2 + H2O = H2CO3
(2)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室制取
(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4)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5)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CO2 密度比空气略大)。
(6)检验方法:用石灰水检验,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CO2。
(7)验满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时,用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4、CO2的用途
化工原料 灭火 干冰人工降雨 促进光合作用(气肥)
5、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产生CO2,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CO2,放出O2。因此,空气中的CO2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若破坏森林,过多地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则会使CO2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危害。所以,应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1、针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考查,结合实际的相关命题。
2、CO2实验室制法的考查是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将气体的制备除杂干燥及证明与一体,全面检测学生实验能力。
【例4】(2008·海南)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云雾缭绕的仙境指的是干冰升华吸热,造成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是指夏日喝的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奋不顾身扑向烈火是指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带给大地勃勃生机是指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
【例5】(2009·江苏模拟)
A图 B图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 。
(4)如B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 试解释原因。
答: 。
(5)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试问能否用用排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已知: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答:
【答案】
(1)长颈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
(3)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造成气体逸出
(4)因上层燃着的蜡烛先接触倒入的二氧化碳
(5)能。因为CO2溶解性有限,从导管口产生的气泡在水中能较快浮起而逸出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CO2的实验室制法及CO2的部分性质。从图A可看出,反应的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验满时火柴不熄灭的原因是长颈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产生的CO2从长颈漏斗口溢出;同理从图B中可看出,上层蜡烛先熄灭是因为上层蜡烛先接触到倒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实验室中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但因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有限,所以用排水法也可收集到二氧化碳。
考点四 有机物
1、有机物定义:含碳化合物,如:甲烷、酒精、乙炔、醋酸等。但CO、CO2、碳酸盐等一向被视为无机物,原因是它们的组成、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
2、常见的有机物
(1)天然气----化学名称:甲烷: 化学式:CH4
(2)酒精——化学名称:乙醇; 化学式:C2H5OH
性质:可燃烧:C2H5OH+3O22CO2+3H2O
(3)醋酸——化学名称:乙酸;化学式:CH3COOH
性质:一元弱酸、其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1、常见有机物的性质的命题。
【例6】(2009·北京模拟)(1)“西气东输”工程,将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送到上海。我市居民已使用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木炭也是燃料,在冬天烧木炭火锅或用炭火盆取暖时,要防止 中毒。
【答案】
(1) CH4+2O2 点燃 CO2+2H2O
(2)一氧化碳中毒
【解析】此题考查甲烷的性质—可燃性,
一、选择题
1、(2009·肇庆模拟)区别CO、CO2、O2 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三个盛气体的集气瓶中
2、(2008·泰州)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3、(2009·广东模拟)某同学用塑料瓶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右图),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可验证醋酸比碳酸的酸性弱
D、所用材料体现了资源利用意识
4、(2008·盐城)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警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现已证实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
A.O2 B.N2 C.H2 D.CO2
5、(2009·乐山)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能供动物呼吸
C.都不溶于水 D.密度都比空气大
6、(2009·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7、(2009·衢州)科学实验室的铅蓄电池中装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CO2 B.N2 C.H2 D.O2
8、(2009·晋江)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
9、(2009·四川模拟)今年入春至五月,我市旱情严霓,市政府组织开展不大规模人工降雨活动。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
A.食盐 B.干冰 C.蔗糖 D.面粉
10、(2009·江西模拟)学了化学后,请给煤炭工人一个建议,在煤矿矿井里,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具
11、(2009·南通模拟)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护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用H2作燃料驱动火箭 D、含碳燃料的燃烧
12、(2009·广州模拟)有关的CO2实验如下,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
13、(2008·北京)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作气体肥料 C、用于灭火 D、生成碳酸饮料
14、(2008·临沂)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15、(2009·黔东南州)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紫
16、(2008·泰州)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二、填空题
17、(2009·河北模拟)如下图所示,
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阶梯上的蜡烛,用玻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观察到蜡烛 熄灭,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还观察到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8、(2009·厦门)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I)含碳单质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08·烟台)不少科学家认为地球表面变暖及一些异常气候(如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雪灾)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1)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填序号)。
①C+O2 点燃 CO2 ②CH4+2O2 点燃 CO2+2H2O
③CaCO3+2HCl===CaCl2+H2O+CO2↑ ④石油+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⑤2NaHCO3 △ Na2CO3+H2O+CO2↑
(2)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填序号)。
①CO2+2NaOH===Na2CO3+H2O ②6CO2+6H2O 光照 C6H12O6+6O2
③CO2+H2O===H2CO3
(3)根据对(1)(2)的分析,你认为,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
20、(2009·四川模拟)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①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_________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
21、(2009·徐州模拟)(6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通过 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 和H2 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 +6H2 ==1( )+ 4H2O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三、实验探究题
22、(2009·黑龙江模拟)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3、(2008·贵港)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__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与分析
24、(09德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它杂质,溶解12.5 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 (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三个盛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是氧气,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2、B【解析】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3、C【解析】无法验证醋酸比碳酸的酸性的强弱
4、D
5、D
6、A 解析: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应变红不是变蓝,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不能制备大量二氧化碳,反应一会就停止,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能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可能是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7、A 解析: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8、C
9、 B
10、C
11、C
12、D
13、A
14、C 解析:二氧化碳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收集
15、C. 解析: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6、 B
二、填空题
17、由低到高依次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石灰水变浑浊
18、(I)C+O2 点燃 CO2
(2)CO2+H2O===H2CO3
(3)6CO2+6H2O 光照 C6H12O6+6O2
(4)植树
19、(1) ① ②
(2) ②
(3)减少矿物质的燃烧 多植树
20、(1)减少矿物质的燃烧 多植树
(2)①释放
②CO2+H2O===H2CO3
21、(1) 光合 呼吸
(2) C2H2
(3)①③
三、实验探究题
22、(1)①③ ⑤
(2)对照
(3)当二氧化碳多时,继续与生成物反应
23、 (1)酒精灯 锥形瓶
(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H2O2 2H2O+O2↑ 催化剂
(3)白
四、计算与分析
24.解:
(1)3.3····································1分
(2)设12.5g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CO2↑···················· 1分
100 44
x 3.3g
x =100×3.3g÷44=7.5g························· 1分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60%··············1分
考点:
1、有关二氧化碳的考查,估计会结合生活实际出现与二氧化碳性质有关的命题,如石灰浆抹墙壁,二氧化碳灭火;碳循环和温室效应也是命题的热点;CO2实验室制法的考查是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将气体的制备除杂干燥及证明与一体,全面检测学生实验能力。
2、一氧化碳的毒性(尾气的收集和处理,煤气泄露,煤气中毒)的命题。
预测题目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
体,则试剂X常用 ,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
氢气,A应与 (填“B”或“C”)相连。
(2)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若A、C相连制取氧气,检
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 。
(3)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 甲 乙
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
2、某活动小组同学用加热草酸晶体制得的CO(H2C2O4·2 H2O==CO↑+ CO2↑+3H2O),做炼铁原理实验并进行尾气处理,设计以下装置(图甲、图乙)。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中,有下列仪器供选择使用: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蒸发皿⑤铁架台(含铁夹)⑥带导管的橡皮塞⑦集气瓶
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为了获得干燥纯净的CO,A、B两装置中应分别存放 、
(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选择图甲处理尾气,实验时应先点燃 (填“a”或“b”)处的酒精灯。图乙与图甲所示的尾气处理方法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
(5)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尾气直接通入氯化钯溶液中进行处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PdCl2+H2O==Pd↓+ CO2 + 2R,其中R的化学式为 。此法与上述方法相比除了具有图乙比图甲所示方法的优点外,从实验角度看它还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答案】
1、 (1) 稀硫酸 C
(2) 2H2O2 ==== 2H2O+ O2↑ 装满水或倒立
(3) 除氯化氢气体 干燥气体或除去水蒸气
2、(1)①③⑤⑥(2分)
(2)NaOH溶液、浓H2SO4
(3)3CO+Fe2O3==2Fe+3CO2(2分)
(4)b处,节约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5)HCl,安全、操作简单易行(合理即可)
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石灰石
b
乙
a
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