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二氧化硫性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28 18: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二氧化硫空气质量日报 罪魁祸首!!看我查阅的资料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生产生活中不当使用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思考1:气体的物理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去分析:
(颜色、状态、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等)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思考2: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哪
些方面入手?①酸性,碱性
②氧化性,还原性
③不稳定性
④物质特性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实验仪器和药品两支装有SO2气体的试管 酒精灯
PH试纸 一支空试管
石蕊试液 试管夹
品红试液 水槽
水 烧杯
滴管
镊子
实验注意事项①药品取用要少量,液体取用一般1-2毫升,指示剂一般滴加3-5滴
②使用PH试纸时,一定要将液体用滴管滴到试纸上,不能将试纸伸进液体中
③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1/3,不可将塞子塞上加热,以免因受热膨胀
④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
⑤试剂瓶用完放回原处
科学探究为什么在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厂家会对产品用燃着的硫磺熏烤?现提供质量分数0.01%左右品红溶液、收集有二氧化硫的试管及部分必须的实验仪器来探究一下厂家以上做法的道理所在。品红溶液褪色溶液变回红色SO2有漂白作用被SO2漂白不稳定,容易变回原来的颜色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SO2的漂白性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原理: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直接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质:化合作用程度:暂时性,加热可复原范围: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二 氧 化 硫 的 化 学 性 质 漂白性的比较名称原理实质程度范围二 氧 化 硫氯 水 二氧化硫溶于水产生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氯水中的次氯酸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化合作用 氧化作用暂时性,加热可复原 永久性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试设计实验来探究验证你的结论SO2表现还原性,需加入 剂来实现,如 。表现氧化性,需加入 剂来实现,如 。[思考与交流]请同学们根据自已所学、所闻来评价二氧化硫的“功”与“过”。SO3 + H2O === H2SO4⑵可以漂白白纸浆、毛、丝、
草编制品等
⑶杀灭霉菌和细菌
⑷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⑴制造硫酸:二氧化硫的用途SO3 :无色固体,熔点(16.8℃)和沸点(44.8℃) 都比较低。我们将PH<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酸雨的形成原理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正常雨水的pH值在5.6左右,然而,当空气中大量N和S的氧化物随雨水降落下来就会使得雨水的pH值小于5.6而形成酸雨。酸雨的危害被污染的树叶湖北宜都发生二氧化硫泄漏事故 108人出现中毒症状
 2004年11月09日 14:58:4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宜昌11月9日电 (记者 施勇峰)9日零时,湖北宜都市楚星公司因雷击突然停电,致使二氧化硫吸收塔系统出现故障,造成二氧化硫意外泄漏,部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出现中毒症状,108人在凌晨被紧急送往医院集中检查。医疗救护组专家认定,中毒症状明显者18人,但均无生命危险。
????事故发生后,宜都市紧急启动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二氧化硫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医疗抢救、现场排查、安全保卫、善后处理、事故调查等6个工作专班,全力开展施救和事故处理工作。目前,发生泄漏的事故现场已被封闭,泄漏源已得到控制。 二氧化硫泄漏 造成108人中毒 近來市場上陸陸續續發現有毒的內地食品在港公然發售。有毒食品包括:知识巩固与迁移1.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 和CO2 的方法是[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闻气味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品红溶液中
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使石蕊变红SO2有刺激性气味,而CO2没有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可使品红褪色,而CO2不能 B D 2、? 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H2S B、SO3 C、H2SO4 D、SO2 3、? 下列气体中,有毒、能污染大气,但可以用碱液吸收的是( )
A、CO B、CO2
C、SO2 D、N2DC知识巩固与迁移4.一个城市的环保部门采集了一份雨水样品,每隔一段时间
测定一次pH值,其结果如下:
1.请你写出酸雨开始呈酸性的化学方程式.
2.这种雨水的pH值逐渐减小,其原因何在?
(提示:从硫元素的化合价和酸性强弱方面考虑)SO2+H2O=H2SO3 SO3+H2O=H2SO4
O2+H2SO3= H2SO4空气中的氧气在灰尘等存在下能够逐渐将水中的H2SO3
氧化成强酸硫酸.本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探究方法?查找资料
科学预测
实验验证
比较异同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