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9北京市初中化学课标卷考试试题命题角度分析(7)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2009北京市初中化学课标卷考试试题命题角度分析(7)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28 09: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6~2009北京市初中化学课标卷考试试题命题角度分析(7)
7.创新性的综合实验题
(09)32.(5分)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A B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A、B中均无明显变化。B 中盛放_____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此步实验目的是_____。
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
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08)37.(4分)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A装置中盛有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盐酸,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碳酸钠粉末。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的现象是

(4)C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收集纯净气体 b.添加固体药品
c.调节C装置容积 d.控制气体总量
(07)37.(4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
(1)B装置中盛放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 (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
石灰水
石灰水
氧化铁
废气
废气→
废气→
废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