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说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说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3-30 15: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说案
阳信幸福中学
2009年3月25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操作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四、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五、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认为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计划,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教学中应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创意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我希望能营造宽松、自主、快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七、课堂流程
[新课导入]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对于大家并不陌生,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人和动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本来是一种符合生态平衡的循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这会对原来平衡的循环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自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能力,加强化学与生物学的联系。)
请同学们看书106页的图,图中描述的是1958-1994年期间的测量结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请同学们看书107页图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图中数据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相对量。
[分组讨论]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大家提前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
根据前面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经验分析,在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
[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学生回顾]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O2
[学生讨论]小组内讨论列出能制得二氧化碳的反应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酸受热分解
7.高温煅烧石灰石……
8、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讨论评价]以上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说明原因。(通过讨论和实验排除反应1、2、3、4、5、6、7、8、9,反应10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
[提出问题]设计何种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至少2种)
[教师提示]必要时教师提示: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选择装置。
[小组探究]
1.首先考虑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
2.在制氧装置基础上,改进实验装置。
3.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
4.用手中仪器组装,有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设计思想。
5.其他小组质疑
[师生归纳]在同学们的共同设计中找到满足条件的设计。
1.简易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导气管)
2.将试管改为烧瓶、广口瓶等较大液体容器。
3.类似启普发生器装置(气体出口有控制开关或固液分离机关设计)
[提出问题]怎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怎样验满?
[学生讨论]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怎样验满?
[小组发言]根据CO2的制取装置的讨论,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一般思路。
[学生实验]小组内合作亲自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指导]
[汇报交流]请同学们汇报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自我小结]学生讨论交流,查缺补漏把本节知识系统化并加深印象,同时使自己的能力在反思中得以提升,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精神。
八、板书设计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 +H2O
3.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九、教学反思
实验探究的成功与否,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本节课在确定实验装置的过程中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量,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知识的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学会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的设计和检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