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之专题八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之专题八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4-03 15: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
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
专题八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陕西五年中考】
1、(2005·陕西)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B. 用燃烧实验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C. 净化水时的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D. 维生素C将食品中的三价铁还原
2、(2005·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获得了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她与她的同事研制的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
在这种新型材料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各填一个)。
3、(2006·陕西)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4、(2007·陕西)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5、(2008·陕西)我省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试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用家畜粪便、秸秆等作原料生产沼气的过程主要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用沼气作燃料与直接用秸秆作燃料相比,前者的优点是: (只写一点。)
6、(2009·陕西)整理和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Mg、Fe、Cu、Hg、Ag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归纳复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⑴从物理性质上看,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性。你认为与其它金属的不同之处是 。
⑵从化学性质上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 ,这五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与其他四种金属发生反应,该金属是 。
⑶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用镁粉制作的烟花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这是利用了镁的 性。
【答案】
1、 C
2、 密度(或硬度或熔点) 氧化性(或热稳定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A
4、B
5、⑴CH4
⑵化学
(3)清洁无尘或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⑴常温下Hg是液体而其余均为固体
⑵Mg或镁 Ag或银 Cu+2AgNO3=Cu(NO3)2+2Ag
⑶可燃
【中考命题特点】
1、命题特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且经常出现在卷首,在历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到4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9。其命题的思路、内容有以下几点:
(1)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背景为主要内容,来考查物质变化和性质的选择题、填空题。
(2)以课本为中心,列举一些物质的变化规律,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精讲】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实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特别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外观区别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区分依据 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解题技巧和方法】
对物质变化的判断,从宏观上应注意理解是否产生了新物质,从微观的角度要重点判断,是否反应物的微粒发生了改变,若产生了新物质或反应物的粒子发生改变,则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例1】(2009·烟台)“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答案】D
【解析】淘米、洗菜是把米和菜中的杂质用水冲去,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苹果榨汁是苹果通过挤压的方式把其中所含的水分挤出,苹果汁本来就存在于苹果中,也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葡萄酿酒是通过发酵等多种程序,让葡萄中的有机物质转变为乙醇等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例2】(2009·青岛)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_性。
【答案】(1)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易溶于水 (2)碱
【解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水槽中试管内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溶于水,使得试管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试管;水槽内的水含有酚酞,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用途都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性质时,要紧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2009·潍坊)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点火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 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2、(2009·临沂)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结成冰 B. 纸张燃烧 C 玻璃破碎 D 汽油挥发
3、(2009·金华)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4、(2009·东营)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5、(2009·东营)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D.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6、(2009·重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7、(2009·泰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海水晒盐 C.潮涨潮落 D.干冰升华
8、(2009·南昌)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天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
9、(2009·晋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冰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10、(2009·青岛)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洁精”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
D.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11、(2009·北京)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酒精燃烧 C.铁丝弯曲 D.西瓜榨汁
12、(2009·佛山)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 B.铜表面产生铜绿 C.过滤 D.制取蒸馏水
13、(2009·重庆模拟)下列过程中,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14、(2009·茂名)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15、(2009·黄石)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
16、(2009·黔东南州)我市是第六个国家级“光谷”,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硅(SiO2)与焦炭制粗硅(Si)
B.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制纯硅(Si)
C.太阳能热水器中冷水变热水
D.在催化剂作用下太阳能光解水制氢
17、(2009·赤峰)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18、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咀嚼米饭时会出现甜味,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绿色植物合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要提高澄清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升高该溶液的温度
D.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化学变化
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
A.铜作导线 B.煤炭作燃料 C.铁制炊具 D.黄金压成金箔
20、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
二、填空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l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已发现的元素进行研究,制作了
元素周期表(右表是其片断),并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许多空
位代表尚未发现的新元素,其中就预言了“类铝”这种新元素。
材料二:l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元素符号为Ga)的性质: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4.7g·cm-3,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不久,他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称: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其密度应在5.9-6.0 g·cm-3之间。
材料三:l876年,布瓦博德朗将金属镓提纯后测得镓的密度为5.94g·cm-3,
从而验证了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随后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空位,按图
索骥,发现了许多新元素。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镓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如右,常见化合价为+3。
(1)镓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材料,总结金属镓的有关知识: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镓与氢氧化钠都具有碱的性质,则氢氧化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请从上述周期表片断中查出硅元素的一种数据,并指出其含义: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材料中,化学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冰雪溶液,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B 解析:纸张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B 解析: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这属于物理性质。
4、D 解析: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铁制品与氧气接触,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5、D 解析: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使紫罗兰花中的某些成分溶解于水,形成指示剂。
6、D 解析:高粱酿成酒,产生了新物质乙醇。
7、A 解析:瓦斯爆炸实质是地下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燃烧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8、D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所以D为铁的化学性质。
9、A 解析:可燃冰作燃料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0、C 解析:甲醛有毒
11、B 解析干冰升华是指二氧化碳由固体变为气体,铁丝弯曲是铁丝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西瓜榨汁是指西瓜由固体变为液体,这三个变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12、B 解析:研碎胆矾,过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均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3、A 解析:葡萄酿成酒,由葡萄产生了乙醇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而水车汲水灌溉,海水晒盐和风力发电,这些变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应属于物理变化。
14、B 解析:电解水产生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15、A
16、C 解析:冷水变热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7、B 樟脑球变小是樟脑发生升华现象,由固体变为气体,没有产生新物质。
18、C
19、B
20、A
二、填空题
21、(1)31,3(各1分,共2分)
(2)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为5.94g·cm-3(1分)
化学性质:2Ga+6H2O=Ga(OH)3+3H2↑(2分)
用途:制造半导体材料(1分)
(3)Ga2(SO4)3(1分)
(4)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8.09或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为14(1分)
(5)考生能从两种以上化学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得2分,如
化学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
化学理论研究要得到实验研究的验证
化学实验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化学理论研究为化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方向
考生能从一种化学方法或具体方法进行说明得l分,如
化学研究可以使用理论和推理的方法
化学研究可以使用实验的方法
元素周期表研究使用了理论(模型、猜想)的研究方法
镓元素的发现应用了实验研究方法
3
18
8
2
+X
A B C D
风力发电
海水晒盐
水车汲水灌溉
葡萄酿成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