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之专题十三 溶液(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之专题十三 溶液(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4-03 15: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1世纪教育网2010年备考中考化学系列专题
陕西中考化学高频考点透析
专题十三 溶液
【陕西五年中考】
1、(2005·陕西) 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 生石灰 B. 氯化钠 C. 硝酸铵 D. 氢氧化钠
2、(2006· 陕西)如右图所示,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3、(2007·陕西)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请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小于”)NaNO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NaNO2因外观与NaCl相似,经常会出现误食中毒的事件。20℃时,取这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没有溶解完的固体是 ,固体完全溶解的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2008·陕西)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
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5、(2008·陕西)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解度曲线为 (填a或b)
(2)欲使接近饱和的Na2CO3溶液变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 (只写一种)
(3)已知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反应为Na2CO3+CO2+H2O= 2NaHCO3,根据以上信息,向20℃饱和NaH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6、(2009·陕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是纯水,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升高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
1、C
2、B
3、(1) 等于
(2)NaCl 不饱和
4、B
5、(1)a
(2)降温或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3)有晶体析出或有固体析出
6、D
【中考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5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热点和重点,其命题的思路、内容有以下几点:
(1)以考查溶液的概念为内容的选择题,其往往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与身边的物质相结合,判断与水是否形成溶液。
(2)以填空题、示意图的形式来考查溶液的配置,主要是步骤,所用仪器等。
(3)考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这一知识点主要结合图像的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
(4)以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这部分以考查概念为主,并与溶解度曲线相结合进行命题。
【考点精讲】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3、溶液和浊液的比较。不同点: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久置后会出现下沉或分层。相同点:都是混合物。
4、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过程,要放出热量。当吸热小于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反之升高。
5、饱和溶液的概念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一定量的溶剂里;③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升温或加入溶剂,转化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温或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转化为饱和溶液。
7、溶解度概念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g。
8、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曲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9、气体溶解度概念要点:①压强101KP3,一定温度下;②1体积水;③饱和状态;④单位:体积。
10、影响气体溶解度因素: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11、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2、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装瓶(标签注明名称,化学式,质量分数。)
【解题技巧和方法】
【例1】(2009·临沂)小明在做家庭小实验时,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并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纯碱 C.食盐 D.白酒
【答案】A
【解析】面粉与水混合后,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静止后会分层,其所形成的混合物不是溶液,而是乳浊液。
【规律小结】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例2】(2008·昆明)右图是甲、乙、丙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问题: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2)4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合理答案均可)。
(3)在室温时,将盛有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试管各两支,分别放入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中。根据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图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乙>甲>丙;(2)40°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A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知: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32g,甲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23g,丙物质的溶解度大约为14g。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所以A是正确的。
【规律总结】(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因而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09·衡阳)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2、(2009·莆田)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泥土 B.蜡烛 C.蔗糖 D.花生油
3、(2009·东营)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2009·福州)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将t2℃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t2 ℃时,80g 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5、(2009·茂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不能用食盐作原料制氢氧化钠
6、(2009厦门模拟)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陈醋”中的溶质醋酸的化学式是C2H5OH
B.冬天温度下降,使“陈醋”中的水结成冰,这个过程属物理变化
C.夏日曝晒使“陈醋”中的水分蒸发,减少醋中溶剂的质量
D.通过“冬捞夏晒”,可以提高醋的质量分数
7、(2009.山东模拟)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甲 乙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甲固体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8、(2009·黔东南州)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2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9、(2009·潍坊)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0、(2009·常州)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 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二、填空题
11、(2009·汕头)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g。
12、(2009·东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_,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反应类型为 。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2)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食用外,还常用作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产品,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 。
13、(2009·绵阳)氯化钠既是重要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①实验室里有一小袋粗盐,其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和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要初步提纯这袋粗盐需要经过的步骤是溶解、过滤和 。若要计算提纯后所得精盐的产率.必须用的仪器是 。
②工业上用给饱和食盐水通电的方法可制得一种碱R和氢气、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R+ H2↑+Cl2↑,其中R的化学式为 ,若反应中消耗了58.5g氯化钠,则理论上可得到R的质量为 g。
三、实验探究
18、(2009·南通)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1)通过比较试管甲中的两次反应,填写下表: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实验现象 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体。 反应   ,生成气体更多。
实验结论    
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进一步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用品:相同型号的U型管2支、橡皮塞2个、5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气球个。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同溶质质量分数、同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时迅速将盐酸分别注入U型管中。请对上述实验方案分析评价。
①若取用碳酸钠0.53g,为控制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量相同,应取用碳酸氢钠
   g;
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运用了   研究的方法;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溶解度曲线上相交点表示此温度下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温度下降析出晶体后仍是饱和溶液.
2、D
3、A
4、D 解析:甲中有固体溶质存在,所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相同;如果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5、A
6、D 解析:NaOH溶液能吸收CO2而不与CO反应,所以A正确;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所以B正确;稀盐酸与NaOH溶液和Na2CO3都反应,所以C不正确;铜粉与Cu(NO3)2溶液不反应,而与AgNO3溶液反应而除去AgNO3,所以D正确。
7、A
解析:500g溶液中含有镁元素1.2g,MgCl2为4.75g,钙元素2g,CaCl2为5.55g,氯元素42.6g,NaCl中氯元素为42.6g-(4.75g-1.2g)-(5.55g-2g)=35.5g,故NaCl的质量为58.5g。1000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故原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8、C
9、B
10、D
二、填空题
11、(1)37.3 (2)145.8 (3)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4)36.012、(1)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 稀盐酸 分解 Na2SO4 CaCl2和BaCl2 (2)2NaCl+2H2O 通电 2NaOH + H2↑+Cl2↑
13、①蒸发 天平 ②NaOH 40
三、实验探究
18、(1)更迅速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快
CO2 + Ca(OH)2 = CaCO3↓+ H2O (2)① 0.42 ② 比较 ③ 气球胀大的快慢
图4
通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