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二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考纲要求】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④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配平、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判断)。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⑦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⑧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知识回顾】
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的书写及无机反应的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注:(1)组成物质的几种微粒的概念
①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不显电性。
②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呈电中性。
③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根据离子电荷电性的差异,离子可分为阳郭子和阴离子。带正电荷的是阳离子,带负电荷的是阴离子。[Fe(SCN)]2+是带正电荷的原子团。NO3-、SO42-是带负电荷原子团。
④原子团: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许多化学反就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好象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的集团叫做原子团。如OH- 、NO3-、SO42-
(2)无机化合物分类
氢化物:如HCl、H2O、NH3、NaH 等
不成盐氧化物:如NO、CO、NO2等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如CO2、SO3、P2O5等
成盐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如Na2O、K2O、BaO等
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
过氧化物 :如Na2O2、H2O2等
按电离出的H+个数(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无机化合物 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和含氧酸)
酸 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和不挥发性酸)
按酸性强弱(强酸和弱酸)
按水溶性(可溶性和难溶性)
碱 按碱性强弱(强碱和弱碱)
正盐:如BaSO4、KNO3、NH4Cl等
盐 酸式盐:如NaHCO3、NaHSO4、NaHS等
碱式盐:如Cu2(OH)2CO3等
复盐:如KAl(SO4)2 ·12H2O等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表现出 决定
子
表现
没有新物质
生成
决定 决定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
中表现出来 生成
表现出 表现
在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这一知识块中,包含着大量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概念的主要集中营,也是高考命制概念型试题的“原料库”,复习中应充分了解概念的形成、内涵、适用条件、应用范围和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抓“关键词”法、比较法、联系法等方法学好基本概念。
例如,学习中可以进行对“同类”概念抓“异”(不同点)的挖掘,对“对立”概念抓“同”(相同点)的开发。所谓“同类”概念,即概念之间有某些相同的含义,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类物、同一物质”;“溶解平衡、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加热、微热、高温、锻烧、灼烧、自燃”;“酸性的强弱、酸的强弱、酸的浓度、pH,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蒸馏、分馏”;“电离、电解、电镀、电泳、通电”;“水化、水解、水合”等等,对这些“同类”概念,可列表比较,分析异同,以便于理解记忆。所谓“对立”概念,即概念之间有彼此相反而截然对立的概念,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中和与水解”、“溶解与结晶”、“加成与消去”、“电解池与原电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将它们联系对比,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深化并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
注:1、各种“水”汇集
(一)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 水晶SiO2。
(二)混合物:氨水(分子:NH3、H2O、NH3·H2O;离子:NH4+、OH 、H+)
氯水(分子:Cl2、H2O、HClO;离子:H+、Cl 、ClO 、OH )
苏打水(Na2CO3的溶液)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 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4)
水泥(2CaO·SiO2、3CaO·SiO2、3CaO·Al2O3)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2、各种“气”汇集
(一)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二)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2、CH4等)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二.重要的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最重要而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是化学试题的组成部分,是多数非选择题的设问点和赋分点。为避免由于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而造成不应有的失分,应注意三点:一要意识到化学用语是写在答题卡上呈现给阅卷教师的重要信息,书写一错(即便稿纸上的推断再正确)便不能得分,切实提高对规范书写的认识;二要熟悉各种化学用语的内涵、书写特点和要求,努力做到正确书写;三要从各次考试中发现书写错误,寻找错写原因,不断纠正,逐渐杜绝不规范书写。
【例1】1999年曾报导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A.N5+共有34个核外电子 B.N5+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
【例2】(2005年,天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例3】(2004·江苏)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F一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 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
【例4】以下有些结构简式,书写得不规范、不正确。请在它们后面打一个×,并把你认为正确的写法写在后面。
1)乙醇HOCH2CH3
【例5】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D )
【例6】列结构图中,代表原子序数从1到10的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黑点代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价键。
根据各图表示的结构特点,写出该分子的化学式:
A: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答案:NH3 ;HCN ;CO(NH2)2 ;BF3
三.无机反应分类
1.分类:
2.规律总结:
(1)化合:
二合一
三合一的反应:
NH3+H2O+CO2 ——
4Fe(OH)3+O2+2H2O ——
4NO2+O2+2H2O ——
4NO+3O2+2H2O ——
CaCO3+CO2+H2O ——
Na2CO3+CO2+H2O ——
AlO2-+Al3++H2O ——
(2)分解
①热分解反应:典型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加热(1变2或1变3)。
②含有电解熔融的Al2O3来制备金属铝、电解熔融的NaCl来制备金属钠
③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2KMnO4 ——
NH4HCO3 ——
(NH4)2CO3 ——
NaHCO3 ——
Ca(HCO3)2 ——
Cu2(OH)2CO3 ——
HNO3——
(3)置换
1、金属单质置换其它单质
(1)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Fe+CuSO4 FeSO4+Cu
2Al+Fe2O3 2Fe+Al2O3
Na+KCl NaCl+K
(2)金属置换氢气
Zn+H2SO4(稀) ZnSO4+H2
2Na +2H2O 2NaOH+H2
2Na+2CH3CH2OH 2CH3CH2ONa+H2
Mg+2H2O Mg(OH)2+H2
2Al+6H2O 2Al(OH)3+3H2
(3)金属置换碳
2Mg+CO2 2 MgO+C
2、非金属单质置换其它单质
(1)氢气置换金属
H2+CuO Cu+H2O
3H2+Fe2O3 2Fe+3H2O
(2)氢气置换非金属
2H2+SiCl4 Si+4HCl
(3)碳置换金属
C+CuO Cu+CO(或CO2)
(4)碳置换非金属
C+H2O CO+H2
2C+SiO2 Si+2CO
(5)硅置换氢气
Si+4HF SiF4 +2H2↑
(6)氧气置换非金属
O2+2H2S 2S+2H2O
3O2+4NH3 2N2+6H2O
(7)氟气置换氧气
2F2+2H2O O2+4HF
(8)氯气置换非金属
Cl2+2NaBr 2NaCl+Br2
Cl2+2KI 2KCl+I2
3Cl2+2NH3 6HCl+N2
3Cl2+8NH3 6NH4Cl+N2
Cl2+H2S(Na2S) 2HCl(NaCl)+S
(9)溴置换非金属
Br2+2KI 2KBr+I2
Br2+H2S(Na2S) 2HBr(NaBr)+S
(10)碘置换硫
I2+H2S(Na2S) 2HI(NaI)+S
(4)复分解:
注:①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
硅酸钠溶液: ;
饱和碳酸钠溶液: ;
偏铝酸钠溶液: ;
②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和Ca(OH)2反应。
③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
KAl(SO4)2与NaOH溶液: ;
③同时生成沉淀和气体的反应:
Mg3N2+H2O—— ;
CaC2+H2O—— ;
Na2S2O3+H2SO4—— ;
Ba(OH)2+(NH4)2SO4—— ;
Al3+、Fe3+-——S2-、CO32-、HCO3-间的双水解反应:
Al3++S2-—— ;
Al3++HCO3-—— ;
Fe3++CO32―—— ;
④制酸
3.例题讲解:
【例1】图表示的反应关系中,部分产物被略去,已知1mol白色固体粉末X完全分解后,恢复到室温,生成白色固体A,无色液体B,无色气体C各1mol,E、X、G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E: G: D:
(2)写出G+C→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X+E A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X:NaHCO3 E:NaOH;G:NaAlO2 D: Al(OH)3
(2)(3分)NaAlO2+CO2+2H2O=NaHCO3+Al(OH)3↓
(3)(3分)HCO+OH-=CO+H2O
【例2】1 . 某单质X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可知( )
A.当X、Y都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
B.当X、Y都是非金属时, Y一定比X活泼
C.当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例3】 A、B、C、D、E、F六种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1)如果A、D、F都是非金属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体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 ;已知1gD与F反应生成B时放出92.3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若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D相遇有白烟生成,则C的电子式为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A、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③和④两个反应中却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2C+SiO2 Si+2CO↑
(2)2Fe2++Cl2 2Fe3++2Cl-
H2(g)+Cl2 (g) 2HCl(g);△H= -184.6KJ/mol
(3) ;3Cl2+2NH3 6HCl+N2
(4)C+4HNO3(浓) CO2↑+4N2O↑+2H2O
【例4】甲、乙、丙、丁四种单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X、Y、Z、W四种化合物,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又知:
①甲、乙、丙均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态,丁是日常生
活中的常见金属;
②常温下,X是无色液体,Y是黑色固体;
③丙在乙中燃烧发生苍白色火焰,丁在乙中燃烧生成棕色烟,W的
水溶液呈黄色。请填空:
(1)丁在甲和X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容易被腐蚀,写出电子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饱和W的溶液滴入到热的X中煮沸几分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一定条件下,丁分别Y、Z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丙时,消耗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4)3:4
【例5】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X和非金属单质Y能够反应,生成化合物Z,Z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气体G和白色沉淀P(如下框图所示),已知气体G与空气之密度比约为1.17。请填空:
⑴ 组成单质X和Y的元素分别属第 族和第 族;
⑵ Z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方程式 ;
⑶ 每生成1mol的化合物Z,反应中转移 mol的电子。
答案:(1)(每空2分)ⅢA ⅥA
(2)(3分)Al2S3 + 6H2O === 2Al(OH)3↓+ 3H2S↑
(3)(3分)6
【例6】下列框图所表求援 各种物质的转化过程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组成的化合物,甲、乙、丙为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框图所示变化过程属于化合反应的
有 ,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2)甲、C的化学式为 ,
A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①③④;② (2)Mg,CO;2Mg+C02 点燃2MgO+C
【例7】A、B、C是常见单质,X、Y、Z是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若X为CO2,则:
反应① 。
(2)若X为Fe3O4,则:
反应① ;
反应② 。
答案:(1)2Mg+CO2 2MgO+C
(2)①8Al+3Fe3O4 4Al2O3+9Fe ②3Fe+4H2O(g) Fe2O4+4H2
【例8】如图所示:
其中A、G是固体单质,其余是化合物。X是常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的可燃性气体;Y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的式量是100。
请填空:
(1)D的电子式是 。
(2)A跟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反应热△H 0(填“<、=、>” 。
答案:(1)
(2)2Mg+CO2=====2MgO+C, < (3) CaO+3C=====CaC2+CO↑
[例9]有 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B、C分别跟 D发生化合反应相应生成甲、乙、丙(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而B跟C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丁,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如下反应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HF、H2O、NH3、NO (2) 2F2 + 2H2O ==4HF+ O2 4NH3+ 5O2==4NO +6H2O 4NH3+ NO==5N2 +6H2O
【例10】下图每一个方框内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常温常压下,A、B、C、D均为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且B为金属,其它三个为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图中所示的化合反应,得到化合物E、F、G、H和J,这些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及颜色已在图中注明,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为:
①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n(A): n(B)=1:2完全反应生成G
②B与C按物质的量之比n(B):n(C)=3:1完全反应生成F
③C与D按物质的量之比n(C):n(D)=1:3完全反应生成E
请填空:
(1)物质B是 ,物质D是 。
(2)B与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H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F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写出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Mg(镁), H2(氢) (2)3Mg+N2 Mg3N2
(3)O2+2NO====2NO2 (4)Mg3N2+8HCl=3MgCl2+2NH4Cl
(5)N2+3H2 2NH3
【例11】X、Y、Z为三种常见的单质,Z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的产物之一,A、B为常见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反应(均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以下每个空中只需填入一种物质)
(1)当X、Y均为金属时,A为 B为
(2)当X为金属,Y为非金属时,A为 B为
(3)当X为非金属,Y为金属时,A为 B为
答案:(1)A为Fe2O3、 Fe3O4、FeO、CuO等,B为Al2O3。
(2)A为CO2,B为MgO或A为H2O(g),B为Fe3O4。
(3)A为CuO、Fe2O3等,B为H2O或CO2
[例12](08海南卷)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4)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 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S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
(2)H2SO3 + 2H2S=3S + 3H2O。
(3)C+2H2SO4(浓)CO2 ↑+2SO2 ↑+2H2O或Cu+ 2H2SO4(浓)CuSO4 +SO2 ↑+ 2H2O等。
(4)①H2SO3 +2OH— = SO32— + 2H2O。
②大于;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③增大;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
【例13】(08全国Ⅰ卷)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1)5种化合物分别是V 、W 、X 、Y 、Z 。(填化学式)
(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3)V的电子式是 。
【答案】(1)CaC2;CaO;CO2;Ca(OH)2;C2H2。 (2)Ca(OH)2+2CO2===Ca(HCO3)2 。
【例14】((2003年广东卷)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 。
(2)化合物B是 。
(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 和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和 。
【答案】(1)H2 (2)H2O (3)②,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OCl)2+CaCl2+2H2O
【例15】(2005年江苏卷)右图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已知气态烃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3倍)跟物质F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请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
A 、B 、D________、E 、H__________。
【例16】(2005年全国卷)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⑴ 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⑵ 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状态
气味、光泽
密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
导电、导热性
硬度、比热等
物理
性质
物理
变化
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化学性质
化学
变化
伴随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
高温
△
高温
△
△
点燃
高温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点燃
③
④
F
A
B
D
C
①
F
②
E
F
高温
N
N
‥
‥
‥
∶
∶
单质X
单质Y
化合物Z
气体G
沉淀P
高温
点燃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a
2+
C
C
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