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4-10 20:28:00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滏阳中学 李静芳
第九单元溶液
内容
什么是溶液?
1.1溶液的形成
1.2常见溶剂
1.3溶液的用途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吸热或放热的原理
常见物质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乳浊液
常见乳浊液
用途
一、什么是溶液
1.1溶液的形成
溶液
溶剂
溶质
蔗 糖 放
入 水 中 氯化钠放
入 水 中
现 象
形成什么
实验9-1:蔗糖溶于水和氯化钠溶于水
蔗糖逐渐溶解,最后消失
氯化钠逐渐溶解,最后消失
形成无色、透明的蔗糖溶液
形成无色、透明的氯化钠溶液
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
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
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
溶液的定义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氯化钠溶于水中形成溶液
溶质
溶剂
a. 溶解前
b. 溶解中
c. 溶解后
讨论
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溶剂一般是液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
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
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如果其
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讨论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①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②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
溶液的用途
1.2常见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它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此外,汽油、酒精也可做溶剂。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实验9-2: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溶于水或汽油中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碘几乎不溶于水
逐渐溶解,得紫红色溶液
逐渐溶解,得紫红色溶液
理解溶液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1)除水以外,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3)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水为溶剂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4)溶液并非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5)如果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应辨别溶质是什么物质。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
A:牛奶 B:泥水 C:液氧 D:碘酒
2、 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时,盐水放置较长时间后,盐 ( )
A、会沉降出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都有可能
D
B
3、对一杯完全溶解的糖水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面的比下面的甜。
B、 下面的比上面甜。
C、 中间的最甜。
D、各部分一样甜。
D
4、说碘酒是溶液的理由是( )
A:由两种物质组成。
B:是澄清透明的液体。
C:碘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D:加热时无明显变化。
5、许多溶液都是无色的,无色是不是溶液的特征呢?
C
溶液、溶质、溶剂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它是由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它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
如:硫酸铜溶液(俗称胆矾溶液)(见右图)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其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如:盐水(溶液),是由食盐(溶质)溶于水(溶剂)中形成的。
了解溶剂的性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溶剂。
如:油不能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
酒精能溶于水,碘能溶于酒精。
1.3溶液的用途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医疗、清洁、农业生产等。
1、找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
(1)氯化钙溶液
(2)碘酒
(3)95mL酒精和5mL水 形成的溶液
2、可以作为溶质的(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3、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
A、泥沙 B、酒精 C、汽油 D、蔗糖
练习二
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
分散到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形成
溶 液
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乳浊液—————
乳化剂
乳化现象
水 是 最 常 用 的 溶剂
课堂练习一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在括号内打“ ”
不正确在括号内打“ ”。
(1)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 )
(2)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 )
(3)溶液一定是 无色的 ( )
(4)氯化钠易溶于水,少量的氯化钠投入水中后,
液体各部分密度相等 ( )
2.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 糖水 B 汽水 C 食盐水 D 蒸馏水




D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时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于水
原因分析: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势  能
显示
(第一步)
晶格能
(第二步)
溶解能
固体溶质
溶剂
溶液
离散的
溶质微粒
此例中溶液形成是吸热的
离散的微粒
与溶剂混合
形成溶液
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有的温度降低(吸热反应)。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如:
三、乳浊液
油、水混和,不能形成溶液,会分层。
如果象油这样的小液滴能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加入乳化剂后形成乳浊液
油水分层
乳浊液能稳定存在,使液体不再分层。
乳浊液的用途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去污原理分析:
乳化剂分子
我们可以进入油中
我们可以进入水中
乳浊液的类型
乳浊液有多种类型,在此展示比较熟悉的两种。
水入油中
油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