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复习要点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复习要点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4-22 21: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复习要点
第一节 原子结构
1.质子、中子、电子三者在数量、质量和电性上的相互关系
(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3)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4)在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例1:已知A2-离子共含有x个中子,A元素的质量数为m,则n克A2-离子共含有电子的物
质的量为( )
A. B. C. D.
2.核外电予排布的一般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第一层时最多2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里。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内容:
(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核外电子排布,二是原子半径,三是元素主要化合价。
例2:.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几种关系量
(1)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2)|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 (对非金属而言,金属无负化合价)
例3:. 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3.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
①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②元素的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
③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④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
①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
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④置换反应
注意:金属性的强弱不等于还原性的强弱,同理非金属性的强弱不等于氧化性的强弱。例如I-有较强的还原性而不是金属性;Ag+有氧化性而不是非金属性。
例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序数依次减小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例5: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例6: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A、B元素的阳离子和C、D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A的阳离子氧化性比B的氧化性弱,C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比D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多,则A、B、C、D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是( )
A.B>A>C>D B.C>B>A>D D.A>B>C>D D.B>A>D>C
例7:能说明A元素非金属性比B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
A. A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比B原子少
B. A元素的最高正价比B元素的最高正价要高
C.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的酸性:A比B强
D. A单质能与B的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生成B单质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由电子层数决定,7个横行为7个周期。短周期指1、2、3三个周期;长周期有4、5、6三个周期;第7周期未排满,称作不完全周期。
(2)族:18个纵行,共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
例8:.某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B. 一定是ⅡA族元素
C. 一定是过渡元素 D. 可能是金属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
例9: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1molX的单质跟足量水反应时,发生转移的电子为2mol
D.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的氢化物稳定性
例10:已知a为IA族元素,b为III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A.n=m+12 B.n=m+26 C.n=m+10 D.n=m+2
2.由序数确定位置的方法
由给定的原子序数与就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推出所在周期与族。
例11:.不查元素周期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原子序数为56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 )
A.第五周期第VIA B.第五周期第ⅡA C.第六周期第IA D.第六周期第ⅡA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例1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 正确的是( )
A. 酸性强弱: HI<HBr<HCl<HF 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 碱性强弱: KOH<NaOH<LiOH  D. 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例13: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PH3>H2S> HCl D.非金属性:F>O>S
例14:.在原子序数1—20号元素中: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_。(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
(3)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4)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4.微粒半径的大小:
a.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b.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阴、阳离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c.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d.同电子层结构的各种微粒,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例15:.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 LiI B. NaBr C. KCl D. CsF
例16:.有xn-、yn+、Z三种微粒,其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微粒半径大小关系是x>y B.z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C.原子序数关系是z>y>x D.微粒半径关系是xn-5.核素与同位素
同位素的特征: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
例17:下列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 )
A. 水和重水 B. Na2O和Na2O2 C. 氕、氘、氚 D. 40K、40Ca
例18: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它们的( )
A.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中子数一定相等
C.质子数一定相等 D.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第四节 化学键
1.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成键条件:
a.IA、ⅡA族的金属元素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
b.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0H—、SO42-等)。
2.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2)形成元素:非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3)非极性共价键与极性共价键
例19: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Na2O2 B. NH3 C.CaCl2 D. HCl
例20: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
A.BF3 B.SiCl4 C.H2O D.PCl5
(3)常见的电子式书写:
①N2 NH3 CO2 H2O2 H2O
②NaCl MgCl2 NaOH Na2O2 NH4Cl
③CaCl2 形成过程:
HCl 形成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