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化学易错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师版)
1、3 g镁在3 g氧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
A.小于6 g B.大于6 g C.等于6 g D.以上都可能
2、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4Al+3O2↑。对“电解10 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小丽同学的解法 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铝的质量为x[]2Al2O3===4Al+3O2↑204 10810t x204/108=10t/xx=108×10 t/204=5.3 t答:最多可生成5.3 t铝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Al的相对原子质量×2/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100%=27×2/27×2+16×3×100%=53%铝的质量为:10 t×53%=5.3 t答:最多可生成5.3 t铝
3、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信息“10 g CuO用氢气还原一段时间后,程得残留固体质量为8.4 g”,要求学生编制成化学计算题并求解。现摘取部分学生自编自解题中所设未知量的求解表达式,请你参照示例(1)在相关表达式右边短线上用文字简述x表示什么?
(1)16/1.6 g=18/x x=18×1.6 g/16
示例:x表示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2)x=1.6 g×80/16÷10 g×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10 g×2/80-2×1.6 g/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把足量的铁粉放入100 g稀硫酸中,并想通过硫酸的多少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但发现少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什么 若想通过一定的方法测出生成氢气的质量,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操作)(友情提示: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解析】运用化学方程式解题时,必须将纯物质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本题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Fe+H2SO4=FeSO4+H2↑,现只知道硫酸溶液的质量,要想求得制取氢气的质量,必须知道纯硫酸的质量,因此所缺数据为硫酸溶液中溶硫酸的质量分数;若从另一角度思考:用铁的质量进行计算也可以,具体操作如下:
在反应前称取加入铁的质量,反应后称取剩余铁的质量,两者质量之差便是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也可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易错点点睛】此题让学生通过对所缺计算数据进行思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所需计算数据的来由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考生对无数据计算考题和多余数据计算考题的数据处理能力,再次利用另一反应物的质量进行求解,开拓的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5、小意和小思同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心得。以下是它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题目〗:已知:
2KClO32KCl+3O2↑,将10 g氯酸钾和2 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 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意很快得到(10 g+2 g-7.2 g)是_________(填化学式)的质量,进而求出KCl的质量是________。
(2)小思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通过简单的计算,论证他的发现。
(3)如何才能更正该题呢?小意和小思认为有许多方法,如将题目中“10 g氯酸钾”改为“a g氯酸钾”,其它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6、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能杀菌消毒,且能与水反应产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某同学把1.8 g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生成了0.224 L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 g/L).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
(2)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析】(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224 L×1.43 g/L=0.32 g;
(2)设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2CaO2+2H2O=2Ca(OH)2+O2↑
144 32
x 0.32 g[]
144/32=x/0.32 g x=1.44g
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1.44 g/1.8 g×100%=80%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32 g,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80%
【易错点点睛】学生对过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比较陌生,把学生置于陌生的化学计算环境中,利用所给信息让学生进行计算,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该题与化学式的计算相结合,突出了计算考题的综合性。
7、在一烧杯中盛有22.3 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73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73 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8、向盛有22.3 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16.1 g稀盐酸恰好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30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时间约为 S。
(2)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g。
(3)反应后,得到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由图像变化趋势可知:从0~20秒,m逐渐减少,其原因必然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跑出去了;从20秒开始,m不变了,即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结束了。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00 g—295.6 g=4.4 g,然后据此代入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反应产生的碳酸钠。
答案:(1)20; (2)4.4 g;
(3)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106 117 44
x y 4.4[]
解得:x=10.6 g,y=11.7 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 11.7 g + (22.3 g-10.6 g) = 23.4 g;
烧杯里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22.3 g+216.1 g-4.4 g = 234 g;
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
答:略。
【易错点点睛】此题与例1的难度和所考知识点相似,此题的易错点是溶液质量弄错,容易把295.6 g当作溶液的质量,另外容易忽视二氧化碳的质量。[]
9、在一烧杯中盛有100 g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______ g。
(2)在实验过程中加入80 g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的pH是___ _7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实验过程中加入80 gNaOH溶液时,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解析】由图像知,NaOH溶液的质量在0~40 g之间并没有沉淀产生,故先发生的反应是:2NaOH+H2SO4=Na2SO4+2H2O。NaOH溶液的质量在40 g~80 g之间,沉淀质量随着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增加而逐渐达到最大值,故发生:2NaOH+CuSO4=Na2SO4+Cu(OH)2↓。在NaOH溶液加至80 g时,两个反应刚好结束,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且质量为上述两个反应产生的硫酸钠质量之和。
答案:(1)4.9 g;(2)等于;
(3)解:设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碳酸钠质量为x,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40 g×10% x
解得:x=7.1 g;
2NaOH + CuSO4 = Na2SO4+ Cu(OH)2↓
80 142
(80 g—40 g)×10% y
[][]
解得:y=7.1 g;
不饱和溶液中Na2SO4总质量为: 7.1 g+7.1 g = 14.2 g;
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100 g+80 g-4.9 g = 175.1 g;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Na2SO4质量分数:×100%=8.1%。
答:略。
【易错点点睛】此题较前面两个例题复杂,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的分段,能够意识到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能够理解几个特殊点的化学含义。在求不饱和溶液中硫酸钠质量时,还可以根据元素守恒思想,建立H2SO4和Na2SO4的对应关系,根据硫酸的总质量一步求出硫酸钠质量。
10、小强的妈妈要焙制面包,叫小强去商店买回一包纯碱,小强仔细看了包装说明(如下图),并产生疑问。回到学校,他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5.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在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稀盐酸25 g,所得溶液质量为28.3 g(杂质溶于水但与盐酸不反应)。求:
[]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后物质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CO2质量,25 g+5.5 g-28.3 g=2.2 g。
(2)解:设5.5 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 g
106/44=x/2.2g x=5.3 g
5.3 g/5.5g×100%=96%<98%,所以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说明不符。
【易错点点睛】本题要求同学们不但要会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即从所给标签中挖掘计算所需要的信息,如物质名称、性质、含量(纯度)等,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11、2007年9月2日,我省清流县一载满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26 t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泄漏,流入附近小溪中。闻讯赶来的武警官兵立即垒坝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计算:中和泄漏的硫酸,理论上需要多少吨氢氧化钙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本题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由题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26 t×98%=25.48 t,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将此数据代入计算式即可解答。
答案:解:设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6 t×98%=25.48 t
H2SO4+Ca(OH)2 = CaSO4+2H2O
98 74
25.48 t x
98/74=25.48 t/x x=19.2 t
答: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9.2 t。
【易错点点睛】这是一类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型,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成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8 g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_______次实验后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上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
(4)足量盐酸与100 t这种石灰石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13、刘明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废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_________。
(2)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中一定有CaCl2,此外还可能含有反应中过量的稀盐酸,分析坐标图可知,当加入5 g碳酸钠溶液时没有产生沉淀,由此可知废液中除含有CaCl2外,还一定含有盐酸,开始加入的5 g碳酸钠溶液先与废液中剩余的盐酸发生反应,故没有沉淀出现。再由坐标图的拐点知,向废液中加入25 g碳酸钠溶液时产生了5 g沉淀,即与废液中的氯化钙反应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为25 g-5 g=20 g,同时生成5 g碳酸钙沉淀,以此为突破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 答案:(1)HCl
(2)解:由图像可知,有25 g-5 g=20 g Na2CO3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生成5 g碳酸钙沉淀。
设20 g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5 g
106/100=x/5 g x=5.3 g
该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3 g/20 g×100%=26.5%
答: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
【易错点点睛】解答坐标图像题的突破口一般为曲线上的两个点,即起点和拐点(或终点),准确分析并理解两点对应的纵、横坐标数据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找出解题所需数据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或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14、近年来,“非典”、“禽流感”等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消毒剂的选择、使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就成了热门话题。常见的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CH3COOH)溶液等,以下是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问题:
(1)为了便于研究,小明计算出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小敏问小明: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小明答_________。
(3)小丽想配制2%的双氧水溶液,已经有4%的双氧水溶液100 g,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
(4)小亮用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醋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浓溶液,测得NaOH浓溶液增重4.4 g,请你帮他算出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融化学式计算、溶液计算和化学方程式计算于一体,(1)(2)两问可由化学式直接计算得出。(3)由4%的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则需加入相当于原溶液质量(即100 g)的水;也可利用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列式计算。(4)本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理解“增重4.4 g”的意义,也可化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4.4 g”是浓NaOH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即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此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求得醋酸的质量,进而求出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76 (2)3∶2 (3)100 g
(4)解:设100 g醋酸溶液中醋酸的质量为x。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120 44
x 4.4 g
120/44=x/4.4 g x=12 g
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2 g/100 g ×100%=12%
答:略
【易错点点睛】解答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综合计算题时要注意:①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的实际质量;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可利用“原溶液的质量+新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反应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
15、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质量相等.求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