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小心翼翼、伏案疾书、贪婪、细腻”的意思。
2、通过图书馆里不同的小镜头,感受图书馆中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自身的读书热情。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背诵其中的一个小镜头。
4、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个生活中的小镜头。
教学重点:
通过图书馆里不同的小镜头,了解各种不同的人是如何努力学习的,从而激发自身的读书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写一个校园中的小镜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图书馆里究竟写了那些小镜头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3、集体交流,教师板书:进馆选书看书
二、再读课文,朗读体会。
(一)、学习课文第2、3小节
1、师引读课文第2小节。
2、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进图书馆的人很多,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理解句子: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宽敞和拥挤矛盾吗?为什么?(指名交流)。
3、师再次引读,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人多呢?(指名交流)。
4、师引读第三节,问:这一节里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
随机理解“小心翼翼”,“腻”的写法。
5、质疑:那么在这一节里还有什么不懂的?
理解句子: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
封闭和清新这组词矛盾吗?为什么?
6、小结:课文的2、3小节,作者通过对发型、鞋子、眼睛和手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各种各样的人进馆、选书的情景,使我们犹如身临其境。
(二)、重点学习第五小节
1、师过渡。
2、引入: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节,透过这个小镜头你又看到了些什么?(交流)。
3、师引读:对呀,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几个孩子……
4、现在我们小小组学习,挑选其中的一个小镜头仔细地读一读,说一说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
5、集体交流,随机板书,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
7、串背。
三、读写体会,迁移运用。
1、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2、仿写:如果你也是图书馆里的一员,小镜头闪到了你,你是怎么看书的呢?你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呢?你的神情又是如何的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马上在本子写一写。
3、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设置悬念。
师: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声无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请你课后去思考。
五、课堂作业:
想一想: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背一背:课文中精彩的小镜头。
写一写:生活中精彩的小镜头。
附板书:
进馆人多
32图书馆里的小镜头选书爱书
小伙子边读边记边思
看书姑娘贪婪地扫沉醉
老人费力地读
孩子吃力地读
教案说明:
本文以写实的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图书馆里的一个个小镜头。通过这些小镜头如实地反映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新时期人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的精神面貌。这篇课文不是叙事故事,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然而却是一篇很好的学习写作的例文。
为使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教学中我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阅读教学是一种感悟。
世上凡是属于能力的东西,都需要感悟。阅读是一种能力,写作也是一种能力,它们都需要感悟才能获得。阅读是对文字符号的感悟,而写作是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告诉”“灌输”都不属于感悟的范畴,但感悟也不是自然主义、放任自流。感悟需要一定的条件。对阅读来说,感悟的条件一是文本条件,二是阅读实践,三是启发条件,四是思想碰撞,五是重复强化。文本只是一种表面的语言现象,他所体现的思想、规律隐藏在语言现象背后,阅读时并不能直接感知、一览无余。学生光靠朗读并不能解决感悟问题。必须由教师创设一种思维的路径,由学生自行探究、经历体验,才能悟到。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探究: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的句子你喜欢?我们要学习什么?等问题。有了这种经历,内化为一种技能、素养后,学生自行写作时便能老马识途,轻车熟路。
二、阅读教学是一种积累。
人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语文能力是要靠积累的,阅读教学更是语文能力积累的一个主要源泉。从读中,从感悟中,从别人的示范中,从比较鉴别中,从尝试实践中,都可以积累语文能力。教学中,我通过大量的引读,通过小组讨论,通过集体品读,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精妙绝伦的写法,领会到写作得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以及各自不同的特点,领会到写作既可以场面描写,还能细节描写等等。从中可以让学生积累四方面的经验:一是阅读经验的积累,把从这篇文章读懂的体验,用于读懂更多的其他文章;二是写作技能的积累,把从阅读中明白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三是语言素材的积累,一些佳词妙句见多了或重复多了,便会形成语感,令学生在表达时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写作时语言丰富,妙语连珠;四是情感的积累,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自主的丰富起来。总之,阅读的积累不仅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好处,与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积累也是一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阅读教学是一种示范。
我们觉得阅读教学首先是一种示范,是前人给后人做的一种运用母语表情达意的示范。这也许是前人的本意,也许不是,但编者把它编入教材,绝对是把它作为母语的范本,而选入的文章,也是绝对可以称为母语范文的。叶圣陶说:课文是例子。例子意味着还有很多,例子意味着隐含规律,例子意味着是一种示范。这种示范作用可以使学生见识文章思想精神的高度,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欣赏汉语表达技巧艺术感染力,感受汉语表达艺术的极致高度,为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建立一个发展平台,为学生的思维表达作出了实例示范。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当场写一写,就是要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让文本起到写作技巧的示范,起到模拟实践的示范。其教学过程还能体现:师者现场实践、现身说法的示范;学生尝试实践运用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