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化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老师:ZQL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Na:23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 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77 B.37 C.191 D.114
2.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A.第4周期ⅢA族 B.第4周期ⅦA族 C.第3周期ⅣB族 D.第3周期ⅣA族
3.C60是60个碳原子形成的封闭笼状分子,形似足球,它与石墨互为( )
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一物质
4. 判断下列哪些装置可以组成原电池,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5.下列方法不能用于进行金属防腐处理的是
A.铝热反应 B.油漆 C.电镀 D.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6.科学家最近又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H20)。其形成: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氧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高压下形成了类似冰的透明晶体,这就是“可燃冰”。又知甲烷同C02一样也是温室气体。这种可燃冰的晶体类型是?????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原子晶体??? D.金属晶体
7.金属A不纯,混有金属C,发生锈蚀时,A先腐蚀;A与金属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C>B B.A>B>C C.B>A>C D.B>C>A
8.电解精炼铜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粗铜板 B.阴极发生反应:Cu2+ +2e-==Cu
C.电解池的阳极材料为纯铜薄片 D.粗铜板上发生氧化反应
9.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
石墨:1/2O2十H2O+2e-=2OH-,由此判断锌片是
A、正极,被还原 B.正极,被氧化 C.负极,被还原 D.负极,被氧化
10.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 NH4ClO4=N2↑+4H2O+Cl2↑+2O2↑;△H<0。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能起氧化剂作用
11.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
B.c为阳极、d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不变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12.当可逆反应2SO2+O22SO3达到一定限度后,通入18O2,再经过一段时间,18O存在于
A. SO3、O2 B. SO2、SO3 C. SO2、SO3、O2 D . SO2、O2
13.反应4NH3 +5O2 4NO +6H2O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A. ν(NO)=0.0010 mol/(L·S) B.ν(O2)=0.001 mol/(L·S)
C. ν(NH3)=0.010mol/(L·S) D.ν(H2O)=0.045 mol/(L·S)
14.右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B的质量数,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为第二周期的元素 B.C为VA族元素
C. 三种元素都为非金属元素 D.B是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非金属
15.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二.双选择题(本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共12分)
16.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17.反应C(s)+H2O(g) CO(g) + H2(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C的量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系体积增大
18.某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上面由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做为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 ,ZnCl2吸收NH3),电极反应可简化为:
Zn-2e-=Zn2+,2NH4++2e-= 2NH3+H2。根据以上所述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Zn为正极,碳为负极 B.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为负极,碳为正极 D.长时间使用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三、填空题(4个小题,共50分。)
19.(12分).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锭。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 ,② ,③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填A~F)
① ,② ,
(4)实验结论:金属性: ,非金属性: 。
20.(6分)反应A(g)+B(s)C(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C的速率(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1)升温 ;
(2)增大压强 ;
(3)增大容器容积 ;
(4)加入A ;
(5)加入B ;
(6)加正催化剂 。
21.(18分)
(1).铁粉和硫粉混合后稍加热,反应即能自行进行下去,说明这个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根据图填电子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并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电子流动方向: → (填写电极材料)
电流方向: → (填写电极材料)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式
H2SO4
(3).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是 (吸热或放热)反应,生成物水的总能量一定 (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
(4).已知破坏1mol N≡N键、H—H键、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 kJ、391 kJ。则N2(g) +3H2(g) = 2NH3 (g) ;ΔH= kJ∕mol。
(5).若2.6g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时放热130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2. (14分) 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此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X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 40,X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Y与X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Y2X,Y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Z与X同周期,其气态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共用1对电子。试回答:
(1)写出各元素符号:X 、Y 、Z 。
(2)X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X与Y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
Z和氢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共8分)
2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
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试求:
(1).此时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
(2). B的平均反应速率;
(3). x的值。
湛江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化学科答卷
题号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分数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室号
座位号
一、二选择题(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三、填空题(4个小题,共50分。)
19.(1)
(2) 、 、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
(3)
① ②
(4)金属性: ; 非金属性:
20.(1) (2) (3) (4)
(5) (6)
21.
(1).
(2).电子流动方向: → 电流方向: →
(填写电极材料)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式:
(3).
(4).
(5).
22.
.⑴ 、 、
⑵ 、 、
⑶
四、计算题(共8分)
23解:
(1)
(2)
(3)
湛江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化学科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D
B
B
A
B
C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C
A
C
A
AC
AB
CD
三、填空题(4个小题,共50分。)
19.(12分)
(1) (1分)同周期
(2) (3分)试管、烧杯、酒精灯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实验现象
B
F
A
C
D
E
(3) (6分)
①(2分)Mg+2H2O2Mg(OH)2+H2↑ ②(2分)Na2S+Cl2 =2NaCl+S↓
(4)实验结论:(1分)金属性:Na>Mg>Al; (1分)非金属性Cl>S
20.(每空1分,共6分)(1)加快(2)加快(3)减慢(4)加快(5)不变(6)加快
21.18分
(1).放热;( 2分)
(2).电子流动方向:Fe→Cu( 1分), 电流方向:Cu→Fe( 1分);
负极:Fe – 2e- = Fe2+ ,( 2分)
正极: 2H+ + 2e-= H2↑ ,( 2分)
总反应式: Fe + 2H2 = Fe2+ + H2 ↑( 2分)
(3).放热( 2分) ; 小于( 2分)
(4).– 92 ;( 2分)
(5).2C2H2(g)+5O2(g)=4CO2(g)+2H2O(l) ; △H=-2600KJ/mol( 2分)
22. (每空2分,共14分。)
⑴. S Na Cl ⑵.
⑶. 2Na+O2Na2O2
四、计算题(共8分)
23、(1).CA=0.75mol/L nA=nB=3mol (2).VB=0.05mol/(L·min) (3).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