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5-18 19: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Ⅰ、Ⅱ两卷。Ⅰ卷为选择题,答题时把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为主观题,答题时把正确答案写到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试卷不交。
2.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Mg: 24
第I卷(选择题,满分54分)
一、选择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小题2分,满分24分)
1.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每百吨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和互为同位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2.下列微粒中:① ② ③ ④,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造
A.合金 B.半导体 C.催化剂 D.农药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都在第ⅡA族
B.第ⅠA族元素都是典型的金属元素
C.氟、氯、氧、氮四种元素都是第ⅦA族的元素
D.第三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5.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②甲比乙更容易与氢气化合;③甲单质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④与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多;⑤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A.HCl MgCl2 NH4Cl    B.H2O Na2O ? CO2
C.CaCl2 NaOH H2O     D.NH3 H2O CO2
7.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8.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9.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储着大量的能量 B.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D.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
10.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C.铝粉与盐酸反应 D.氧化钙溶解于水
1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2.向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充入SO2与18O2,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之发生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18O会存在于
A.SO2中 B.SO2和SO3中
C.SO2和O2中 D.SO2、SO3和O2中
二、选择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每个小题3分,满分30分。若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并答对给3分;若两个正确答案,仅答一个且是其中一正确答案,给2分)
13.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国际组织)在199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列所含元素最多
B.从上到下第一列元素单质熔点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C.从上到下第一列元素单质密度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单质密度逐渐降低
D.第18列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14.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n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数的物质的量是
A.(A-N+8)mol B.(A-N+10)mol
C.(A-N+2)mol D.(A-N+6)mol
15.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B.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单质铷可以保存在水中 D.氢氧化铷是弱碱
16.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下列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的变化是?
A.Cl2溶于水???????? ?B.碘升华 C.氯化钠受热熔化???? ?D.酒精溶解于水
17.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铁片置于浓硝酸中:Fe + 6HNO3 = Fe(NO3)3 + 3NO2↑+ 3H2O
B.向氯化铵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NH4+ + OH- = NH3↑+ H2O
C.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Ba2+ + SO42- = BaSO4↓
D.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Cu + 4H+ + 2NO3- = Cu2+ + 2NO2↑+ 2H2O
18.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下了如下6条记录,其中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19.如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21世纪教育网
20.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C.X、Y、Z的浓度不再改变 D.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21.100ml 2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mol/L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21世纪教育网]
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22.乙醇燃料电池中采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为:
C2H5OH + 3O2 = 2CO2 + 3H2O,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质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流向b极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C2H5OH+3H2O+12e-=2CO2+12H+
D.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O2+4e-=2H2O
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46分)
三、填空题
23.(15分)某学生设计氨催化氧化实验,并将制得NO进一步氧化为NO2,用水吸收NO2,并检验HNO3的生成。
可供选择的固体药品有:NH4Cl、Ca(OH)2、KClO3、MnO2、CaO
可供选择的液体药品有:浓氨水、过氧化氢、浓盐酸、水
可供选择的仪器有:如图
另有铁架台、铁夹、铁圈、乳胶管若干,可供选择。设计实验时,A和B两个制气装置允许使用两次,其余装置只能使用一次。
(1)制取NH3的装置可以选择(写出一种即可,下同)_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制取O2的装置可以选择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氨催化氧化制N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应在装置__________中进行。
(3)利用制NH3和O2的装置组装各仪器,按气流方向连接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按装置先后顺序排列)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
(5)装置H中溶液变红,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24(6分)某化学反应中,设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
(1)若E1>E2,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可用图
__________(填“A”或“B”)表示。
(2)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
①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的原理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某种盐熔化,吸收热量;晚间熔盐释放出相应能量,从而使室温得以调节。已知下列数据:

熔点/℃
熔化吸热/KJ·mol-1
参考价格/元·kg-1
CaCL2·6H2O
29.0
37.3
780~850
Na2SO4·10H2O
32.4
77.0
800~900
Na2HPO4·12H2O
36.1
100.1
1600~2000
Na2S2O3·5H2O
48.5
49.7
1400~1800
其中最适宜作储能介质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
CaCL2·6H2O B、Na2SO4·10H2O
C、Na2HPO4·12H2O D、Na2S2O3·5H2O
②右图是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示意图,图中A是集热器,B是储水容器,C是供阴天时加热的辅助电热器。根据对水的密度的认识,你估计在阳光照射下水将沿__________(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25(共19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
2



3





4

[21世纪教育网]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_(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元素⑩名称为__________,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写出它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 (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形成的。
(6)③、⑥、⑦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7)元素③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8)④和⑩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该化合物燃烧时的焰色为__________,该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⑦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9)写出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6(6分)镁与一定浓度的稀硝酸反应时,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H4NO3。现将一定量的镁粉投入200 ml 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并微热,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的生,同时有氨气逸出,且逸出的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稀硫酸增重0.17g 。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4Mg + 10HNO3 === 4Mg(NO3)2 + NH4NO3 + 3H2O)
发生还原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__________g。
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mol·L-1。
命 题:陈晓晔 审 核:陈晓晔 校 对:陈晓晔
高一化学期中答案卷
一、二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三、填空题
23(15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A(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B)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装置先后顺序排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
(1)__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__________(填“A”或“B”)。
(2)①__________ (填字母)。②__________(填“顺”或“逆”)。
25(共19分)
(1)__________(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填 “共价”或“离子”)。
(5)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mol。
____________________g。
(3)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