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苍南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S-32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有5种微粒,它们分别是X、Y、Z+、R2+、M,则它们所属的元素种类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反应一定要加热才能进行
3.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正确的是
A.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B.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
C.H、D、T互为同位素 D.干冰和冰为不同一种物质
4. 以下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主族,八个副族
B.元素周期表有三个长周期(均含18种元素),三个短周期(均含8种元素)
C.第三主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列(从左往右)
D.零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从左往右)
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CO2和SiO2 B.Na2S和H2O C.KCl和MgCl2 D.CCl4和NH4Cl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水分子呈直线形,氨分子呈三角锥形
C.碳原子之间可形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21世纪教育网
D.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的热稳定性就越大
7.只用一种试剂,区别苯,四氯化碳,己烯,碘化钾,亚硫酸五种无色液体
A.FeCl3溶液 B.溴水 C.碘水 D.AgNO3溶液
8.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的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21世纪教育网
9.在5 mL 0.1 mol·L-1KI溶液中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5~6滴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可证明FeCl3溶液和KI溶液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实验是
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I沉淀产生
B. 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
C.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Cl沉淀产生
D.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是否有血红色
10.已知:Na2S2O3+H2SO4===S↓+SO2↑+H2O+Na2SO4,通过析出硫的快慢可以说明反应速率的大小,请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最先看到硫析出的是
温度
Na2S2O3溶液的体积和
物质的量浓度
A
20℃
10mL 0.2 mol·L-1
10mL 0.2 mol·L-1
B
20℃
15mL 0.1 mol·L-1
15mL 0.1 mol·L-1
C
50℃
5mL 0.5 mol·L-1
5mL 0.5 mol·L-1
D
50℃
50mL 0.1 mol·L-1
50mL 0.1 mol·L-1
11.周期表中第ⅦA族元素按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有关性质发生递增变化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单质的氧化性
C.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D.阴离子的还原性
12.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已知B、 C 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 所在的一组是
A. 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B.锗可能和硅一样,也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21世纪教育网
C.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14.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H3PO4>H4SiO4>H2CO3 B.熔沸点:H2O>H2S>H2Se
C.离子半径:S2->Cl->K+ D.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
15.第ⅢA族的Al、Ga均为两性元素,已知Al的氢氧化物酸性比Ga的氢氧化物酸性弱,当CO2通入NaAlO2和NaGaO2的溶液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氢氧化物是
A.Al (OH)3 B.Ga(OH)3 C.同时沉淀出来 D.无法判断
16.已知:Zn+Cu2+===Cu+Zn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A
B
C
D
正极
Zn
Cu
Cu
Zn
负极
Cu
Zn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CuCl2
17.右图装置中久置后铁片会被腐蚀,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片为正极,碳棒为负极 21世纪教育网
B.Na+ 在溶液中从C棒向Fe棒迁移
C.碳棒附近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
D.导线上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铁极流向碳极
18.25℃、101 kPa下,煤炭、氢气、天然气和甲醇(CH3OH)等几种燃料的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依次是33 kJ·g-1、143 kJ·g-1、56 kJ·g-1、23 kJ·g-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g) △H= -396 kJ·mol-121世纪教育网
B.CH4(g)+2O2(g)=CO2(g)+2H2O(l) △H= -896 kJ·mol-1
C.2H2(g)+O2(g)=2H2O(l) △H= -286 kJ·mol-1
D.CH3OH(l)+O2(g)=CO2(g)+2H2O(l) △H= +736kJ·mol-1
19.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全部
20.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锌是负极
B.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H2O+2e—== Mn2O3+2OH—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8分)
21.(4分)有下列八种物质:①氯化钡、②金刚石、③硫、④钨、⑤氯化钠、⑥钠、⑦二氧化硅、⑧干冰,回答有关这八种物质的问题。
(1)将这八种物质按不同晶体类型分成四组,并填写下表:
各组中物质的编号
▲
▲
▲
▲
晶体类型
▲
▲
▲
▲
22.(11分)
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为了检验SO2和C2H4的性质,有人设计下列实验方案。21世纪教育网
(1)I、II、III、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II?▲;III?▲;IV?▲(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2)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
(3)使用装置II的目的是 ▲ ;
(4)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 。(5)如果Ⅳ盛放的溶液为溴水,那么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6)有同学认为乙烯和溴水反应也可能是取代反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包括操作、现象、结论) ▲
23.(10分)某同学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请你参与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 。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砂纸21世纪教育网
药品:镁条、铝条、钠、新制的硫化钠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1的盐酸、
酚酞试液
(3)实验记录(在横线上填入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将外形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相同体积的0.5mol·L-1的盐酸中
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③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硫化钠溶液中
▲
实验结论: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下同),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
问题与讨论:21世纪教育网
写出(3)中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②试再列举两项事实说明Cl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 ▲ ; ▲ ;
24.(9分)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分子。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A离子结构示意图: ▲ 。
(3)D元素形成的单质电子式为 ▲ ,结构式为 ▲ 。
(4)A和B形成的A2B2型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属于_____▲ ___晶体。
(5)写出由A、B、C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写两种) ▲ 、 ▲ ;由B、D、E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写一种) ▲
25.(8分)(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非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
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 (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5mol NO2和2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O2+CO===CO2+NO,2 min时,测得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
①该段时间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 。
③假设此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则此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6.(12分)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H2(g)+O2(g) ===2H2O(l)ΔH=-572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氢气和氧气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直接转化成电能,某构造如
右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其中a是
▲ 极
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Ⅱ.上述电池可以作为电源直接对外供电,如下图电源两极为
M、N,图中电极a、b分别为Ag电极和Pt电极,电极
c、d都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c、d两极上共
收集到336mL(标准状态)气体。回答:
(1)直流电源中,M为 ▲ 极。
(2)Pt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 ▲ ,其质量为 ▲ g。
(3)若右装置电解液改成饱和氯化钠溶液,则电极方程式c极为 ▲ ,
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计算题(本题6分)
27.标准状况下6.72L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质量为60.0g;若用足量的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碱石灰增重42.6g。
(1)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2)通过计算推断烃的分子式。
2009学年苍南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答题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网]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4分)
21.(4分)
各组中物质的编号
晶体类型
22.(11分)
(1)?? ?; ; ;? (2)
(3) ;(4)?????????????? ???????????? (5)????? ? ,
(6)
23.(9分)
(1) (3)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①
② ; ;
24.(9分)
(1) (2) (3) , 。
(4) , ___ ____(5) 、 ;
25.(8分)
(1) , ;(2)① ② ③
26.(13分)
Ⅰ. , ,
Ⅱ.(1) (2) ,
(3) ,
三、计算题(本题6分)
27.
2009学年苍南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B
B
D
C
C
B
B
D
D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D
C
C
C
A
C
C
B
A
D
26.(13分)
Ⅰ.负(1分)a : 2H2-4e-+4OH- ==4H2O(2分)[
b : O2+4e-+2 H2O ==4OH- (2分)
Ⅱ.(1)正(1分) (2)Ag(1分),2.16(2分)
(3) 2Cl- -2e- ==Cl2↑(2分),
2NaCl +2H2O ==2NaOH+ H2↑+Cl2↑(条件:通电)(2分)
27(6分)(1) (1)16.2g (2分)(2)C2H6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