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子结构模型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6-06 11: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结构模型说课稿
高二化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板书设计、效果分析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化学21必修》中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相关知识,本节是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本节课从光谱事实出发,引出四个量子数解释光谱事实,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了解玻尔对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知识科学假说和模型方法在原子结构理论建立中的重要作用;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建立的历史,感受科学家们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教学重、难点:
原子轨道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
二、教法分析:
鉴于本节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老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习旧知
利用课本图1-1-1,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让他们认识到科学认识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利用联想质疑,提出疑问,卢瑟福模型有缺陷,原子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时可用幻灯片展示氢原子的线状光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学——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趁学生的求知欲高涨,向学生讲解玻尔原子模型的要点:
①电子所处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②电子跃迁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以上观点就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理论正是在实验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第二部分教学——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利用联想、质疑,说明玻尔原子轨道模型是有缺陷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当如何解释原子光谱的复杂现象呢?
量子力学理论引入了多个量子数来标记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理解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n对应着电子层;n、l对应着n电子层中的能级;n、l、m对应着n电子层中l能级中的原子轨道;n、l、m、ms对应着电子运动状态。
结合相关知识,让学生讨论并解释:
多电子原子在跃迁时为什么会产生多条谱线呢?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四个量子数的认识,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第三部分——电子云
向学生展示S轨道和P轨道的原子轨道示意图,让学生对原子轨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化学键的知识做准备。
教师设疑: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能不能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呢?提示学生,与宏观物体做比较,让学生总结出电子运动的特点,质量非常小,运动速度极快,故无法准备描述电子的运动轨迹。但是可以测出是子在什么位置出现的概率大,为了形象描述电子在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故引入电子云的概念。同时结合幻灯片演示电子云的形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会:电子云描述的是电子出现的概率,而不是实际轨迹,量子力学的轨道和玻尔轨道是不同的。
五、板书设计:
(一)发展史
(二)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观点: ①


(三)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电子层,、能级
、、原子轨道   、、、电子运动状态
(四)电子云
这样的板书层次清楚,突出本课题的重点,能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PAGE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