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建议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建议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6-17 21: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1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学建议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陈彦玲
yanling113@163.com
2009.11.202(一)把握教学主线,渗透学科方法主线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本第一节先呈现不同的金属单质与相同的非金属单质、与酸或水、与碱的反应中,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产物随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差异而存在差异的内容。
3(一)把握教学主线,渗透学科方法主线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本46页的“思考与交流”中的几个问题就是本章的一个线索。
先通过个别的反应了解某些金属单质的某些性质,然后提升到金属具有哪些共性,最后提升到是金属的结构决定了金属的性质。
4(一)把握教学主线,渗透学科方法主线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本46页的“思考与交流”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思路告诉给学生,从个别物质的性质出发,总结出该类物质的性质,再由性质探讨该类物质的结构特点。
个性——共性,结构决定性质。
5(一)把握教学主线,渗透学科方法第二节按钠、铝、铁顺序安排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由于金属元素的结构不同,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也不同。
课本第55页第一自然段6(一)把握教学主线,渗透学科方法主线二:运用分类的思想,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类别性质。
本章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进行横向分类。
通过对各种分类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各种物质的通性,以及个别物质的特性,再从特殊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差异,从而得出结构决定性质。7(二)注意与第一、二章知识的衔接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例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8(二)知识的衔接——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代表了反应的实质,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中要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1:课本56页 科学探究(3)
目的: 说明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主要在于CO32-和HCO3-的区别。
9(二)知识的衔接——离子反应例2:课本58页 ,Al2O3、Al(OH)3与酸和强碱的反应方程式。将 H+与OH-代表了强酸和强碱。
离子反应可以代替一类反应的实际运用。10在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课本49页从金属原子的结构,分析了金属单质的还原性。
学习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时,要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金属单质的还原性。
金属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多为氧化还原反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知识的衔接——氧化还原反应11课本61页,Fe 3+和Fe 2+的转化,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去分析。(二)知识的衔接——氧化还原反应12课本61页,Fe 3+和Fe 2+的转化,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去分析。
课本第37页,常见的氧化剂
课后练习第63页第10题(还原剂:Cu)(二)知识的衔接——氧化还原反应13第55页思考与交流,实验3-5(三)发挥栏目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14第56页科学探究 (三)发挥栏目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15第61页科学探究
(三)发挥栏目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16第58页的实验、第59页学与问
(三)发挥栏目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17关于两个实验的处理以下两个实验可以作为拓展性课题:
1.如何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人教版选修6第4页——科学探究
2.氢氧化铝的制备
人教版选修6第28页——实验2-6
18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包含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包含体验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主要是体验性学习
结合课标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要求的程度及描述所用的词语。
(四)三维目标准确定位19(四)三维目标准确定位《九年级化学单元评价标准》中对“学业水平达标要求”的描述方法如下图20谢谢您的倾听,请您多提意见!yanling1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