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7-09 23: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燃烧条件与
灭火原理(一)
2010年5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化学实验,并分析归纳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学生能针对不同物质失火,选择不同灭火方法,处理一些突发燃烧失控情况。
③ 学生了解常见的家庭防火知识,并学会火场逃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合作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学生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通过燃烧的利弊分析,学生逐渐树立“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的观念,并感受到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要点
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亲身体验,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学会如何在火灾中自救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合作、尝试等方法获得新知识,本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四、教学用品
酒精灯、镊子、坩埚钳、火柴、烧杯、棉花、小石块、纸片、木条、
小煤块、蜡烛、棉手帕、水、酒精等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观看火烧赤壁的一段视频,向学生指出周瑜希望火烧的更旺一些,而曹操却要火快速熄灭,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与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一、把一块小石头和一团棉花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
实验二、把蜡烛点燃,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三、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纸片、小木条、煤块,观察现象。
【结论】:条件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条件二、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条件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特别提示】向学生介绍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强调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思考】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具备几个火才能烧起来?
【强调概念】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这就是“火三角”。
【观察与思考】做一个烧不坏的布的实验。
【分组讨论】学生利用燃烧的条件分析棉布为什么没有烧坏,进一步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过渡】我们需要火时,希望它烧的更旺一些,而当发生火灾时,又要把它快速灭掉,这需要研究灭火的方法。
【讨论交流】展示一些图片,结合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总结灭火的原理,向学生指出,三个灭火的原理具备其中一个即可,具备多个,效果更好。
【思考】汉字中的“灭”字体现了哪一个原理?
【总结与回顾】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复习,向学生指出,燃烧条件缺一不可,而灭火原理具一即可。
【想一想】为什么蜡烛一扇应灭,而火炉却越扇越旺?
【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
向学生介绍一些灭火常识。
【观看】火灾中逃生演习的视频。
【小游戏】火海逃生
【练习实践】1、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解释一些与火有关的成语。
2、 做一些有代表性习题。
【课时小结】说说你在今天这堂课的收获
【结束语】化学真奇妙,态度最重要,
知识学精通,未来才美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