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新课标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岳阳市十五中 朱 立第四节 有机合成(第一课时)老师活动:评价、导入有机合成的概念及直观模型。帮助形成有机合成的初步印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设计一个开放性场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渗透第二课时合成路线选则的原则。一 .有机合成 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1. 定义:2.有机合成的过程老师活动:形成对有机合成的过程的基本认识酯羧酸醛醇卤代烃 烯 烷炔展示3.说一说下列物质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巩
固有机合成的初步印象老师活动:评价、导入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探究1:由1-溴丙烷如何制备丙酸?
探究2:教材65页的思考与交流
探究3:在有机物引入的-CHO、-C00H、-COO-的方法?
探究4:设计合理的路线以1-丙醇为原料合成 1,2-丙二醇
和2-丙醇【合作探究】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并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学
习能力解决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对隐性知识的学
习能力渗透对比学习的学科学习方法、学生活动:群学、对学、对辨等活动、合作探究展示结果老师活动:评价、助学并引导学生进入对比学习的情境
实现知识的点拨提高。陈述有机物碳架改变的形式引导进
入探究5提高:1、官能团的衍变有哪些形式?
2、有机物中官能团转化的一般顺序?
3、官能团数量、位置的改变都需要通过哪种反
应类型? 点拨:1、探究中涉及合成任务是什么?【点拨提高】探究5:讨论有机物碳骨架改变的方法??增加碳链:
① 酯化反应② 醇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生成醚
③ 聚合反应 ④ C=C或C≡C和HCN加成等 ?减少碳链:
① 水解反应:酯水解,糖类、 蛋白质 (多肽)水解
② 裂化和裂解反应;?碳链成环:
① 酯化反应
② 加成反应;练习:设计合理的路径完成下列有机合成
1、以丙醛为原料合成1,2-丙二醇
2、CH2=CHCHO为原料合成 CH2=CHCH2OH方法提升:有机合成“两对照”、瞄准骨架官能团作业布置:课后思考题1、2题【检测达能】设计意图:体验成功的感受学会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
与方法并再次实现知识的升华老师活动:设置思考问题的基本氛围、评价助学、方
法小结学生活动:展示交流、谈本节课的体会1、参考一些新的课堂改革的模式,尝试着做了这一
课题内容的教学设计,不知是否真正能把课堂还
给学生?能否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
2、教学设计的中交流展示及合作探究在本节中分散
到教学的环节中去了,是集中好还分散处理好,
自己也把握不透。
3、质疑都是由老师带动学生进行。没有找到一种很
好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质疑。
4、这个教学设计可能适合层次较高的学生,并不适
合所有层次的学生。【教学反思】<1>官能团的衍变:包括官能团种类、数目、位置变化等。《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岳阳市十五中 朱 立
基本说明: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5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适合具有理科倾向高二学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官能团转化的方法的归纳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如群学、对学、对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有机合成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欣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新闻背景资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官能团衍变的方法的归纳,有机合成基本思路的培养。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 第二课时:逆向合成法
内容分析:
本节是新增部分的内容,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教材在必修2教材第三章,选修5教材第二、三章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等方面知识。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知识。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逆向合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生分析:
本节是理科倾向的学生选修的内容之一。通过高一、高二的螺旋式学习过程,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提高。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思路:
1、独立预习:课前独立完成学案预习内容
2、交流展示:通过对学或群学方式交流预习成果并展示(约10分钟)
3、合作探究:通过课内问题的探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约20分钟)
4、点拨提高:解决自我感知中发现的问题,达到知识的升华、拓展(约5分钟)
5、检测达能:巩固学习内容,训练解题技巧,初步形成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约5分钟)
学案设计
现以乙烯、乙烷、乙酸乙酯、淀粉为原料,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乙醇?指出反应类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政府官员,当今形势下,在上述制备乙醇的诸多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投资生产?请说明理由。
了解有机合成的概念、意义及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指出下列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的反应类型及其反应条件(图表见课件)。
完成教材65页的思考与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预设教学场景
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
欣赏 感悟
从新闻背景出发,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过渡】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既能缓解能源危机又是环保和低碳社会发展的趋势。
小组交流学案中第1、2题
第1题是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课
展示、互评
第2题是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场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渗透第二课时中选择合理途径的原则。通过评价学生表达时的精彩度,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
【过渡】1、引入有机合成的概念及过程。2、引导学生形成有机合成就是有机物相互转化的过程。3、强调有机合成的任务
小组交流展示学案第3题与第4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挖掘教材的能力。让知识形成网络,为合成指定有机物打下基础。
【过渡】引导进入本节的活动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1至活动4。通过对学交流讨论。
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反思能力
【点评】点评学生的探究成果并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对比提出质疑:1、探究中涉及合成任务是什么?2、有机物中官能团引入的一般顺序?3、官能团数量、位置的改变都需要通过哪种反应类型?
倾听、群学、对比
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对教材的隐性知识的挖掘能力。设置场景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并积累经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乐学。
【讲述】有机物碳骨架改变的形式(3种)并引入探究问题: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上述变化?
讨论交流活动7并展示结果
通过预设场景完成本节的学习任务
【检测】【方法提升】有机合成“两对照”、瞄准骨架官能团
完成检测题。对学、展示、交流
学会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提高练习】(见投影)
【布置作业】选做课后第1、2题
小组讨论
设置了能使学生产生对辩的问题,在对辩中形成知识的再次升华
设置教案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高考后学习了一些新的课堂改革的模式,尝试着做了这一课题内容的教学设计,不知是否真正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否真正能体现课改要求?能否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
教学设计的中交流展示及合作探究在本节中分散到教学的环节中去了,是集中好还分散处理好,自己也把握不透。
3、感觉有些地方还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能很好地创造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