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教学设计
湖南省湘潭县云龙实验中学 彭文杰
一、基本说明
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⒉年级:高二年级
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⒋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了解醇的分类和简单饱和一元醇的命名,掌握乙醇分子中氢键对性质的影响;
③ 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④ 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学,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内容分析:
本节关于醇,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3.学情分析:
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设计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启发心智,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不仅是头脑思维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尽量动手参与。
(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由诗歌引入,明确探讨学习任务。
聆听、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投影几种常见的醇与酚,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醇与酚的定义。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展示部分醇类物质的结构,引导学生将其分类,推导饱和一元醇的通式。
观察、比较、概括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48“资料卡片”,总结醇的系统命名法法则并应用。
阅读、思考、交流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P49页表3-1、3-2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
阅读、思考、交流讨论、回答
培养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及信息提取能力
温故知新
由表及里
展示乙醇分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交流乙醇已学化学性质并从断键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回答、补充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意识
设问激疑
从断键的角度,引导学生预测乙醇还可能具有的性质。
思考、猜想、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完成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分组实验
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自主探究
拓展提高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醇的消去反应规律,对溴乙烷与乙醇都能发生的消去反应进行比较。
思考、讨论、回答、补充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及概括能力
引导探究
研讨新知
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及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
阅读、思考、总结
掌握乙醇的取代反应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并解决学生仍存在的困惑。
思考、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问题探究
投影针对性练习
思考、练习
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
P55 1、2、3
课后反思
课件29张PPT。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醇 酚
第一课时执教者 彭文杰湘潭县云龙实验中学化学教研组观察与思考 醇和酚中都存在羟基 ,下列是几种常见的醇和酚,请仔细观察他们的结构,你能归纳出醇和酚在结构上的不同点吗?2-丙醇漆酚丁香油酚乙醇CH3CH2OHCH2OH苯甲醇苯酚 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归纳总结 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
※下列有机物属于醇类的是( ) ACE ABOHE在生产、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
中,你还知道哪些醇类物质?CH3CH2OH乙醇(一元醇)
丙三醇(三元醇)CH3-OH甲醇(一元醇)乙二醇(二元醇)CH3CH2CH2CH2OH 正丁醇(一元醇)异丁醇(一元醇)苯甲醇(一元醇)观察●比较1.根据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数目将上述醇分类;2.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丁醇属于饱和一元醇,那么,饱和一元醇的结构有何特点?它们的通式是什么?分类的依据:(所含羟基的数目)一元醇:只含一个羟基二元醇:含两个羟基多元醇:多个羟基饱和一元醇通式:CnH2n+1OH或CnH2n+2O醇的分类 阅读与思考 阅读课本P48“资料卡片”,用系统命名法对下列物质命名:2—甲基—2,4—己二醇2—丁醇3,3—二甲基—2—戊醇思考与交流: 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的沸点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为什么呢?分子间存在氢键醇分子间形成氢键示意图 甲醇、乙醇、丙醇等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就是因为这些醇与水形成了氢键的缘故。结论:醇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表3-2 一些醇的沸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释原因。C数相同,羟基多,沸点高羟基数目增多,形成氢键增多,分子间作用力增强。 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结构分析反应分析请相互讨论、整理归纳乙醇的化学性质,并指出在反应过程中乙醇分子中的哪些化学键发生了断裂?交流研讨1234αβ知识回顾: (Ⅰ) (Ⅱ) (Ⅲ)α-C上无H, 不能被催化氧化,如 (Ⅲ)思考:下列醇能被催化氧化吗?规律:α-C上有2个H被氧化后得醛,如(I) α-C上有1个H被氧化后得酮,如(Ⅱ)硫酸铬 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乙酸。氧化过程可分为两步: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氢原子或加入氧原子的反应(得氧失氢)。 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氧原子或加入氢原子的反应(失氧得氢)。αβ结构分析反应分析根据乙醇的分子结构,类比溴乙烷的性质,从断键的角度预测乙醇还可能具有哪些性质。问题探究12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实验探究阅读课本P51实验3-1,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配制反应所需的混合液体?
2、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3、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
什么位置?
4、反应液为什么会变黑?
5、10%的氢氧化钠有什么
作用?
6、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通过现象,你能说出生成的产物吗?1、消去反应αβ实验室常用此方法来制备乙烯。拓展提高:有β-C且β-C上必须有氢原子下列醇能否发生消去反应?试总结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C—Br、C—HC—O、C—HC=CC=CCH2=CH2、HBrCH2=CH2、H2O浓硫酸、加热到170℃ 学与问:溴乙烷与乙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它们有什么异同?2、 分子间脱水断裂氧氢键和碳氧键属于消去反应吗?乙醚3、乙醇与氢卤酸反应制卤代烃的方法之一。断裂碳氧键置换反应消去反应Na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HX醇钠+氢气卤代烃酯乙酸醚醛烯浓硫酸
加热酸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小结:问题探究: 写出C4H10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并加以命名,找出其中哪些能发生消去反应?哪些能发生催化氧化?CH3CH2CH2CH2OH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2-甲基-2-丙醇消去反应:ⅠⅡⅢⅣ催化氧化反应:Ⅰ、Ⅱ、Ⅲ、ⅣⅠ、Ⅱ、Ⅳ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