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四中学 尹华新(HX0739003)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 掌握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其两性,形成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⑵ 了解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 通过实物展示、演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掌握铝的氧化物、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⑶ 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解决的核心问题:
⑴ 氧化铝难溶于水,那么其对应的氢氧化物如何制得?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⑵ 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的现象。
3.学情分析:
元素有两种存在状态:游离态、化合态。第一节介绍的金属单质是元素存在的游离态,本节介绍的金属化合物是元素的化合态。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因此,既要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要学习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
本节按钠、铝、铁三种金属化合物的顺序编写。按这样的顺序编写,可以使钠、铝、铁三种金属化合物的性质知识更加系统化,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的介绍仍以化学性质为主,而对于它们的物理性质则不作详细介绍。
4.设计思路:
本课以“激发问题 → 进行实验探究 → 归纳提升 → 进一步完善”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分组合作探索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透过现象自己讨论得出结论,并就某问题讨论出更多的改进方案。在愉快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教学过程
课题 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授课人 尹华新 学校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四中学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 实验探究 问题探究 反思归纳
仪器药品 Al2O3样品、0.5mol/L硫酸铝溶液、2mol/L盐酸、2mol/L氢氧化钠溶液、10%氨水溶液、蒸馏水、试管架、试管若干、滴管、小烧杯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引言】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分布图,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呢?【讲述】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而铝制品的使用却比较晚,这是由于铝的活泼性较强,从铝的化合物中提炼铝单质比较困难。【提问】那么铝作为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形成那些常见的化合物呢? 观察并回答:铝。回答:铝的氧化物、铝的氢氧化物、含铝的盐类。 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金属所形成化合物的种类。
过渡 【讲述】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来学习一下铝的一些重要的化合物。 倾听。 自然引入铝的氧化物。
展示 【展示】Al2O3样品, 观察Al2O3的颜色、状态。 观察并回答:Al2O3是白色固体,且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 【演示实验】试管中放入少量Al2O3,加水看其是否溶解。
讲解 【讲解】氧化铝熔点很高,也很坚固,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还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倾听。
演示 【演示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在分别加入2mol/L盐酸、2mol/L氢氧化钠,观察现象。 回答:两支试管中Al2O3都溶解,得澄清溶液。
板书 【板书】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6HCl =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观察思考。 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通过学习新知识来复习旧知识。
思考与交流 【练习】请同学们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自主书写
【设疑】什么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Al2O3属于哪一类呢? 独立思考。叫学生个别回答。回答:只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讲解】像Al2O3这种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 理解巩固。 导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提问】铝制餐具为什么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盛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回答:不能。 加深对Al2O3两性的理解。
【设疑】Al2O3不能和水反应,如何制备相应的碱? 交流汇报,讨论分析。回答:可由相应的可溶性的盐与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 学以致用。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Al2O3是两性氧化物,那么Al(OH)3是否也具有两性呢?请根据桌面所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证明(桌面试剂:AlCl3溶液、NaOH溶液、氨水、盐酸) 动手探究,观察记录。 因疑设问,激活思维,凸显探究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及归纳能力。
【提醒】先仔细阅读实验要求,再做实验。
【巡视】及时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错误。
【提问】Al(OH)3是否和Al2O3类似,也具有两性呢? 回答: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与Al2O3作对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 【板书】2、氢氧化铝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观察思考。
练习 【练习】请同学们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自主书写。 再次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讲解 【讲解】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 理解巩固。 导出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实验探究 【提示】请在第三支盛有Al(OH)3胶状沉淀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动手探究,观察记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为什么不用NaOH和AlCl3制得Al(OH)3而用氨水? 回答:Al(OH)3能溶于NaOH而不能溶于氨水。
【讲解】Al(OH)3不溶于弱碱,如氨水,但能溶于强碱,如NaOH溶液,因此制备Al(OH)3时用NaOH溶液不便于控制用量。
板书 【板书】AlCl3+3NaOH= Al(OH)3↓+3NaClAl(OH)3+ NaOH= NaAlO2+2H2O总反应式:AlCl3+4NaOH=3NaCl+ NaAlO2+2H2O离子方程式:Al3+ + 4OH- = AlO2-+2H2O 观察思考。 强化离子反应个数比。
过渡 【过渡】难溶性氢氧化物通常可受热分解成对应的氧化物与水。
板书 【板书】
投影 【投影】Al(OH)3的用途。 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小结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掌握了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同时了解了氢氧化铝的用途。请同学们注意整理铝和含铝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归纳总结。 反馈“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合作交流,分享成果,升华课堂。
布置作业 ①完成课本62-63页的2、3、5、8题。②阅读课本,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后独立完成。 巩固所需知识,反馈教学情况,培养预习习惯。
四、板书设计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Al2O3+6HCl =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2、氢氧化铝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OH)3+3HCl=AlCl3+3H2O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总反应:AlCl3+4NaOH=3NaCl+NaAlO2+2H2O
离子方程式:Al3++4OH-=AlO2-+2H2O
【习题】
1、下列酸或碱溶液,不能溶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是( )
A、氨水 B、氢氧化钾 C、盐酸 D、硫酸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 )
①Al ②NaHCO3 ③Al2O3 ④Al(OH)3 ⑤(NH4)2CO3 ⑥Fe2O3
A、 ①③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全部
3、以硫酸铝溶液为原料之一,在实验室里制取少量Al(OH)3,并且易于分离,最好向溶液中加入(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氨水溶液 D、澄清石灰水
4、把氢氧化钡溶液逐滴加入含amol KAl(SO4)2的明矾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和所加入的Ba(OH)2的物质的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3a,4a B、3a,2a C、2.5a,1.5a D、2a,a
5、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mol/L HCl B、4 mol/L HNO3
C、8 mol/LNaOH C、18 mol/L H2SO4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性质展开,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了氢氧化铝的性质,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得出了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的方法,了解了氢氧化铝在生活中的用途。
学生自主探讨,以掌握课堂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推广。新课程倡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课多采用讨论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就有学生问到Al2O3、Al(OH)3为什么都具有两性?若能在课堂上结合铝的两性一块来讨论则能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敢于提问题、积极提问题、乐于提问题。
本节课突出了实验的重要功能。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在实验探究活动以外,教师也应该注意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一定的练习,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