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金属的化学性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7-27 22: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等情境的设置,了解金属的共性以及典型金属钠、铝、铁等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了解典型金属的特性。
借助分类的观点,加深对物质类别、化学反应及其本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体验类比和对比两种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法,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保存。
通过小组交流和科学探究实验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分类、对比、实验观察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并能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验和观察中,习得研究物质性质一般方法与程序。
体验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设备,化学实验用品(含CuSO4、HCl 、AgNO3、镁、铝条、铁丝、铜丝、酒精灯、滴管、试管、烧杯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欣赏,感悟,准备、答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探究学习情景
(过渡)金属有着其它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你熟悉的金属单质有哪些?从分类的观点来看,把它们分为一类,性质也一定有相似性。
(提问)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过渡)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说明了什么?我们就来通过一些实验的设计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渗透分类学习方法
(实验指导)指导、答疑并提醒学生注意滴管的使用,药品的取用以及金属表面的打磨等基本操作。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1]请利用所提供的试剂:铁、铜、铝、镁、CuSO4、HCl 、AgNO3、(1)给试剂进行合适的分类(2)设计实验来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 规范学生操作,落实学生实验基本技能体验分类的方法,培养实验基本技能及观察、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馈实验情况,设计副板书 收集数据、汇报结果 训练学生的化学语言以及实验观察能力。
(质疑):若再提供酒精灯,你还能设计出什么实验?从这几个实验中,你能依据不同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引导分析)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情况?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2]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的过程.⑵若用分类的方法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你发现了什么 ⑶从分类的角度你能小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分析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铁铜还原性的强弱。 促进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用分类观点整合自己的认识)体验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在引导分析中,逐步渗透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再现金属活动顺序表在指导金属间置换反应中的作用。巩固旧知识,也为要学习的对比法打下伏笔。
引导分析,板书(板书)一、金属的性质⒈物理性质:(略)⒉化学性质:①与酸的反应②与盐溶液的反应③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过渡)用分类的方法研究了同类物质的共性,但在化学变化中金属性质又不完全一致呢?我们就通过研究典型物质钠、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来体验。(视频)钠的取用(展示)一块表面已氧化的钠(演示)钠的燃烧、(引导探究)①为何打磨过的铝与没打磨过的铝,在燃烧时现象一样呢?②钠、铝的表面都能形成氧化物薄膜,为何钠的保存比较特殊?(过渡)展示铁燃烧的图片,铜与氧气的反应以及真金不怕火炼的对比,从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上看,这与金属的活动性之间有何联系? 通过视频观察,感悟并小结钠的物理性质以及钠的保存。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分组探究实验3]探究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4]小组合作完成教材48页的科学探究自学教材48页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为何钠的保存比较特殊。 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体验对比学习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渗透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对教材新增知识的一种处理,避开单纯的知识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彰显金属活动顺序表在判断金属性强弱中功能价值。形成首尾呼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以上分析中,金属的化学性质均表现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结构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小组探究)理论分析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结构有何关系呢 请画出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进行分析 挖掘事物更本源的东西,旨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一定有新的体会,哪位同学谈谈你通过对这堂课的学习的体会。 (学生分组交流)思考、回忆,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堂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突出本节的知识目标:金属的共性,以及钠铝等的燃烧;分类与对比两种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学习与研究方法的体验。 教学牢牢结合学生现有认知基础,无论是对重点的突出,还是对难点的突破,都是行之有效的
(课堂练习) 小组讨论与交流 检验三维目标的完成情况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
2)与盐溶液的反应
3)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二、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4Na+O2= 2Na2O(白色)
(反应条件不同)
2Na+O2= Na2O2(淡黄色)
4Al+3O2= 2Al2O3
3Fe+2O2 Fe3O4
2Cu+O2 2CuO
教学后记:
本堂课是金属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教学从金属在生活的应用开始,经过一系列贯彻始终的驱动性问题的探究,包括“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吗?”、“若用分类的方法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你发现了什么 ”“从分类的角度你能小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为何打磨过的铝与没打磨过的铝,在燃烧时现象一样呢?“钠、铝的表面都能形成氧化物薄膜,为何钠的保存比较特殊?” “对比从反应条件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上看,这与金属的活动性之间有何联系?”、“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这与它们的结构有何关系呢 ”,实现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也彰显了元素与化合物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弱化了具体物质化学性质的教学,而侧重了过程与方法的训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不知是否能得到专家的肯定,若是不能满足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那就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补上。为了更好实现三维目标,对教材的处理中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的热情,将46页思考与交流分三处完成并将它改成活动探究,而且实验中发现一些用现在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这种课堂的组织会有一些困难,但对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认为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点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