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

文档属性

名称 弱电解质的电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7-31 17:14:00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教学安排:课前预习作业纸→课上练习→课后巩固课堂安排:教师引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果?----?分组讨论?----?学生小结?----?教师小结?----?习题巩固本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专题第一节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前面已学过的化学平衡继续,包括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指导有关电解质判断和电离平衡原理的解释等知识的学习。 ?? 4.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使学生理解常见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②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德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④情感:创设宽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大纲的要求 ????了解强弱电解质,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是高考必考内容。 5.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水的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常数
确立依据:根据教材的地位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虑学生
已有的知识水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前面学过的化学
平衡的运用。
解决方法?: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确立依据:与前面所学的化学平衡有所不同,此时要考虑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及微粒之间的反应,学生没有直观印象,需抽象概括,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方法: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水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再让学生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进行知识迁移,然后进行抽象概括。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已学过强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这几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难度,而电离平衡 又是这几部分的综合利用,就更有难度。 ??2.对???策: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结合已有知识,促使学生有兴趣主动探求答案,达到分散难点的目的。 三.说教法1.?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探究式
2?.确立依据:
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教学方法的确立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教学方法,本节课基本方法是综合启发式并把探究性学习渗入课堂中,具体思路:教师引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果?----?分组讨论?----?学生小结?----?微观模拟(直观化)----?教师小结?----?习题巩固本
该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积极思考的主动学习状态中。 四.说学法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等主动学习的习惯。综合利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五、说教学设计 1.知识准备,温故思新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实验探究,发现问题4.因势利导,探究真知5.类比分析,巩固新知6.小结归纳,强化新知7.运用新知,强化训练 8.悬疑设置,课后探究【活动探究】六、说教学过程 测量体积相同、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值,并观察两种溶液分别与等量镁条反应的实验现象。 问题一:
【课题引入】(1).上述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2).当盐酸和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pH不相等的原因?结论:
1: 1mol/LHCl溶液中H+的浓度比1mol/L
CH3COOH溶液中的H+浓度大2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
中H+浓度却不同,说明HCl和CH3COOH
的电离程度不同。1.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强电
解质大部分的盐类强碱强酸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弱酸弱碱水化合物非电解质电解质弱电
解质NH3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除了水)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例1:①NaCl溶液 ②熔融硫酸钾 ③H2SO4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 ⑦CO2 ⑧乙醇 ⑨水 ⑩NH3 ⑾BaSO4 ⑿Fe(OH)3 ⒀氧化钠
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 ,
属于非电解质 ,
属于强电解质 ,
属于弱电解质 。②③⑤⑥⑨⑾⑿⒀⑦⑧⑩②③⑾⒀⑤⑥⑨⑿H2S H+ + HS- HS- H+ + S2-
Fe(OH)3 Fe3+ + 3OH-2、注意点:(3) 电解质在固态时不导电。(2)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如:BaSO4(4) 电解质必须是其自身电离。如:SO2 是非电解质,H2SO3是电解质。(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纯净物。(5)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不能合并。多元弱碱的电离视为一步。例2.下列有关强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
B.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
C.熔化状态能导电的物质
D.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很强A练习:某固体化合物R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中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R的说法正确的是:
A. R是非电解质 B. R是弱电解质
C. R是强电解质 D. R是离子晶体CD例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的是 ( )
A. 自来水
B. 0.5mol/LNH4Cl溶液
C. 0.5mol/L 醋酸
D. 0.5mol/L盐酸 BD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化学反应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 (2)H2CO3
(3) Fe(OH)32、弱电解质的电离⑴、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以第一步电离为主。⑵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完全电离部分电离不可逆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化学式强酸、强碱、
大多数盐
弱酸、弱碱、水 思考与讨论: 开始时,V电离 和 V结合怎样变化?当V电离 = 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HAc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最小最小最大变大变大变小不变不变不变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⑴定义: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结合化学平衡的特点分析电离平衡的特点(以醋酸的电离为例)⑵.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动: 动态平衡,离子化和分子化还在进行。 等: V(离子化)=V(分子化) 定: 平衡体系中各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保持不变。 变: 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向建立新的平衡方向移动(遵循平衡移动原理)。⑶.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2)外因:①温度: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
②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③同离子效应:遵循平衡移动原理。(4)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判断)浓度越小,α越大;温度越高,α越大练习、填表:0.1mol/L的CH3COOH溶液
CH3COOH CH3COO- + H+增大增大减小减弱不变增大增大增大增强增大减小减小减小增强不变减小增大增大增强不变增大减小减小增强不变例4:将0.1 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逐渐增加的是 ( ? )
A. c(CH3COOH)
B. n(H+)
C. c(CH3COOH) / c (H+)
D. c(CH3COO-) / c(CH3COOH)BD 用水稀释冰醋酸时离子浓度随加水量的变化曲线。归纳: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α增大,n(离子)增加,c (离子)一般减小(冰醋酸除外)。例5: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1mol/L和0.1mol/L,则甲、乙两瓶氨水中c(OH-)之比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并说明理由。小于一元弱酸:c(H+) = c ×α一元弱碱:c(OH-) = c ×α例6: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1mol/L甲酸溶液的c(H+)约为
1×10-2mol/L
B.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10mL 1mol/L甲酸恰好与10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
比盐酸溶液的弱AD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有哪些方法?方法一:比较醋酸的溶液浓度和离子
浓度(或pH )。方法二:比较同浓度的醋酸和盐酸的
导电性。方法三:比较等pH的盐酸和醋酸稀释
后的pH,较小的为醋酸。例7:取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10倍后,
⑴中和NaOH的能力:盐酸 醋酸
⑵与足量的锌反应,
起始反应速率:盐酸 醋酸,
产生氢气的量:盐酸 醋酸
取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10倍后,
⑴中和NaOH的能力:盐酸 醋酸
⑵与足量的锌反应,
反应速率:盐酸 醋酸,
产生氢气的量:盐酸 醋酸=>=<<< 练习:1mol/L的盐酸、醋酸、硫酸各1L,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开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__________,
最终收集氢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pH都为1的盐酸、醋酸、硫酸各1L,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开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 __________,
最终收集氢气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硫酸>盐酸>醋酸硫酸>盐酸=醋酸三者相等醋酸>硫酸=盐酸欢迎批评指正!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熟练判断强、弱电解质。
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
3、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和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
自学提纲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定义:电解质:
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练习:下列物质中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 ⑧乙醇 ⑨水 ⑩CaO
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
二、强、弱电解质
1、定义: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
3、强弱电解质与物质分类的关系:(小组讨论)

( )
强电解质 ( )
(完全电离) ( )
电解质
弱电解质 ( )
(部分电离) ( )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a.HCl b. NaCl c. CH3COOH d. BaSO4 e. NaOH
f. Cu(OH)2 g. NH3.H2O h.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4、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
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H2SO4、NH3·H2O、H2CO3、Fe(OH)3





(小结)强电解质的电离是 可逆的,弱电解质的电离 可逆的;多元弱酸是 电离的。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 的(写“吸热”或“放热”),弱电解质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存在 分子。
2、电离平衡定义(仿化学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在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 NH4 + + OH -
加入物质
盐 酸
NaOH溶液
NH4Cl溶液
升高温度
平衡移动方向
(小结)
温度:升高温度 于电离(写“有利”或“不利”),因为电离过程是 热的。
浓度:溶液稀释 于电离(写“有利”或“不利”)
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将 (写“抑制”或“促进”电离。)
④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以使电离平衡向 方向移动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硫酸钡 B 石墨 C H2SO3 D Fe(OH)3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CuCl2=Cu2++Cl- B NH3·H2O NH4 + + OH -
C H2CO3=2H+ + CO32- D Ba(OH)2 = Ba2+ + 2OH-
3能用来判断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与电离出离子的浓度相等时
B、在一定条件下,电离出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该弱电解质的速率相等时
C、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时
D、在一定条件下,压强不变时
提高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
C、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
D、Na2O2和SO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
2(2006 全国)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 CH3COO- +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盐酸,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附:实验探究表 课本P40 实验3-1
实验步骤: 1)实验中先测反应前两种酸的pH值,再进行与镁条的反应,观察现象。
1mol/L HCl
1mol/L CH3COOH
溶液的pH
与足量镁条反应的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性实验1: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实验步骤: 取两个小烧杯,分别加入50 ml蒸馏水,分别将一滴(约0.05mL)HCl、CH3COOH滴入其中,搅拌后分别测其pH
1mol/L HCl
1mol/L CH3COOH
稀释前溶液的pH
稀释后溶液的pH
实验结论:
探究性实验2:酸液中加对应的盐
实验步骤:分别取5mL的1mol/L HCl和1mol/L CH3COOH于两支试管,分别加入0.5克(约半药匙)NaCl(S)、CH3COONH4(S),充分振荡后,测其溶液的pH
项 目
1mol/L HCl (5ml )
1mol/L CH3COOH (5ml )
溶液的pH
加入少量的NaCl(S)
加入少量的CH3COONH4(S)
溶液的pH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