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乙醇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必修2》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②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它的主要用途。
③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的原理和实质。
②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初步学习由 “(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研究烃的衍生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知道乙醇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②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同时进行安全教育,责任教育。
2.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有机物代表——乙醇,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教学难点 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的原理和实质。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烷烃、乙烯和苯等的学习以及初中有关有机化学的内容,已初步掌握了这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掌握乙醇的性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设计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和启发心智,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不仅是头脑思维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尽量动手参与。
(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中饮食:煮鱼去腥味,凉拌黄瓜放醋味道更可口。引出乙醇和乙酸。
板书: 乙醇
酒香不怕巷子深,并展示无水乙醇,(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其物理性质。
推进新课学习、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展示乙醇分子模型)
设问:水中含有-OH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乙醇同样含有-OH,是否也可以发生这样的反应呢?
实验引路:(师生共探究)
动画展示乙醇跟钠反应。
板书:乙醇与钠取代反应
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承接)酒精是一种相对清洁的高能燃料,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安全教育)
2.氧化反应(燃烧)
CH3CH2OH + 3O2 2CO2+3H2O
情境导学: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黑色的氧化膜,银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这是什么原理呢?
实验引路:(师生共探究)
动画展示乙醇催化氧化
板书:乙醇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
(过渡)展示酒后驾车图片,资料卡片
乙醇还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乙醇中的性质主要发生在-OH上,引出官能团和烃的衍生物的定义。
课堂小结
重点指出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乙醇与钠的取代和催化氧化。掌握这些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善于从化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能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主动探究的科学方法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发现奥秘、开拓创新。
即学即用:
材料一:据某报2002年10月11日报道,2002年10月9日下午(雨天),某厂发生一起严重化学事故。
该厂生产中需要无水苯作为溶剂,因此,使用苯前需用金属钠除掉苯中少量的水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误将1300㎏甲苯当作苯投进一个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内投入了10㎏左右的金属钠。由于甲苯中含水量比苯少,金属钠不能被完全消耗掉,在反应釜四壁还残留有5㎏左右的金属钠。
由于金属钠很活泼,遇水即发生剧烈反应,危险性极大。该反应釜严重威胁着该厂和周围群众的安全。经过众专家研究后,提出了三种处理事故的建议:
(1)打开反应釜,用工具将反应釜内的金属钠取出来;
(2)向反应釜内加水,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
(3)采用远程滴加乙醇的方法向反应釜内加入乙醇,并设置放气管,排放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和热量。
专家们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和部署,经过紧张作业,至第二天晚8时,险情终于安全排除。
【讨论与分析】 你认为哪一个建议更合理、更安全?你是基于什么思想进行选择的?请思考后相互交流。
四、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无论是课堂的思考,还是课堂中的“科学探究”,实验演示和参与,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整个教学内容其实还是挺多的,时间方面还不是很好把握,尤其是在最后的研究性学习上要多给点时间,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新课程理念的实现,其实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而且教师自己也应该多探索和实践,这样才有更好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附录一
教学课件
附录二
教学学案
附录三
学生探究实验活动图片
点燃
Cu或Ag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 学案
探究活动1
物质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水
乙醇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H3CH2OH与Ca
2、你知道酒瓶上的38%是什么意思吗?
如何证明乙醇中有水?
材料一:据某报2002年10月11日报道,2002年10月9日下午(雨天),某厂发生一起严重化学事故。
该厂生产中需要无水苯作为溶剂,因此,使用苯前需用金属钠除掉苯中少量的水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误将1300㎏甲苯当作苯投进一个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内投入了10㎏左右的金属钠。由于甲苯中含水量比苯少,金属钠不能被完全消耗掉,在反应釜四壁还残留有5㎏左右的金属钠。
由于金属钠很活泼,遇水即发生剧烈反应,危险性极大。该反应釜严重威胁着该厂和周围群众的安全。经过众专家研究后,提出了三种处理事故的建议:
(1)打开反应釜,用工具将反应釜内的金属钠取出来;
(2)向反应釜内加水,通过化学反应“除掉”金属钠;
(3)采用远程滴加乙醇的方法向反应釜内加入乙醇,并设置放气管,排放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和热量。
专家们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和部署,经过紧张作业,至第二天晚8时,险情终于安全排除。
【讨论与分析】 你认为哪一个建议更合理、更安全?你是基于什么思想进行选择的?请思考后相互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