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盐类的水解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4》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盐类水解概念的引出,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2.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盐类水解的实质,二是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教学难点在于分析弱酸弱碱盐水解后的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的学习有助于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进一步理解,能让学生进一步清楚盐类水解可能造成溶液存在酸碱性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掌握盐类的水解实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设计思路:
(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自身存在如下的电离平衡:H2O H+ + OH-,由于[H+]=[OH-],pH=7。请大家思考,如果向纯水中加入盐,溶液会表现出怎样的酸碱性? 思考 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较全面的知识网络,并通过质疑,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实验 将三种晶体Na2CO3、NaCl、NH4Cl各少许分别溶于三支试管中,用pH试纸检验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三种溶液的酸碱性,结论依次为:碱性,中性,酸性 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讨论找出本质原因作好铺垫
问题讨论 1、同样为盐溶液,Na2CO3,NaCl,NH4Cl三种溶液,却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溶液中,存在两种电解质NH4Cl和H2O,所以存在两个电离:NH4Cl = NH4+ + Cl-,H2O H+ + OH-。电离之后,按理说,也应该有[OH-]=[H+],最终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3、四种离子是不是都参与反应呢?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反应呢?反应造成的结果是什么?4、同样道理,大家自己练习一下,Na2CO3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学生思考、回答:1、这是因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不同。 2、可能来自离子之间的反应,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反应。3、并不是都参与反应,只有NH4+与OH-能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才能不断地反应,所以溶液中[OH-]不断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就不断地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新平衡中, [OH-]<[H+],所以溶液显酸性。4、电离之后的四种离子中,只有CO32-能与H+结合成弱电解质HCO3-,H+不断减少,水不断电离,最终溶液显碱性。 从观察到不同的盐类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开始,经过层层分析讨论,最后找到本质原因——盐类水解。到此,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具体体现。在一系列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思维能力,并使其获得乐趣。
小结 由以上分析知道,在Na2CO3和NH4Cl溶液中,盐电离出的CO32-、NH4+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OH-反应生成了弱电解质HCO3-、NH3·H2O,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促进水的电离),这就是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实质。
讨论 盐类水解与以前学过的中和反应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加以引导) 思考、交流:盐与水反应生成酸和碱,而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可得盐和水,所以盐类水解反应可看作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比学习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相关概念
讨论 现在已经理解了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实质,接下来,我们就不同种类的盐的水解进行分组练习。酸有强酸和弱酸之分,碱有强碱和弱碱之分,它们相互形成的盐就有四种,它们是否水解?水解的离子是什么?水解之后的酸碱性又如何? 分组讨论结果:强酸强碱盐,如NaCl不水解,中性;强酸弱碱盐,如NH4Cl,弱碱阳离子水解,如NH4+,酸性;弱酸强碱盐,如Na2CO3,弱酸阴离子水解,如CO32-,碱性;弱酸弱碱盐,讨论激烈,意见不统一。 培养学生用盐类水解概念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1、并不是所有的盐都会水解,只有含有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才能水解2、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产物是弱酸与弱碱,溶液的酸碱性应该由两种产物共同决定。也就是说,要由水解所得的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来决定酸碱性。(举例分析)3、引导学生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都弱都水解,双弱具体定。 学生聆听、思考、记录 简单问题分组练习,对于复杂问题才进行详细分析,突出了难点,针对性较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的能力
随堂练习 1、请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CuSO4、FeCl3、Na2S、NH4Ac、KNO3、BaCl2、Na2SO3 。2.请按pH增大的顺序排列下列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NaNO3、H2SO4、AlCl3、Na2CO3 。 学生思考、练习并对结果进行交流 及时的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扩展 请同学们总结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结果:1、升温,促进水的电离;2、加入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3、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 及时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理解
课堂小结 1、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2、盐类水解的规律 思考 回顾
作业 1.课本习题第7题2.《优化方案》相关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