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氧化还原反应(一)教案
一、基本说明
⒈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必修《化学1》
⒉年级: 高三(一轮复习)
⒊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⒌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⒍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3)、掌握“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编例题引出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揣摩出题者的意图
(2)、学生上黑板板书答案,暴露存在的问题,规范答题
(3)、学生点评,理会“踩点”得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2)、通过解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内容分析:
知识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知识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过程方法重、难点:学生点评,怎样把握“踩点”得分
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该知识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概念之间容易混淆,答题习惯差、书写不够规范,踩点得分理解落实不够。通过学生解题,上黑板板书答案,暴露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练习和教学中有的放失。
4.设计思路:
通过自编例题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通过“案例”引出所要复习的知识点,了解该题考查了那些知识点,了解该知识点可以以哪种题型出现,怎么设问,揣摩出题者的意图,从而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通过预设“高考答题卡”让学生板书答案,暴露存在的问题,从而规范答题,规范书写,真正理解“踩点”得分。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引出课题(10分钟) 请同学们完成例题1教师巡视辅导,进一步了解学情 学生做题 通过例题1创建问题情景,搭建交流的平台,引出课的主题,在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缺陷,调整教学预设,实施有效教学。
请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对答案进行剖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请学生参与点评 学生点评
知识小结(5分钟) 通过以上同学的分析,我们圆满的完成了本题的解答。那此题命题人的意图是什么?它主要考查了那些知识,你能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吗?板书:(在学生归纳进行)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的见板书设计) 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归纳、小结! 让学生在解题的体验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力争举一反三。
教师点评、分析等。 学生聆听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等
深化课题应用拓展(共27分钟) 请同学们完成例题2在黑板上划出答卷,请同学上黑板填答案 学生做题 通过例题2,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通过学生的答卷,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规范答题。找打学生中可能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点评(计分)
教师分析、点评等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升降法(左配法)步骤:1、一写 2、二标 3、二配 4、二查 对照例题,学生聆听,思考 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升降法的运用
完成巩固练习1,2 学生练习 通过练习加强对升降法的巩固,同时引出右配法。
板书:右配法:有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用此法
请同学们完成例题3在黑板上划出答卷,请同学上黑板填答案 完成例题3 加深对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几个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让学会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学生点评(计分)
教师分析、点评等引出下一知识点
板书: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失2Xe-2NaBr + Cl2 ====2NaCl+ Br2得2Xe-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2)单线桥法(补充) 2e-2NaBr + Cl2 == 2NaCl+Br2讲解:(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对照例题,学生聆听,思考
知识总结(3分钟) 总结:我们经历了例题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再到基本概念的运用同时引出另外两个知识点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我们要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并利用得失电子相等来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
1、通过“问题带知识点”这一模式,对于复习课,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让学生明白每个题考了那些知识点,该知识点可以以哪种题型出现,达到了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逐步学会揣摩出题者的意图。且这一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暴露出的问题很多(比如:书写不规范和卷面不整洁等)。使以后的复习针对性更强。
2、通过对例题1的解答发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针对含糊的概念,应该找到对应的教材,逐一过关。一轮复习重心是过好教材关。
3、通过学生对例题2和3答案的板书,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极不规范,同时对于“高考答题卡”不适用。答案超出了有效答题范围。对错误资源要充分挖掘、利用,反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找出错误之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附:作者:曹红(宁乡县云帆实验学校);电话:13467313103
氧化还原反应(一)学案
教学目的:
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3、 掌握“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电子的得失。
④、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了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⑤、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反应后得到还原产物。
⑥、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两者都有。
⑦、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离子,一般价态高的氧化性强。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⑥⑦ D、⑤⑥⑦
知识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例2、(17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现有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
(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4)、反应中若产生0.3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消耗了硝酸 mol。
(5)、反应中发生的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例2、(17分)(1)、 3分。(2)、 2分;(3)、 , 4分;(4)、 , 4分;(5)、 , 4分。
知识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巩固练习:
1、 H2CrO4 + H2O2 → Cr(OH)3 + O2 + H2O
2、 Cl2+ KOH → KCl + KClO3 + H2O
例3、(15分)
(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
(3)、反应中1 mol氧化剂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 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且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 + ______→
例3(15分)(1)、 3分。(2)、 , 4分;(3)、 , 4分;(4)、 4分。
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表示方法:
课后反思: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高温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浓)△4NO2↑+O2↑+2H2O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4.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 B.ClO2是氧化剂
C.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7.标准状况下,往100mL 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
二、填空题
8.在Fe、Fe2+、Fe3+、Cl2、Cl-、Na+几种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 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
9.某100mL溶液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
阴离子 SO42 —、NO3—、Cl—
阳离子 Fe3+、Fe2+、NH4+、Cu2+、Al3+
①若向原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③若向原溶液中加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下同) ,阴离子是 。
(2)若向原溶液中先加入少量盐酸,再滴入KSCN溶液,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一段时间,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
(4)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后,用排水法收集所产生的气体并使气体恰好充满容器,仍将容器倒置于水槽中,再向容器中通入 mLO2(气体体积均指标准状况),能使溶液充满该容器。
10.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两份,每份10,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曲线A表明,原溶液中通入后,所
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
之比为 。
(3)曲线B表明,原溶液中通入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 。
11.某强碱性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NH4+、Al 3+ 、AlO2—、SO42— 、SiO32—、CO32—、Cl—中的某几种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其现象是:一段时间保持原样后,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1)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______,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_________
(2)已知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入5 mL 0.2 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 g,则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反应顺序逐步书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 ;② ;
③ ;④ ;
⑤ 。
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失2Xe-
2NaBr + Cl2 ====2NaCl+ Br2
得2Xe-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
(2)单线桥法(补充)
2e-
2NaBr + Cl2 == 2NaCl+Br2
讲解:(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参考答案:
例1、D
例2、(17分)
(1)3Cu2O + 14HNO3→6Cu(NO3)2+2NO↑+7H2O
(2)2:3;(3)酸性 氧化性;(4)0.9mol,2.1mol
(5)HNO3 ,Cu。
巩固练习:
1: 2、3、2、3、2
2: 3、6、5、1、3(右配法: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用此法)
例3、(15分) 24e-
(1) FeSO4 + HNO3 → Fe(NO3)3 + Fe2(SO4)3 + N2O↑+ H2O
(2) FeSO4 、N ; (3) 得到 、 4 ; (4)24FeSO4 + 30HNO3 →
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一)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1、概念:凡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基本关系:
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方法:升降法(左配法)
步骤:1、一写
2、二标
3、二配
4、二查
右配法(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用此法)
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表示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补充)
失2Xe- 2e-
2NaBr + Cl2 ====2NaCl+ Br2 2NaBr + Cl2 ==== 2NaCl+Br2
得2Xe-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选择题:1.D 2.C 3.C 4.D 5.C 6.A 7. C
8.Fe3+、Na+ Fe、Cl- Fe2+、Cl2
9. (1)
(2)
(3)16g (4)560
10.(1)0.75 (2) (3)112
11、 (1)OH—、AlO2—、CO32—、K+ ; NH4+、SO42— 、SiO32— 、Al 3+;
(2)有Cl—。(3)H+ + OH— = H2O ; AlO2— + H+ + H2O = Al(OH) 3 ↓;
CO32— + H+ = HCO3—;HCO3— + H+ = H2O + CO2 ; Al(OH) 3 + 3H+ = 3H2O + Al3+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