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含操着步骤等)
一、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鉴别
1、 分别用药匙取少量A和B,加在A、B纸槽中,用纸槽分别送入A、B两试管中,(药匙用后要用纸擦下)并加2-3ml水,振荡溶解。
2、 分别向AB两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不超过5ml),并观察现象。
A试管实验现象为:
B试管实验现象为:
固体A是 :B是:
3、废液倒入指定容器,清洗仪器和桌面
二、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1、用三支试管分别取ABC三种溶液(标签对手心,瓶塞倒放,药品2-3ml),将装有待测的试管依次放在试管架上
2、向装有ABC溶液的三支试管分别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鉴别出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
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未鉴别的另两种溶液,分别滴入1-2滴石蕊试液振荡,鉴别出变红的盐酸溶液,另一个是水。
4、废液倒入指定容器,清洗仪器和桌面
三、探究物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1、向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蒸馏水约20ml,用温度计量出水的温度,水温为: .
2、分别取少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解,再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每次测量后用纸巾把温度计擦干。(三次独立完成)
NaCl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为 .NH4NO3 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为 。
NaOH 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为 。
3、结论: NaCl溶于水后 变化不明显。NH4NO3 溶于水后温度 , 热;
NaOH 溶于水后温度 , 热。
4、废液倒入指定容器,清洗仪器和桌面
四、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用镊子和药匙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粒(药匙),铁片和铜片(镊子),并加入少量稀盐酸。实验现象:铁片有少量气泡冒出;锌粒有大量气泡冒出;铜片没有气泡冒出或无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依次是 。
写出本实验中的两个方程式。
2、废液倒入指定容器,清洗仪器,清理桌面
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9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取1.0g/cm3).或50,8%
1、计算 需要氯化钠 g, 水 g。
2、称量 用天平称取氯化钠(两边垫滤纸),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将称好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再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棒搅拌溶解。
4、清洗仪器,清理桌面。
六、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用量筒量取5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滴入3-4滴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用玻棒搅拌直到溶液恰好变成无色,用水触摸烧杯外壁。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手摸烧杯外壁感到发烫。
3、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是。写出方程式。
4、将PH试纸放在玻片上,用玻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与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PH=7或小于7,溶液呈中性或酸性(以实验结果为准)
5、废液倒入指定容器,清洗仪器和桌面
七、选择仪器和药品制取气体
1、能制取的气体是CO2。组装联结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仪器是散的)
2、装入药品,用镊子加入大理石,并倒入适量稀盐酸,连好橡胶塞和大试管,固定试管。
3、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法收集CO2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收集满好盖上玻片。
4、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石灰水,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
5、拆除装置,清洗仪器,清理桌面。
八、过氧化氢制氧气并检验
1、连接橡胶塞和大试管,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用药匙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并倒入过氧化氢溶液,连好橡胶塞和大试管,固定试管。
3、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4、验满:用酒精灯点燃木条,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验满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好玻片。反应方程式:
5、拆除装置,回收药品,清洗仪器,清理桌面。
九、测土壤的PH值。
1、 天平的最大称量最小刻度是100g,0.1g或200g,0.2g (看天平铭牌) 。用天平称量8克土壤样品,倒入烧杯中。
2、 用量筒量取30ml的水,并倒入量筒中的水,搅拌溶解。
3、 用镊子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棒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纸上,用比色卡读出其PH值。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4、 清洗仪器,清理桌面。
十、质量守恒
1、 用量筒量取10ml的硫酸铜溶液,倒入小烧杯中。
2、 在天平左盘放小烧杯和一个铁钉(用镊子,铁钉要无锈),称量质量为M1=
3、 将小烧杯拿下,并用镊子将铁钉加入小烧杯中进行反应,一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为: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硫酸铜溶液和铁钉是发生了反应;是。再将小烧杯放在左盘中称量,记为M2= 。
4、 比较M1和M2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 清洗仪器,清理桌面
6、
蔡河中学理综组
2010-5-4黄冈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含操着步骤)
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A1、A2、A3;B1、B2、B3)
试题如:配制50g20%或100g10%NaCl溶液(具体由监考教师指定)
1、 计算:NaCl 10g 水90ml 或NaCl 10g 水40ml
2、 称量用托盘天平:(先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托盘天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大小的纸片。左物右码称10gNaCl倒入烧杯中)
3、 量取用量筒:(先倾斜倒入蒸馏水至接近刻度处,然后平放在桌面上,再用胶头滴管滴,量取自己需要的液体体积。)
4、 溶解: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再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
5、 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6、清洗还原,填好试题。
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D1、D2、D3;O1、O2、O3)
1.在三只烧杯中各倒入约20ml的水,再用温度计悬挂于水中测出水的温度为 。(只测一次)
2.分别将固态NaCl、NH4NO3 、NaOH加入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再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温度:NaCl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 ,NH4NO3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 ,NaOH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 。
4.得出结论:NaCl溶于水后 温 度 变化不明显。NH4NO3溶于水后的温度降低 (升高或降低)吸热(吸热或放热) ,NaOH溶于水后的温度升高,放热(吸热或放热)。
5.清洗还原(废液NaCl、NH4NO3溶液倒入废液桶,NaOH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填好试题
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E1、E2、E3)
1、直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再双手握住试管,水中有气泡。)
2、用镊子加入2-3块石灰石到试管(试管先横放,石灰石放在管口,再慢慢竖起)
3、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的稀盐酸约1/5试管(倒时试管倾斜,口紧挨,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然后塞紧橡皮塞。
4、在铁架台上固定好试管(轻放,防止碰破)
5、(将导管口末端插入瓶底,并将毛玻璃片盖在瓶口上)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6、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将燃烧的木条平放在瓶口,火焰熄灭表明已满,然后将木条放在石棉网上。
7、木条熄灭验满后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8、清洗还原仪器,填好试题。
四、探究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F1、F2、F3;H1、H2、H3)
1、用量筒量取5ml 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
现象:溶液变红色
2、用滴管逐滴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烧杯,直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
3、擦干玻璃片,用玻璃棒蘸取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涂在玻璃片的一边。
4、点燃酒精灯,再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另一角加热溶液(注意一定要先预热),见液体边缘有固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5、加热后的玻璃片放在石棉网上。
填空:酸与碱 是 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6、清洗还原,填好试题
五、用指示剂鉴别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J1、J2、J3;N1、N2、N3)
1、 分别取3支试管,各倒入1-2ml的待测的3种液体(瓶上标记有A、B、C),分别滴加酚酞试液2-3滴各自振荡,观察现象。特别要注意:试管中的液体与试剂瓶中的液体一定要一一对应。
2、 另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滴加另外的两种无色液体2-3ml,再分别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现象。
3、 根据观察,填好试题。(如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则原溶液为NaOH溶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则原溶液是盐酸,石蕊试液不变色(仍是紫色)的则原液体是蒸馏水)
4、结论:A瓶为 ,B瓶为 ,C瓶为 。
5.清洗还原。②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K1、K2、K3、M1、M2、M3)
1、托盘天平最大量程200g或100g,游码最小刻度0.2g或0.1g
(暂时称量12g食盐,具体考试时看试卷题)
(1)先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值(看天平上的铭牌)
(2)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托盘两边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片
(4)放砝码10g,游码移动至2g
(5)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指针正对分度盘的正中央
(6)还原(砝码放回原盒,游码归零,食盐倒入原容器中)
2、量筒:量程是 ,每小格代表 。
3、(1)倒入1-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
(2)滴加1-2滴酚酞试液
(3)振荡,观察现象为:溶液变成红色
3、清洗还原,填好试题
七、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G1、G2、G3;P1、P2、P3)
1、取二支试管分别滴入2-3毫升稀盐酸,然后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另一支试管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铜丝,(注意:插入之前一定要用砂纸将铜丝打磨光亮)现象: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铜丝表面无变化 ,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再取一支试管滴入2-3毫升AgNO3溶液,再插入一根洁净的铜丝(同样用砂纸打磨)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结论:Cu+2AgNO3=Cu(NO3)2+2Ag
填空:顺序Fe>Cu>Ag
3、清洗还原,填好试题黄冈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含操着步骤)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组装气体发生装置。(A1、A2、A3)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步骤:1、测密度:取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证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蜡烛不溶于水。
2、用小刀刻一下长蜡烛(只能轻轻划一下),证明蜡烛的硬度较小。
3、向小烧杯中滴2滴石灰水——点燃蜡烛——振荡小烧杯—罩在火焰上(要罩在适宜的位置,杯底或杯壁不能熏黑了。)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步骤:1、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一根直角玻璃管——一端蘸水,转动稍用力插入橡皮塞——再取橡皮管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刚才的玻璃管的另一端——在橡皮管的另一端插入别一根直角玻璃管——再将橡皮塞稍用力塞在试管口上。
2、将连接好的装置一端放入烧杯的水中,再双手紧握试管外壁,水中有1—2个气泡冒出即可。
最后清洗仪器还原,填好试题。
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B1、B2、B3)
1.在三只烧杯中各倒入约20ml的水,再用温度计悬挂于水中(即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杯底或杯壁),测出水的温度为 。(只测一次)
2.分别将固态NaCl、NH4NO3 、NaOH加入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再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温度:NaCl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 ,NH4NO3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 ,NaOH溶解后溶液的温度为 。(说明:测一种温度后,测另一温度前要用洁净的纸擦干温度计)。
4.得出结论:NaCl溶于水后 温 度 变化不明显。NH4NO3溶于水后的温度降低 (升高或降低)吸热(吸热或放热) ,NaOH溶于水后的温度升高,放热(吸热或放热)。
5.清洗还原(废液NaCl、NH4NO3溶液倒入废液桶,NaOH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填好试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C1、C2、C3)
1、托盘天平最大量程200g或100g,游码最小刻度0.2g或0.1g
(暂时称量12.5g食盐,具体考试时看试卷题)
(1)先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值(看天平上的铭牌)
(2)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托盘两边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片
(4)放砝码10g,游码移动至2 .5g
(5)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指针正对分度盘的正中央
(6)还原(砝码放回原盒,游码归零,食盐倒入原容器中)
2、量筒:量程是 ,每小格代表 。(用50ml量筒量38ml水,具体考试时看试卷,要用胶头滴管)。
3、(1)倒入1-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 (2)滴加1-2滴酚酞试液
(3)振荡,观察现象为:溶液变成红色
4、清洗还原,填好试题
用指示剂鉴别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D1、D2、D3)
1、 分别取3支试管,各倒入1-2ml的待测的3种液体(瓶上标记有A、B、C),分别滴加酚酞试液2-3滴各自振荡,观察现象(只有一支中变红)。特别要注意:试管中的液体与试剂瓶中的液体一定要一一对应。
2、 再另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滴加另外的两种未变色液体2-3ml,再分别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现象(一红一紫)。
3、 根据观察,填好试题。(如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则原溶液为NaOH溶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则原溶液是盐酸,石蕊试液不变色(仍是紫色)的则原液体是蒸馏水)
4、结论:A瓶为 ,B瓶为 ,C瓶为 。
5.清洗还原。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E1、E2、E3)
试题如:配制50g20%或100g10%NaCl溶液(具体由监考教师指定)
1、 计算:NaCl 10g 水90ml 或NaCl 10g 水40ml
2、 称量用托盘天平:(先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托盘天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大小的纸片。左物右码称10gNaCl倒入烧杯中)
3、 量取用量筒:(先倾斜倒入蒸馏水至接近刻度处,然后平放在桌面上,再用胶头滴管滴,量取自己需要的液体体积。)
4、 溶解: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再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
5、 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6、 清洗还原,填好试题。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F1、F2、F3)
1、直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再双手握住试管,水中有气泡。)
2、用镊子加入2-3块石灰石到试管(试管先横放,石灰石放在管口,再慢慢竖起)
3、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的稀盐酸(约1/5试管)(倒时试管倾斜,口紧挨,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然后迅速塞紧橡皮塞。
4、在铁架台上固定好试管(轻放,防止碰破)
5、(将导管口末端插入瓶底,并将毛玻璃片盖在瓶口上)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
6、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将燃烧的木条平放在瓶口,火焰熄灭表明已满,然后将木条放在石棉网上。
7、木条熄灭验满后集气瓶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8、清洗还原仪器,填好试题。
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H1、H2、H3)
1、取二支试管分别滴入1-2毫升稀盐酸,然后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另一支试管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铜丝,(注意:插入之前一定要用砂纸将铜丝打磨光亮)现象: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铜丝表面无变化 ,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再取一支试管滴入2-3毫升AgNO3溶液,再插入一根洁净的铜丝(同样用砂纸打磨)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结论:Cu+2AgNO3=Cu(NO3)2+2Ag
填空: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Ag、Cu、Fe(具体看试题)
3、清洗还原,填好试题
用盐酸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I1、I2、I3)
1、分别取2支试管,各装入少量的待测2种固体(广口瓶上标记有A、B标签)。
2、再各倒入1—2ml蒸馏水,振荡。
3、分别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填好试题。(如果无明显的变化的则原固体是氯化钠,有气泡冒出的则原固体是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结论:A瓶为 ,B瓶为 。
5、请洗还原,填好试题。
探究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L1、L2、L3)
1、用量筒量取5ml 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
现象:溶液变红色
2、用滴管逐滴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烧杯,直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
3、擦干玻璃片,用玻璃棒蘸取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涂在玻璃片的一边。
4、点燃酒精灯,再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另一角加热溶液(注意一定要先预热),见液体边缘只要有白色固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5、加热后的玻璃片放在石棉网上。填空:酸与碱 是 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玻璃上的白色固体是NaCl
6、清洗还原,填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