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5-1 质量守恒定律努力就有希望成功铸就未来想一想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化合反应
S + O2 SO2 Fe+ O2 Fe3O4
C + O2 CO2 P + O2 P2O5
H2+ O2 H2O Hg+O2 HgO 分解反应
KMnO4 K2MnO4+MnO2+O2
KClO3 KCl+O2 H2O2 H2O+O2
H2O H2+O2 HgO Hg+O2点燃点燃
点燃
点燃点燃加热加热加热通电MnO2加热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火柴燃烧只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生锈的铁钉质量比未生锈时的质量大…… 早在17世纪,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就研究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关系。他在敞口容器里煅烧一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于是他认为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物的质量增大。M生成物>M反应物 后来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也做了煅烧金属的实验,所不同的是他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煅烧金属锡,冷却后不开启玻璃瓶就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尽管瓶中的金属经过煅烧已变成灰烬,但煅烧前后玻璃瓶与内容物总质量不变。 M生成物= M反应物我是小明,我发现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我认为反应前后质量变小了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作出假设: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大于小于化学反应前后 请注意观察以下实验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其它变化现象,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质量变化情况让我们用实验和智慧来求证吧!实验: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气球开始鼓起来,后来瘪下去 天平平衡1、 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注意实验现象并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二: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天平平衡、质量相等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产生红色物质,溶液颜色 逐渐变浅(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一、质量守恒定律(见书P91)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化学变化。 1、150克水加热蒸发后的水蒸气的质量仍为150克,问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若是62克磷恰好与80克氧气反应能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3、一同学实验测定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了14.9克氯化钾,他认为生成物的质量小于了反应物的质量,他的判断对吗?为什么?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生成44克二氧化碳需要多少克碳与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若现在有12克碳与50克氧气完全反应,问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参加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 后质量的测定 (1)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
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 (2)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烧杯(试管仍留在烧杯中),
使二者反应,观察实验现象(4)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碳酸钠粉末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失去平衡
在敞口容器中:
盐酸(液)+碳酸钠(固)→氯化钠(固)+水(液)+二氧化碳(气)
M1 M2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这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吗? 镁 + 氧气
点燃氧化镁 演示实验: 镁条燃烧从理论上推测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参加反应的Mg和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MgO质量。仅仅只是我们没有称量一些气体物质。没有违反质量守恒定律。思考:氧化镁的质量为何增加了?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上述反应的反应式怎样?在密闭容器中==在密闭容器中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均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杜绝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为了验证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
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有下列事实:
①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减小了。
②铁制品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③湿衣服晾干后,其质量比湿的时候减少。
④石灰水放在敞口的容器中,其质量增加。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①②④练习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水 氢气 + 氧气通电分析讨论: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
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H2O H2 + O2点燃OHHOOOHHHHHH水分子通电氢分子氧分子OHHOOOHHHHHH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HHHHOO原子种类变了吗?原子数目变了吗?原子质量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呢?物质总质量呢?不变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p9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
改变分子数目 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 。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 没有改变、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_没有改变。质量总和质量总和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原来的铁丝大。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练一练2、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
守恒定律。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氧气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剩余固体质量减小。不认可。3、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在A+B=C 的反应中,足量B与W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2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克。
5、在A+B=C+D的反应中,5克A跟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12-W)8练一练40 (2). 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氧气参加了反应。16(1).试试看:6、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7、 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推断出酒精中一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一定有的元素:可能有的元素:C HO练一练推断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8、A2+2B2=2C ,若用A和B表示C的化学式,可为_______________ 9、3Cu+8HNO3=3Cu(NO3)2+4H2O+2X,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0、3AB+C2B3=2C+3X
X的化学式为_____ AB2SO3AB2练一练课件22张PPT。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不变
一、复习提问请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有三个不变,即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二、检查预习情况:2、以 S + O2 SO2 为例,分析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哪些意义?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反应条件”“生成”生成物反应物32 :16×2 : 32 +16×2
32 : 32 : 64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4)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3)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2: 32: 44微粒个数比: 1 :1 :1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读图A、宏观上:表示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C、微观上: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D、质量上:表示反应物、生成 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宏观上(质读):微观上(粒子读):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质量上(量读):
化学方程式2KClO3 = 2KCl+3O2↑如何读? MnO2质读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分解成氯化
钾和氧气.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完全分解能生成149
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量读粒子读 两个氯酸钾分子能分解生成两个氯化钾分子
和三个分子的氧气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三、课堂练习 1、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①铜丝表面的氧化铜可以用氢气除去。
②这个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方能进行。
③每80份质量的CuO与2份质量的 完全反应可生成64份质量的Cu与18份质量的水。
④利用这个反应可制取铜。(2)金属镁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铜。
①Mg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MgO和Cu。
②用Mg可以制取Cu。
③利用CuO来制取Cu时,另一反应物可以选择 ,也可以选择Mg。
④每24份质量的Mg与80份质量的CuO完全反应生成40份质量的MgO和64份质量的Cu。2、已知12克A物质和32克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C物质,则生成的C物质质量为 克。
3、一定量的A物质反应生成56克B和44克C物
质,则参加反应的A物质质量是 克。
441004、A+B=C+D,现有80克A与一定量B恰好完
全反应生成142克C和36克D,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是 克。
5、蜡烛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则蜡烛中
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6.在4X+5Y2=2Z的发应中,Z的
化学式用X、Y表示为 。
98碳、氢氧X2Y57.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 1:1 B 2:1C 4:1 D 5:1D8. 4 g A物质与5 g 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 g C物质,剩余3 g B。若将7 g A与3 g 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9 g? B.10 g? C.8 g? D.3 gA9、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了.不对!10.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 A.1:5??? B.l:4??? ?
C.4:l??? D.5: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