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8-25 08: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教学设计
刘柱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
2.初步学会纵横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用实验手段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
三、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略)
五、教学流程
片段1:新课导入
●在前面两节内容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通性,在它们的性质里都有一条性质“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我们把这一类反应叫“中和反应”。(板书:课题:酸碱中和)
●[PPt]呈现(反应方程式)。
●讲述:那么,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呢?(板书:一、中和反应的实质)。
片段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讲述:注意方程式的配平。(找学生上黑板上写)请同学们都动笔在草纸上书写。
●问:XX同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对/错)
●[PPt]呈现正确的反应方程式。
●讲述:好,下面我们来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这几个反应,看看这些微观粒子是怎样变化的。
●过渡:为了直观的理解化学变化微观过程,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副图片。
[PPt]呈现HCl和NaOH 反应的微观变化 。
●讲述: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氯化氢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H+和Cl-,所以稀盐酸中存在的粒子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氯离子(Cl-)。
●设问:NaOH是强碱,NaOH固体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成Na+ 和OH- ,所以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水分子(H2O)、钠离子(Na+)、氢氧根离子(OH-))
●反应后:是钠离子(Na+)、氯离子(Cl-)、水分子(H2O)。
●设问:反应前后谁没变、谁发生了改变?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
再来分析另一个反应:NaOH 和H2SO4 的反应,又是哪些粒子发生了改变?
●[PPt]呈现
●总结:酸与碱之间的反应其实就是H+和OH- 作用生成水的过程(板书:H+ + OH- = H2O)。
●过渡:知道了反应原理,咱们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突然发现, HCl和NaOH 反应或者NaOH 和H2SO4 的反应有没有现象?那么如何验证它们确实发生了反应?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
●讲述:有同学掌握了微观分析问题的方法,说检验最后混合物中没有H+和OH- 。没错,这是可行的。那么,谁能告诉我,怎样确定它们恰好完全反应呢?
片段3:验证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板书:二、验证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讲述:请大家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HCl和NaOH 恰好完全中和。回想酸与碱的性质,利用其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
●提示:酸与哪些物质作用?碱呢?找一个中间桥梁。
●总结:(学生陈述) 有位同学设计了这样的方案,请看、、、[PPt]呈现。
●讨论:分析该方案的严密性。(师生共同探讨)
●讲述:老师在大家的试验台上呢,准备好了方案中的药品,请大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记得少用现象明显。
●讨论:分析某些同学实验异常现象的原因(颜色变化缓慢,时间长,消耗大)
●过渡:那么实验室的酸主要是工业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都是能溶于水的。碱有可溶难溶之分,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难溶性碱与酸是否也能反应。
片段4:探究酸碱反应的条件(板书:三、探究酸碱反应的条件)【设计探究实验的意图:为学复分解反应条件做铺垫】
●(PPT呈现操作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活动:填写实验现象(PPT)
现象 结论
CuSO4+NaOH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Cu(OH)2+稀盐酸 蓝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
●学生总结:难溶性碱液能与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酸可溶即可)(板书:酸碱中和反应,酸可溶即可)
●过渡:咱们说,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酸碱具有中和的性质,那么在生活中,它又有哪些用途呢?
片段5:酸碱中和的用途(板书:四、酸碱中和的应用)
●[PPt]呈现健康头发和枯损头发,引出“洗发水”“护发素”。
酸碱中和主要应用在这些地方:(板书:医药、工业、农业)
医药:治疗胃酸过多、消除蚊虫叮咬后的瘙痒
工业:处理工厂废水
农业:改良酸(碱)性土壤 (熟石灰、氨水;碳酸水)
●过渡:那咱们又是怎样知道溶液的酸碱性的呢?
●学生表达:酸碱指示剂
●设问:那咱们又如何确定溶液的酸碱强度呢?
片段6:酸碱度——pH(板书:五、酸碱度——pH)
●讲述:化学上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pH<7,为酸性溶液;pH=7,为中性溶液;pH>7,为碱性溶液。pH的范围——0~14。
●举例:稀盐酸pH<7,氢氧化钠溶液pH>7,氯化钠溶液pH=7。
●讲述: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片段7:探究酸碱强度与pH关系【设计探究实验的意图:学生在记忆这里的时候感觉比较吃力,所以设计此实验,更好的理解记忆】
●(PPT呈现操作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PPT呈现操作要求)老师演示实验。
●总结:(老师解说:就好比家里做汤的时候食盐放多了,咸,再加点白开水,浓度小了就不那么咸了。同样,酸碱浓度越小,酸碱性越弱。)(学生讨论、交流、表达……)酸溶液的浓度越小,酸性越弱,pH越大;酸溶液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碱溶液的浓度越小,碱性越弱,pH越小;碱溶液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板书:1、酸溶液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碱溶液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设问:NaCl 的水溶液呢?浓度对pH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
●结论:不变。
片段8:pH 试纸使用的注意事项(板书:2、pH 试纸使用:①②③)
●问:有了这些理论分析,咱们一起来想一想,pH试纸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启发学生总结:①不能把试纸直接插入试液中测定②试纸不能润湿③一般读数为整
数。
片段9:学习pH 的意义
●讲述:酸雨——pH小于5.6。(板书:六、酸雨——pH小于5.6)
●设问: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学生思考、表达)
●讲述:酸雨定义pH小于5.6的原因。
●讲述:人体与酸碱度的关系。人的体液一般为碱性的,pH约在7.35~7.45之间。体质酸化是很多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
片段10: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PPt]呈现图片
片段11:课堂练习
1.课后64页第2题。
2.课后65页第7题。
片段12:课堂小结
●[PPt]呈现:酸碱中和的实质:H+ + OH- = H2O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用途:
溶液的酸碱度——pH
片段13: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65页4、5、6题。
2.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酸碱中和的原理。
板书设计:
酸碱中和
一、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二、验证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三、探究酸碱反应的条件
酸碱中和反应,酸可溶即可
四、酸碱中和的应用
医药、工业、农业
五、酸碱度——pH
1、酸溶液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碱 溶液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2、pH 试纸使用:①②③
3、酸溶液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碱溶液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六、酸雨——pH小于5.6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