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8-29 11: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一化学教案
课题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授课日期 10.31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过原子结构2.通过原子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3.了解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构成原子核的微粒及它们之间的质量、电荷关系
教学过程 [阅读讨论]1.阅读课本p27-282.讨论a.原子结构模型演变 b.科学探索的精神、严谨科学态度c.实验在科学探究中重要性3.讲授内容:体验科学探究对艰难过程[科学探究]1. 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中,是什么让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人否定前人的假说,提出自己的假说?模型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主要内容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小球葡萄干面包式带核模型存在问题不能解释电子存在不能解释ɑ粒子散射时的现象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科学的发展离子不开社会的进步,没有社会的进步,不可能造就出玻尔等伟大的科学家,没有ɑ粒子散射实验,不会有卢瑟福的含核模型诞生,没有氢原子光谱的实验,不会有玻尔的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的诞生。2. 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模型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量子力学年代18031904191119131926依据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发现电子ɑ粒子散射氢原子光谱近代科学实验主要内容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小球葡萄干面包式带核模型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量子力学3.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给我们的启迪(1) 化学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2)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是化学科学的关键(3) 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 [过渡]原子是可再分的,原子核可不可分呢?[资料介绍]1.1919年,卢瑟福用ɑ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2.1932年,查得维克用ɑ粒子轰击Be原子核发现了中子,并通过实验得出中子和质子质量近似相同,而且中子不带电。二、认识原子核4.构成原子核的微粒及它们之间的质量、电荷关系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 X10-311.673 X10-271.675 X10-27相对质量1/18361.0071.008[设问] (1)原子核所带电是由有什么引起?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2)构成原子的微粒间,其质量大小有何关系?[结论]1.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关系:质子质量≈中子质量电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问题解决]原子质子数(Z)中子数(N)Z + N相对原子质量F910Na1112Al1314[结论]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A)三、原子组成表示方法 X表示元素符号 X 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 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提问]用原子组成表示方法表示上述表中原子[小结]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2.原子的构成[课堂练习]1.首先发现电子的是: 首先提出原子学说的是: 运用量子力学观点,大胆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根据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2. α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的裸露原子核,由此可以推断α粒子含有个 ? 质子, ? 个中子。3.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请写出具有10个核外电子结构的微粒(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
作业 高中新课程同步作业本P17和P19页
A
Z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