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前预习
1、物理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①有__________生成,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②常伴随________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判断:
①、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
②、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③、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5、化学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物理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本,找出下列概念:
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由他们的________决定的。如乙醇可做燃料,是由于乙醇具有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
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
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课内探究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做[实验1-1,加热试管里的水,使水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填入课本P7表格。从沸点的角度考虑,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做[实验1-2,用杵研碎胆矾,观察并记录胆矾颗粒发生的变化,填入课本P7表格。
(2)、做[实验1-3 ,向研碎的胆矾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入P7表格。
做[实验1-4,向石灰石里滴加稀盐酸,观察石灰石的变化以
及澄清石灰石水的变化,填入填入课本P7表格。
讨论交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说出他们的区别。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举出日常生活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例子。
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及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课堂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课本中列举例子,再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有等。
请你判断:
木柴燃烧( ) 木柴能燃烧( )
铁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4)自主学习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
(5)填写并学习表2内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 念 物质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 质内 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区别方法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 分组做 [实验1—5] ,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推测密度大小,小心地闻气体的气味,用点燃的木条检验它们能不能支持燃烧。
讨论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填写下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气 ___色____味____态,密度_______ 使燃着的木条____
二氧化碳 ___色____味____态,密度_______ 使燃着的木条____
(2)讨论性质与用途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请你总结这节课学习内容。
五、形成性检测:
(1)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菜刀生锈
C铁杵磨成针 D钢材制作铁轨
(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液化气作燃料 B铝材作高压锅
C炭黑作橡胶的填充剂 D钢材制铁轨
(4)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氧化性 C 还原性 D挥发性
(5)习题1、2、3、4、5
六、我们的感受:
1、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升
完成配套练习课题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