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质量守恒定律
绵阳市三台中学 沈秀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讨论等手段,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分析、总结。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情景激趣法、自主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交流法、教师引导提升法。
仪器和药品
仪器:天平和砝码、短试管、锥形瓶、橡胶塞、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等。
药品:火柴、铜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 问】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有哪些?这些化学反应都生成了新的物质,我们以碳燃烧为例,请分析:他们的质量发生了改变没有呢?当碳燃烧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思考,回顾旧知识猜想回答对自己的猜想,要做出证实 创设问题情景,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讲 述】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跷跷板”(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观看,思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提 问】在这个反应中,与大家的猜想不符合,是我们忽略了什么物质的质量造成的吗?【讲 述】请同学们根据实验分析,讨论,然后,说说你们的想法。【提 问】对于这种反应物是气体状态的实验,应该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比较完善的效果呢? 学生已经变得疑惑起来,到底反应前后,质量是怎么样变化的?讨论,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没有称量到某些气体状态的物质的质量,所以这个实验,虽然有测量工具,仍然是不完善的。 通过观察思考,培养学生交流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对具体探究问题做出预知和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播放视频】 “白磷燃烧实验”请在学案上写下你总结出来的设计方法。【讲 述】大家请按你们设计的方法,分组做下面的实验,然后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结果。【探究活动】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的反应(会释放出气体)若设计实验时有困难,可参看教材90-92页。 观看,分析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记录――实验报告――讨论、交流――汇报实验结果。预案1:设计实验时没有考虑到生成物的散逸问题,从而出现有的反应实验前后质量相等,有的反应质量不相等。预案2:很好的考虑了要在密闭系统内反应,出现相等的局面。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实验工具,实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讲 述】疑惑了么?为什么同样的实验,却有不同的结果?请再次确认我们的实验目的!你把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都称量过了吗?所有生成的物质的质量都称量过了吗?如果都称量过了,你的结论是?请阅读教材92页,找出更为科学的表述。【多媒体板书】【讲述】我们认识到:这些看起来并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际上是由于我们忽略了某些其他状态的生成物或者反应物造成的。请看下面这个实验为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播放视频】“蜡烛燃烧的实验”【提 问】如何改进装置,使实验前后质量相等。 学生确认实验目的,再次分析,比较,顿悟。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阅读教材,理解,注意关键字词观看,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领悟 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并尊重事实,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寻找信息的能力。巩固本课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再次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讲 述】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呢?(根据课堂时间关系调整选择下列预案)预案1:【学生表演】碳与氧气的美妙相遇回顾化学反应的本质【焦点访谈】在碳原子和氧分子发生反应的变化中,元素种类改变没有?原子的种类有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有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有没有改变?预案2:【学生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如何认识?【画图分析】分子破裂,原子重组【引导】质量守恒的原因你知道了吗? 思考,观看焦点访谈节目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整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是不变的,所以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 通过此过程,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难度。能帮助学生搭建起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播放视频广告】“现推出水变菜油技术,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归纳】通过本节的信息我们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其微观本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和解释的过程中感受了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填写图片】天平图案 思考、回答 能通过化学知识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图片的填写,让学生再次巩固认识。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内容: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二、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学生表演剧:碳原子与氧分子的美妙相遇
碳原子(一人):我是碳原子!(在讲台的中央)我要点燃我自己!
(手拿道具火把往头上靠)咦?怎么点不燃?
氧原子(二人):因为我们还没有参与啊!(在讲台一角)
碳原子(一人):你是谁?
氧原子(二人):我是氧原子!我们在一起就构成了氧分子!(手拉手状)
碳原子(一人):哎呀!我就等你们了!(手拿道具火把向氧气分子奔去)
我们终于相遇了!(用火把碰触某氧原子的头)
氧分子(其中一人):哎呀!好大的火!我们都要被烧晕了!哦!别放开我的手!!(两个氧原子的手分开,各自在原地打转)
碳原子(微笑着):让我来!(跳到两个氧原子中间,一手拉起一个氧原子),哎呀!我们三个连在一起了!(向其他同学展示拉在一起的手)
(三人齐声):同学们!我们变成了什么分子了?!
焦点访谈文本:
谢谢三位的表演!三位请坐!我们一起来采访一下这三位可爱的原子同学!
对“碳原子”:请问,您在被火烧前,是什么原子?烧了以后呢?
对“氧分子”:您在被火烧前,应该是氧分子吧?现在你们两位还是氧分子吗?变成了什么了?
确切的说,应该是三位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了!
那么,您觉得您在二氧化碳分子中间,您的原子种类改变没有?
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您觉得他们的原子种类改变没有呢?个数呢?我们一起来数数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你知道质量为什么会守恒了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列举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你的回答】
【提出问题】 当碳燃烧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可能的关系有:(1) (2) (3)
【你赞同哪种假设关系】
实验方案 铜丝加热反应前后现象的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前:铜丝为 色 体。细线的两端 。
实验后:铜丝为 色 体。细线的两端 。
【请你分析】当铜丝变黑生成新物质前,该实验开始称量的是 质量,没有称量 的质量。
反应物(铜和 )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氧化铜)的质量总和 比较(填“能够”或“不能够”)。
【请你设计】要测量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关系
(1)应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如果反应物或者生成物是气体状态,应该要在 装置中进行实验。
(3)实验步骤是:
(4)写出实验的结论。
【实验证明】
实验目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是否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
实验方案 方案一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混合前:硫酸铜溶液为 色的 体,氢氧化钠溶液为 色的 体。
反应前总质量是 克。 混合前:碳酸钠是 色 体,稀盐酸是 色 体。反应前总质量是 克。
实验后:烧杯中出现了 色 物质。反应后总质量是 克。 实验中:烧杯中出现 色的 。实验后:烧杯中有 色的 物质。
反应后总质量是 克。
结论 实验表明: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新物质时,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欣赏表演】碳原子与氧分子的美妙相遇
【提出问题】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你的回答:
【请你分析】在碳与氧气发生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变化了没有?
原子的种类变化了没有?原子的个数变化了没有?原子的质量变化了没有?
【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巩固练习】
1.本店推出“水变菜油”技术,能通过化学的方法使水变成菜油,经济效益可观,有意者请加盟!如果,你是老板的话,你会考虑加盟吗?为什么?
2.宜宾的五粮液酒鼎鼎有名,如果点燃高浓度的五粮液,将发生下面的化学变化:
五粮液+氧气 二氧化碳+水,那么,五粮液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将27.5 g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9.6 g B、12.6 g C、6.6 g D、14.9 g
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方程式为X+H2O2==N2+2H2O,根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
A、N2 B、NH3 C、NH2 D、N2H2
点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