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立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围绕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并通过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质疑精神,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化学的美好。
“燃烧和灭火”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仅仅通过课本和几个实验,学生难以形成丰富完整的理性认识。“燃烧的利与弊”、“消防安全标志”、“灭火器”、”火场逃生”等知识难以通过教材给学生全面的感性认识,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动画、视频获得大量信息以弥补课本的缺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简介。
第七单元是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的总结提高和延伸。在第一单元中,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中,学生们对于液体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对于碳、磷、硫、铁、石蜡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又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第三、六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对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物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更对灭火的相关知识有了了解。教材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三个必备条件灭火的一般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改进得到影响燃烧的外部因素: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分析: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小蜡烛(4支)、水、酒精、小木条、玻璃棒、煤块、石块、沙土、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小烧杯各一个、火柴、酒精灯、镊子、点滴板、剪刀、湿抹布。
教师演示:红磷、白磷、酒精、开水、火柴、蜡烛、浓盐酸、碳酸钠(浓溶液)、小刀、镁带、坩埚钳、大烧杯(两只)、镊子、蒸发皿、棉花、饮料瓶酒精灯、两只带有橡皮塞的试管、一充满氧气(空气)的集气瓶、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多媒体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师 生 双 边 活 动 细 目 改进意见
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 PPT课件展示08奥运圣火的成功点燃及火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火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有掌握了燃烧的规律,才能更好利用火。今天同学们来一起探究《燃烧和灭火》。 [观看思考]对比图片感悟:(1)火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破坏; (2)人类要学会控制燃烧,让火为我们服务。[进入课题] 通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进一步体会“火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条件的兴趣。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燃烧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 [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小组交流,教师给予恰当的激励评价,并引导学生认识做对比试验的注意事项。[指导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大胆猜想]可燃物、 氧气、温度。[设计实验]利用老师所给用品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组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分析实验现象,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在探究中学会作对比试验。
总结交流 [点评]对学生的结论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并引发出着火点的概念。 [交流反思]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通过简单的实验,从活动中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及时给予激励。
着火点 分析讨论 [课件展示]常见物质着火点[引导分析比较] (1)白磷与红磷、木材和煤的着火点。(2)白磷为何保存在水中?(3)生煤炉时为何先点燃纸 张、木材?[说明]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分析讨论](1)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2)白磷着火点很低,易自燃-保存在水中。(3)生煤炉先点燃纸张、木材引燃煤球是因煤球着火点高。[理解记忆] 培养从表格中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强调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可改变
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 [追问]燃烧需要三个条件,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引导看看实验]P124实验7-1[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观察与思考]图7-4实验装置有何缺陷,如何改进?[观察思考][讨论](1)为什么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 (2)为什么试管中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吗? 使学生养成敢于对实验装置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辩证观点,加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可以直接展示两套不同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评价
燃烧的条件及应用 1、“水中生火”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燃烧需要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创设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2、燃烧条件的利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许多做法都是利用燃烧的条件:1.液体打火机的构造;2.煤炉的燃烧;3.篝火晚会中木柴架起来烧。 [讨论交流]感悟燃烧条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运。进一步感悟燃烧条件越充分,燃烧越旺。 感悟化学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课堂气氛极为热烈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讨论与交流 [引导回忆]我们曾经学习了很多物质的燃烧,有哪些共同特征?[归纳]燃烧的共同特征:[引导定义]通常的燃烧: [追问] “燃烧一定发光、放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对吗? [回忆归纳]C、S、P、镁带、铁丝的燃烧。[讨论交流]燃烧的共同特征:与氧气反应、发光、放热。[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让学生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进一步认识燃烧。 对燃烧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探究 [创设情景]课件展示:火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07年连云港火灾和全国的火灾损失统计。[提出问题]燃烧的发光、放热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使用不当,也会给在我们带来损失和灾难(火灾)。如何停止燃烧?[指导学生实验]以熄灭燃着的蜡烛为例,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想方设法来灭火。[提问]有哪些熄灭烛火方法? [思考]进一步感悟燃烧的功和过,认识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探究的重要性。[合作探究]点燃蜡烛,探究不同的灭火方法和原理。[交流反思]略 让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并使他们树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思想。并激发他们对灭火知识求知欲。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再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针对燃烧的条件,用一句话归纳灭火的原理。[讨论]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归纳总结](1)隔离的可燃物(2)隔绝氧气(空气)(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灭火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讨论竞答 [讨论]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1)油锅着火(2)酒精灯打翻失火(3)森林着火(4)档案室着火2.汉字“灭”怎么写?体现了灭火的什么原理3.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 [思考并回答]略认识(1)水不能熄灭所有的火灾;(2)灭火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讨论发言]感悟我国古代人们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交流反思]着火点不可以改变,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掌握灭火原理,并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帮助学生理解:着火点不能降低。 PPT播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灭火器原理 [活动与探究]设计简易灭火器,并用于灭火。[设问]简易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课件展示]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 [观察思考]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原理。[讨论] 能否用于熄灭档案室的火灾? [观看思考]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让学生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体会学有所用的喜悦。 自制简易灭火器,激发兴趣
调查感知 [课后调查] 校园灭火器种类、适用范围,掌握使用方法 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拓展所学的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延伸 实验探究1: [提出问题] 镁带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吗?[演示]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反思]有哪些新发现? [猜想] [观察思考] [交流反思](1)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二氧化碳不是万能灭火剂。 理解“通常的燃烧”,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认识水、二氧化碳不能熄灭所有火灾,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实验探究2: [提出问题] 高低不同的两只蜡烛,罩上烧杯后:1.哪些蜡烛熄灭?为什么?2.杯底产生什么物质?[讨论交流]对我们火灾中逃生有何启发? [猜想] 多数认为低的先熄灭。[实验验证]……[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理解火灾现场正确的逃生方法和原理,学会自救,能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幻灯片播放 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观察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课堂小结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该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 [归纳总结]回顾归纳; 总结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131页2、3、4、6课后作业:(1)及时巩固。 (2)课后调查研究: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可参考的网站: http://www./ ( http: / / www. / ) http://www.china-/ ( http: / / www.china- / )中国消防网:http://www.china-fire.org/pub/index.htm ( http: / / www.china-fire.org / pub / index.htm ) 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进一步拓展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一些网上课堂网址,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有用知识的习惯。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三个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即着火点)。通常的燃烧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1)隔离可燃物或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三、火灾现场基本的逃生方法与技巧: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创设情景,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本次课前,多次以课本的实验为蓝本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感觉操作困难—白磷在热水中融化且游动而不好控制。于是,我作了如下改进,事先收集好一集气瓶氧气,实验时将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且环保。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不足: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时间的控制,感悟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白磷
红磷
95℃热水
白磷
95℃热水
(内因)
(外因)
(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