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
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
核心知识: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SO2的化学性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恰如其分地评价SO2对人类的影响
2.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知识体系
核心知识:
工业制备硫酸的反应原理以及与工业生产的不同,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不同价态硫之间的转化关系。
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3.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知识体系
核心知识: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1. 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知识体系
核心知识:
从两个方面(自然、人工)产生氮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的转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知识体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核心知识:
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载体,重点是学习氨和铵盐的性质
3. 硝酸的性质知识体系
三、本专题教学指导意见的说明——深广度的把握
1.单质硫没有专门成节学习,而是分散在本单元中。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单质硫的颜色状态、硫与金属(主要是汞)和非金属(主要是氧气)反应属于基本要求,从硫的非金属性和硫元素的化合价认识单质硫的化学性质。
硫与其他金属(如Na、Fe、Cu)的反应,硫与其他非金属(如H2)反应不是基本要求,重点学校可以补充。
硫与碱溶液反应不作要求。
2.“二氧化硫性质与作用”与原人教版内容接近,其中: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认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硫与水、碱性氧化物(如CaO)和碱[如Ca(OH)2]等反应。
还原性和氧化性:从硫元素化合价认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其中还原性仅限于SO2(或H2SO3)与过氧化氢、氯水或溴水的反应,不要增加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氧化性只要求学生知道这是中间价态的特点,不要例举某些反应(如与硫化氢的反应)。
“拓展视野”栏目中“燃煤烟气脱硫”方法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来处理。“调查研究”栏目中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3.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硫酸的制备重点是让学生形成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转化,让学生知道理论上的化学反应与实际工业生产的不同,而不是工业问题的本身。
硫酸制备的流程图可以看成是一个背景材料,交流与讨论所达到的目标是:①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S(FeS2)→SO2→SO3→H2SO4;②理论上的化学反应与实际工业生产中不同这样的基本观点。
重点学校可以继续讨论流程中的“净化”、“热交换器”、“储酸槽”等问题。一般学校只要求三个设备中所对应的三个反应原理。
硫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方程式不要求学生掌握配平方法,但要求知道铁、硫元素的价态,以及负一价的硫被氧化的事实。
4.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氧化硫、硫化氢的制备只要求知道制备的事实和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制备装置等不作要求。
H2S → S的转化,只要求硫化氢溶液与氯水反应的转化关系,而硫化氢与充足或不充足氧气的燃烧反应及其计算不作要求。
“调查研究”栏目中的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5.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
教材中图4-12 氮气与氧气放电实验,实验效果不是很好,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作演示实验,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
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不作要求。
6.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N2和O2的反应需“放电”的条件,N2和H2的反应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说明氮气的稳定的事实,但不宜用结构式来解释。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只要求反应原理。
7.硝酸的性质21世纪教育网
硝酸的氧化性仅限于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以及浓硝酸与炭的反应,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和复杂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
硝酸工业制法要求与硫酸工业制法的要求相同。
二氧化硫
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的通性
(物质类别的角度)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还原的角度)
漂白性、毒性
(特殊的角度)
对环境的污染——酸雨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防治
物理性质
用途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知识体系
硫酸
FeS2(或S)
SO2
SO3
稀硫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
脱水性
氧化性
工业上制硫酸的原理
硫酸的性质
Na2SO4
H2SO4
BaSO4
SO3
SO2
S
H2S
FeS
HgS
H2SO3
Na2SO3
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雷电
NO
NO2
HNO3
空气中N2
化工汽车
空气中N2
NH3
物理性质
NH4+
弱碱性
氯化铵的热分解
铵盐与碱反应
NH3
NO
NO2
HNO3
物理性质
不稳定性、强酸性
强氧化性(浓、稀硝酸与铜反应,浓硝酸与炭反应,钝化)
硝酸工业制法
硝酸的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