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自然界中的元素
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3 = 45分)
1.2008年1月,江南出现了五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天气,特别是南北大动脉中心的湖南,风雪连同冰冻,出现大面积的电力紧张,机场关闭,长短途交通中断。在各种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撒盐”一词,“撒盐”是融雪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融雪剂有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的有机盐,价格较贵,主要用于机场除雪,另一类是工业盐(主要有氯化钠、氯化钾、亚硝酸盐),价格便宜,但是国际上不主张使用融雪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融雪盐,可减少对植物的危害,且可给植物补充养分
B.融雪速度慢
C.融雪盐提高了冰雪的冰点
D.“氯盐”融雪剂能造成土壤硬化贫瘠,其原理是与胶体聚沉有关
2.下列贮存化学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的广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
B.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烧碱溶液放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D.用做感光材料的溴化银贮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3.电解无水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冷却后即为固体镁。下列气体中,镁蒸气可以在其氛围中冷却的是 ( )
A.H2 B.CO2 C.空气 D.O2
4.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冰和干冰 B.Na2O2和Na2O
C .S8和S12 C.I2和I-
5.下列有关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不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6. 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7.为检验亚硫酸钠中是否混有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为 ( )
A.Ba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BaCl2溶液和稀H2SO4 D.BaCl2溶液和稀HCl
8.下列方法不能用于区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是 ( )
A.通入品红溶液 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通入溴水中 C.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9.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减少;②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 )
A.一定含有CO2、H2O,至少含有H2、CO中一种。
B.一定含有H2O、CO,至少含有H2 、CO2中一种。
C.一定含有CO2 、CO,至少含有H2、H2O 中一种。
D.一定含有CO、 H2,至少含有 H2O、CO2中一种。
10.在相同温度压强下的1 LSO2和1 LCl2充分混合后通入加有品红的Ba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
A.溶液褪色 B.产生白色沉淀
C.无现象 D.产生黄色沉淀
11.甲、乙、丙三种溶液各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
A.Br-、、I- Cl - B. Br-、Cl-、 I- D.I-、 Br-、Cl- D. Cl-、I -、 Br-
12.ag金属铜与含bg硝酸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a:b = 8:21,则反应中起酸性作用的硝酸为( )
A.63a/32 g B.b/2 g C.b/63 mol D.63a/64 mol
13.将90 g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Na2O2,Na2O2增重28 g,该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 ( )
A.Na2CO3和NaHCO3 B.Na2CO3和K2CO3
C.Ca(HCO3)2和NaHCO3 D.CaCO3和Ca(OH)2
1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其成分是硝酸钾、碳和硫,火药爆炸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S+2KNO3+3C = K2S+N2+3CO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硫、硝酸钾、碳的质量比为1:2:3。
B.反应中S和KNO3做氧化剂。
C.反应中S和C做还原剂。
D.反应中只有KNO3做氧化剂。
15.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20 g,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后,固体增重35.5 g,等质量的该粉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H211.2 L,这两种金属是 ( )
A.Fe,Mg B.Zn,Al C.Zn,Ag D.Cu,Al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6.已知2Fe3++2I- = 2Fe2++I2;2Fe2++Br2 = 2Br-+2Fe3+
(1)含有1 molFeI2和2 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2 mol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氧化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向原溶液中通入3 molCl2则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含amolFeI2和b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cmolCl2,当I-、Fe2+、Br-完全被氧化时c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化工厂常用氨气来检验氯气是否泄漏,于是他们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该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可用药品有:a.二氧化锰 b.浓盐酸 c.浓氨水 d .氯化铵 e.碱石灰 f.浓硫酸
g.饱和食盐水 h.NaOH 固体 i.消石灰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实验室制备氨气有多种方法。通常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装置A 烧瓶内的固体可选用_______________(填上述给定药品的序号)。
( 2 )装置E 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装置D 中盛装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
( 4 )通人B 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的较长、右边的较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 )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 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壁上凝结成白色固体,将该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已知,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3C12+2NH3 = N2+6HCl,如果氯气过量,一种产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与NH3 相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快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是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12.8 g铜跟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铜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D 6.D 7.D 8.B 9.D 10.B 11.A 12.A 13.A 14.B 15.B
16.(1)I-、Fe2+ 1 mol 、2 mol
(2)I-、Fe2+、Br 1 mol、3 mol、1 mol
(3)3(a+b)/2
17. (1)2NH4Cl +Ca(OH)2CaCl2+2NH3↑+2H2O h、e
(2)MnO2+4HCl(浓)MnO2+Cl2↑+2H2O
(3)饱和食盐水 干燥氯气
(4)氨气比较轻,氯气比较重,如此装置可形成逆流,让氨气和氯气充分反应
(5)c(Cl—)>c(NH4+ )>c(H+)>c(OH—)
(6)NH3+3Cl2 = NCl3 +3HCl
18(1)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2)3Cu+8HNO3(浓) = 3Cu(NO3)2+2NO+4H2O
(3).加入稀硫酸后,硫酸电离的H+与原溶液中的NO3-又组成了具有强氧化型的稀硝酸,稀硝酸再跟过量的铜反应产生气体,化学方程式同(2)。
(4)0.65 mol;41.2
1 mol、3 mol、1 mol
w.w.w.k.s.5.u.c.o.m
www.《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题
A卷 基础强化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下列3种气体:①硫化氢 ②二氧化硫 ③汽油,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全部都是
2.金刚石、石墨、C60性质有所不同,是由于( )
A.构成原子不同 B.原子的各自排列方式不同
C.具有不同的几何外形 D.硬度不同
3.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
A.加入氢氧化钠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法 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
4.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讲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
A.CO B.NO C.N2O5 D.NO2
5.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A 2NaCl熔融 2Na+Cl2 B MgO+H2 Mg+2H2O
C Fe3O4+CO 3Fe+4CO D 2HgO 2Hg+O2
6.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生成Cu(NO3)2和NO气体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7.密度为0.91 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设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8.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H4)3PO4、(NH4)2HPO4和NH4H2PO4溶液各200mL,与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需要的体积比为( )
A.3:2:1 B.1:2:3 C.1:1:1 D. 2:3:4
9.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
A.1/4 B.3/4 C.1/8 D.3/8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H2O+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3-=Cu2++2NO↑+H2O
二、填空或推断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11.根据下图所示的A、B、C、D、E 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按如下关系填写相应的物质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当A是气体单质时,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_,由D 生成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当A是固体单质时,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由E 生成C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2.黑火药的成分是硝酸钾、硫磺、木炭。当加热或点燃时会发生剧烈反应而爆炸。生成物中硫元素变为最低价,碳、氮两元素均变成空气中常见的气体。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0.1g KNO3完全反应时,被它氧化的碳为 g。
(3)当爆炸时,常闻到一种刺激性气味,简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
(4)分离黑火药中三种成分的方法是将黑火药溶于水,过滤,蒸发滤液得 。将滤纸上的物质溶于 ,过滤,滤纸上的物质是 。
1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A(干燥气体)NO2 b(液体)
A NO2 水
B CO2 4mol/LnaOH溶液
C Cl2 饱和NaCl溶液
D NH3 1mol/L盐酸
(1)选项_____________(填A、B、C、D)为何不满足要求_____________.
(2)能形成图示喷泉实验的气体和液体甚多,它们需满足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气体和________液体。
B卷 能力提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现有25mL 2mol/L的Na2CO3 溶液和75mL 1mol/L的稀盐酸,①将Na2CO3溶液缓缓滴加到盐酸中 ②将稀盐酸缓缓滴加到Na2CO3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气体情况是( )
A. 均为0.84L B. 均为0.56L C. ①>② D. ①<②
2.从海水里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反应是( )
A.2NaBr+Cl2=Br2+2NaCl B.2KI+Br2=I2+2KBr
C.2H2S+SO2=3S+2H2O D.Cl2+H2O=HCl+HClO
3.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 )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坏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4.关于碳酸氢钙的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加热浓缩结晶的方法,不能从溶液中得到固态碳酸氢钙
B.碳酸氢钙在270℃时开始分解,有气态二氧化碳释出
C.碳酸氢钙的溶液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碳酸钙在碳酸中溶解可形成碳酸氢钙溶液
5.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
A.
B.
C.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答: 。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7.在1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表示加入的混合物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试计算:
(1)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 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 L。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 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 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 L。
《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题(二)参考答案:
A卷
1.D解析:上述3种气体本身属于大气的污染物,即一次污染物。硫化氢还原性很强,易燃烧、氧化转化成二次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进一步被氧化成硫酸,增加酸雨的酸度。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剧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上述3种气体都可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2.B解析:金刚石、石墨、C60三者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构成原子完全相同,只是其内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才导致它们结构不同,进而性质不同。
3.C解析: NaCl和NH4Cl两种物质中都含Cl-,所以加AgNO3或加酸都起不到分离的作用,加入NaOH,只能鉴别NH4Cl和NaCl,而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利用铵盐的不稳定,选用加热法。
4.C解析:题目中所给氧化物都是酸酐,而所给选项中CO、NO、NO2 都是不成盐氧化物,只有N2O5 是硝酸的酸酐。
5.B解析: 镁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能在氮气或CO2气体中燃烧。不易与冷水反应,可与热水反应,甚至在高温时还可以在水蒸气中燃烧。因此,镁不可能用氢气或CO等还原剂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6.B解析:在上述反应A、C中HNO3使指示剂变色,与弱酸盐反应均表现出酸性.在B、D中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并且在B项中又有Cu(NO3)2和水生成,说明此反应中HNO3还表现出酸性.
7.C解析:取1体积氨水用1体积水稀释,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5%<=1/2×25%=12.5%,上式将水的密度1 g·cm-3换为氨水的密度0.91 g·cm-3,得出不等关系式,无需运算便可得出结论。
8.C解析:该题的严重干扰选项是A,很多同学不加思索的快速的选了A。同学们都把解题的重点放在了NH4+与OH-的反应了,却忽略了H+也消耗OH-这个事实了,全面考虑该题选C。
9.C 解析: NO和O2 反应生成NO2 ,NO2 溶于水又会生成NO。
2NO+O2 =2NO2 …………①
3NO2 +H2O =2HNO3 +NO…………②
将①②两方程式合并成4NO+3O2 +2H2O =4HNO3 等体积混合,余O2 1/4体积,原混合气2体积,余气为原气1/8。
10.B解析:在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时,应该按不足量的物质的组成来写,A选项中的Ca2+与OH-离子物质的量比应该为2∶1;B项考察铵盐的性质,该离子方程式正确;C项中氢氧化镁为难溶物,不应拆开写;D项没有配平。
11.解析:由题中所给的转化关系得知:B为氢化物.B(AHx)经过两步反应,可以被氧化成D,说明A元素有多种价态,D能与水反应得E,E又能与Cu反应得氧化物C,则E一定为氧化性酸,依题意,应为硝酸或浓硫酸,由此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NH3;NO;HNO3; 3NO2+H2O=2HNO3+NO
(2) S;H2S;SO3; Cu + 2H2SO4 CuSO4+SO2↑+2H2O
12.(1)2KNO3+3C+S=K2S+N2↑+3CO2↑(2)1.5(3)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SO2气体,此外还有噪声、粉尘等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且有时引发火灾,造成意外伤害事故(4) KNO3;CS2;碳
13.(1)A、C;前者与水反应后生成NO,溶液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后者气体不溶于液体.(2)①气体易溶于液体②气体与液体反应(无新气体产生);Cl2和NaOH溶液。
解析: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并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烧瓶内。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B和D正确.NO2气体虽也易溶于水,但同时产生NO气体:3NO2+H2O =2HNO3+NO,即使会出现“喷泉”现象,但烧杯内的水只会部分进入烧瓶内,不会几乎充满烧瓶。
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氯气,所以选项A和C错误。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知;当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反应(一般无新气体产生)即可形成“喷泉”,例如:Cl2和NaOH溶液等。
B卷
1.C解析:虽然都是Na2CO3与盐酸反应,但滴加顺序不同,结果产生的CO2的量不一定相同。
①将Na2CO3溶液滴入盐酸中,刚开始盐酸过量:
Na2CO3 +2HCl=2NaCl+CO2+H2O
应按盐酸的量计算气体体积:V1=22.4L/mol×0.075mol×1/2=0.84L
②将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反应分两步:
Na2CO3 +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生成的CO2用第二步余下的盐酸计算:V2=(0.075mol-0.05mol)×22.4L=0.56L
所以V1>V2
2.C解析:在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反应中,反应物中Br-被氧化,BrO-3被还原,最后都生成Br2。也就是在此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为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溴),而且都被还原和氧化成同一价态物质。在4个答案中,只有C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为不同价态同一元素(硫),最后都生成单质硫,两者原理最相似。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些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物质后的颜色变化及一些酸、碱的物理性质。要注意审题,一开始纸蝴蝶为白色的,而石蕊本身的颜色为紫色的,故A、D不符合题意; 虽然氢氧化钠溶液遇见酚酞变红,但氢氧化钠溶液不挥发,无法和蝴蝶上的指示剂作用, C也不符合题意;而氨水具有挥发性,符合题意。
4.B 解析:对溶液中Ca(HCO3)2加热(低于100℃),Ca(HCO3)2即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CO2↑+H2O,A正确、B错;碳酸氢钙的溶液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正确;根据CaCO3+CO2+H2O=Ca(HCO3)2,可判断D正确。
5.C解析:A方案虽然步骤少,但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污染空气。另外消耗原料也多,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B方案步骤烦琐,用原料种类多,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C方案步骤较少,节约原料,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D方案用原料较多,在第一步还会产生大量的SO2,气体,污染空气,又浪费原料,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6.(1)反应前先用小火加热烧瓶,B、C、D瓶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水会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2H2SO4+C2H2O+2SO2↑+CO2↑
(3)A:无水硫酸铜。检验H2O B:品红溶液。检验SO2 C:酸性KMnO4溶液。SO2 D: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不褪尽。(或不褪色,或不褪成无色)。
7.(1)5.0 mol/L (2)15.68 (3)16.8
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34.4 g混合物和100 m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n(NaOH)=n(NH3)==0.5 mol
c(NaOH)==5.00 mol/L
(2)当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时,需要和150 mL该浓度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而V(NaOH)=140 mL,说明固体过量,所以
V(NH3)=n(NH3)×22.4L/mol=n(NaOH)×22.4L/mol=5 mol/L×0.14 L×22.4 L/mol=15.68 L。
(3)同理当V(NaOH)=180 mL时,说明NaOH过量,则固体51.6 g完全反应,则:
V(NH3)=16.8 L
备用题目:
1.浓HNO3常呈黄色的原因是( )
A.浓HNO3易分解产生NO B.浓HNO3中混有Fe3+
C.浓HNO3易分解产生NO2 D.浓HNO3易氧化单质硫
解析:浓HNO3常因见光或受热分解而呈现黄色,HNO3分解产生的NO2又溶于此硝酸中,而不是浓HNO3混有Fe3+等杂质引起的,并且浓HNO3氧化单质S产生H2SO4,并不是浓HNO3本身出现黄色的原因。
答案:C。
2.为实现中国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
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碘单质可使淀粉变蓝色,用于碘的检验)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解析:根据题意及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实验除需提供食盐样品外,还应供给水、淀粉、I-及H+等。能满足上述要求的选供物质有①自来水、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醋。但自来水中含有Cl2、HClO等氧化性物质,易将I-氧化为I2,造成判断失误,故自来水不能使用。碘化钾淀粉试纸能提供I-及淀粉,根据简单性原则,淀粉可以省略。食醋的主要成分是含3%~5%醋酸的溶液,既含H2O,又含H+,一举两得。
答案:B
3.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解析:建筑装饰材料属于长期使用的材料,其不易生锈、密度小;强度高等性质有利于建筑物的长久安全使用。但建筑材料没有必要要求导电性好,相反,建筑装潢材料导电性好不利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为它导致建筑物遭雷击。
答案:B
4.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 O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下测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
解析:(1)通入的O2与NO发生反应生成NO2:
①2NO+O2 =2NO2
所以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生成的NO2溶于水:
②3NO2+H2O =2HNO3+NO
①②两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③4NO+3O2+2H2O =4HNO3
气体被消耗,所以又会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V(NO)∶V(O2)≠4∶3,故最后有气体剩余,不论剩余NO还是O2,都为无色气体,这是看到的第三个现象。
(2)设1.5 mL O2全部参加反应,由(1)中③知:
V反应(NO)=V反应(O2)×4/3=1.5 mL×4/3=2.0 mL
而NO的总体积是3.0 mL,故剩余NO气体1.0 mL。
答案:(1)①通入O2,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②试管内液面升高③最后试管内剩余一种无色气体
(2)NO 1.0 ml
www.
w.w.w.k.s.5.u.c.o.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