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达标训练化学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达标训练化学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9-15 18: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章第1节 课题名称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一)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了解分离与提纯的含义、一般原则。掌握其基本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 重点:过滤、结晶、蒸馏等实验方法的原理与适用范围。难点:综合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与提纯的实验设计。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分离与提纯的含义:1、物质的分离是将两种或多种物质的 彼此分开,得到几种 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 而得到 的过程。二、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 的差异进行的,常见的分离方法有 、 、 、 和 。 1、过滤:两种混合物中,一组分可溶于水,一组分难溶于水,可以先加适量水 混合物,然后 ,再将滤液 得到可溶解的组分。2、结晶:两种混合物中,两组分都可溶于水,且 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以参照两种物质的 ,利用 、 的方法分离。3、蒸馏: 称为蒸馏,它适合于分离 的液体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体中 或 的杂质。
精讲互动:一、分离与提纯实验操作要点1、过滤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的是 与 紧贴无气泡;二低指的是 低于 , 低于 ;三靠指的是 与 相靠, 与 相靠, 与 相靠。2、加热蒸发操作主要用到的仪器有 、 、 和 。点燃酒精灯加热时,要用 不断搅动液体,防止因 而造成液滴飞溅。当 时停止加热。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3、结晶有 和 两种,前者适用于 的固体物质。后者适用于 的固体物质。通过结晶得到的晶体可能含有杂质,将晶体溶解再次重复结晶以得到更纯的晶体的操作叫 。4、课本蒸馏实验装置图,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 ,仪器可分为三个部分,从左到右分别是 装置、 装置和 装置。操作时有以下注意事项:(1)在蒸馏烧瓶中放入少量碎瓷片,防止 。(2)温度计水银球的上缘应与 位于同一水平线上。(3)蒸馏烧瓶中盛放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 进,从 出。(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 。二、请设计含氯化镁和泥沙的粗盐的提纯方案。总结:提纯的过程涉及到除杂,除杂应注意四个原则和三个必须。四个原则:(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3)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三个必须(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或适量;(2)过量试剂必须除尽;(3)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
达标训练:1、除去下表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A铜粉铁硫酸铜溶液B生石灰碳酸钙稀盐酸C氧气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D稀硝酸硫酸硝酸钡溶液2、用Na2CO3,、BaCl2和HCl溶液作试剂,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2+ 和SO42-,每种试剂不能重复使用,提纯过的溶液中除了Na+ ,Cl-, H+ 和OH-外,不能有任何其他离子,加入试剂的顺序为( )A、Na2CO3 HCl BaCl2 B、BaCl2 HCl Na2CO3 C、Na2CO3 BaCl2 HCl D、BaCl2 Na2CO3 HCl3、对以下几种物质进行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请选择合适的试剂。(1) CO2(CO),可选 。(2) CO(CO2),可选 。(3) NaOH溶液(Na2CO3),可选 。(4) Cu(CuO),可选 。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1节 课题名称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一)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会做过滤、蒸发、蒸馏及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相关基本题型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优化探究》第五、六页,第九页蒸馏部分
精讲互动:1、课本课后习题2、《优化探究》第7、8页活学活用3、《优化探究》第8页基础巩固演练
达标训练:高效作业(一)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1节 课题名称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二)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掌握萃取、分液这两种物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重点难点 重点:1、萃取、分液的原理与适用范围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难点:各种分离提纯方法的综合运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二、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4、萃取:利用物质在 的溶剂中 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萃取时,在液态混合物中加入的溶剂称为 。 选用的萃取剂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条件: ① ② 5、分液是把 分离开的操作方法.例如,汽油与水的分离,就采用 方法加以分离.分液使用的仪器是 .注意事项:① 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 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 ,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② 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 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 口放出,上层液体从 口倒出。6、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精讲互动:一、简述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的方法。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如:HNO3中混有H2SO4,可加入 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如: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可加入 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如ZnSO4溶液中混有CuSO4,可加入 4. 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如: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 的试管: 。 5. 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如:CuO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可把混合物放在氧气流中加热,使C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6. 吸收法:即把混合气体通过某溶液,使其中杂质被吸收。如:CO中混有少量CO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 ,CO2被吸收而除去:
思考:为什么最好不用Ca(OH)2溶液? 7. 溶解法:即往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液将杂质溶解而除去。如:Cu里混有少量CuO,可往其中加入 ,CuO溶解过滤而除去:
达标训练:1、指出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的操作方法1) 分离AgCl和NaCl的混合物 2)从食盐水中得到较纯净的食盐固体
3) 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得到较纯净的KNO3
4) 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5)分离NaCl和碘的固体混合物
6)分离CCl4和水的混合物 7)提取溴水中的溴 2、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应选择的试剂与操作方法是什么?3、 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可以除去Fe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CuSO4 ( )
A.Zn B.Fe C.Cu D.Mg4、 若制取的H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和水蒸气,应先将气体通过 除去 ,再通过 即可。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1节 课题名称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二)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学会利用萃取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优化探究》第9页
精讲互动:《优化探究》第10页活学活用《优化探究》第10页基础巩固演练
达标训练:《优化探究》高效作业(二)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2节 课题名称 物质的量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初步学会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的关系。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物质的量1、在化学上引入物质的量将 与 联系起来,符号为 ,单位为 (简称为 ,符号为 )。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 ,符号为 ,近似值为 。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集合体为 。二、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1、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2、1 mol HCl与1 mol H2O 所含分子个数是否相等?所含H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精讲互动: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2)1 mol西瓜。( )(3)摩尔是常用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4)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 )(5)阿伏加德罗常数NA约等于6.02×1023。( )(6)阿伏加德罗常数NA在数值上约等于6.02×1023。( )(7)1 mol任何物质中都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8)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总结:(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理解为物质的数量或物质的质量,使用时不能有任何增减。(2)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如我们可以说1 mol H2O、2 mol电子,但我们绝不能说1 mol苹果、1 mol人。(3)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要用化学式指明微粒名称。如可以说1 mol H,1 mol H+,但不能说1 mol氧,1 mol氢。(4)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为NA,近似数值为6.02×1023,单位为 mol-1。二、同一物质中,不同粒子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以H2O为例,1个水分子中含有 个H、 个O,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6.02×1023个H2O中,则含有 个H、 个O,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1 mol H2O中含有 mol H、 mol O、 mol 质子、 mol 电子.小结: 练习: 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物质的量。(1)0.5 mol H2O中的水分子数 ,氢原子数 。(2)1 mol Na2SO4中的Na +数 ,氧原子数 。(3)1.204×1024个 H2SO4的物质的量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 。(4)6.02×1024个 H2SO4中的 H+数量与 mol HCl中的 H+数量相等。总结:熟记N=n·.NA, n =N/ NA,,NA=N/ n是做好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的关键。
达标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含有这个数目粒子的物质一定是1 mol。 B、1 mol H2SO4中含有2 mol氢和4 mol O。 C、1 mol H2O中约含有6.02×1024个电子。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2、与 0.3 mol H2SO4中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0.3 mol HCl B、0.1 mol H3PO4 C、3.612×1023个 HNO3 D、0.3 mol CH4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2节 课题名称 物质的量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能知道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弄清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会对有关概念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 摩尔质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摩尔质量,符号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或 。2、规律: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m = ; n = ; M =4、铁的摩尔质量是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 CO2的摩尔质量是 NaCl的摩尔质量是 SO42–的摩尔质量是
精讲互动:一、讨论总结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二、在使用摩尔质量时应注意的事项:(1)摩尔质量与1 mol粒子的质量含义不同,但有一定的联系.例如,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mol-1,1 mol H2SO4的质量是98 g.(2)当摩尔质量的单位取“g·mol-1”时,其数值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式量数值相等,但物理意义、单位都不同.在计算或使用时要注意区分.(3)对纯净物而言,其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例:M(CuSO4·5H2O)=250 g·mol-1离子的摩尔质量的表示方法为:M(OH-)=17 g·mol-1 , M(Fe3+)=56 g·mol-1三:例题解析见课本第8页例题四、说出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2H2 + O2 = 2H2O各物质的质量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小结:
达标训练:1、 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A.1 mol OH- 的质量为17g 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C.金属铁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 2mol金属钠的质量等于46g.mol-12、0.5mol H2SO4的质量是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 34g NH3的物质的量是 1.204×1023个CO2分子的质量是 1个氧原子的质量大约是 3、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4、19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 mol Cl-,则ACl2的摩尔质量是____,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ACl2的化学式是______。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2节 课题名称 物质的量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1.物质的量相关概念题及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2.摩尔质量相关计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优化探究》第11页
精讲互动:1、《优化探究》第12页活学活用2、《优化探究》第12页基础巩固演练
达标训练:高效作业(三)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2节 课题名称 气体摩尔体积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3课时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掌握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性质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重点难点 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1、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 、 、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物质可以呈现 的状态。2、从微观上考察,物质是 、 或 的聚集体。3、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存在不同的聚集状态?4、当外界条件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 、 和 决定。5、气体的摩尔体积(Vm)(1)定义 : (2)符号: (3)单位 (4)定义式: 注意事项气体的摩尔体积研究对象是气体,可以是纯气体或者是混合气体,但不是固体或液体;研究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标明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摩尔体积有无数个数值,在标准状况下 Vm =22.4 L/mol
精讲互动:1、(判断正误)①、33.6 L H2 的物质的量是1.5 mol②、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是22.4 L ;③、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1 mol某气态物质的体积约为22.4 L ,则该状态一定是、标准状况2、如果用V 表示气体的体积,n 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Vm 表示气体的摩尔体积,他们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3、标准状态下,0.1 mol H2的体积是多少?4、标准状态下,44.8 L CO2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质量是多少? 5、标准状态下,一定量的 CO2 中含6.02×1023 个氧原子,则 CO2 得体积是多少?注意事项:运用n =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①气体;②标准状况,而 n== 则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
达标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mol O2和1mol H2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在标准状况下,1molH2和1mol H2O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在标准状况下,22.4 L N2中所含电子数为14 NA2、在标准状况下,至少需要多少体积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才能生成18g水?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2节 课题名称 气体摩尔体积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学会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优化探究》第13页
精讲互动:《优化探究》14、15页活学活用《优化探究》15页基础巩固演练
达标训练:高效作业(四)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2节 课题名称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4课时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通过计算掌握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三者的关系,能够用物质的量浓度处理具体问题掌握物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1、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为 _____ ,常用的单位是 _________。公式为 ____________。2、练习:(1)将20 g的NaOH 固体溶于水配成500 mL的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欲配制1 mol·L-1的CuSO4溶液100 mL,需要胆矾(CuSO4 · 5H2O)的质量为 g
精讲互动: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气体A(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g·mL-1,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2、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0.20 mol·L-1 B. 0.40 mol·L-1 C. 0.25 mol·L-1 D. 0.50 mol·L-13、1 L 2mol/L的MgCl2溶液中,Mg2+ 和Clˉ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 Mg2+ 和Clˉ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 __ 、______ ___ 4、1 L 3 mol/L的NaCl溶液,从其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如果将这10 ml溶液加水稀释至1 L,这1 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总结:对溶液进行稀释的时候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也就是;根据公式: c(稀) × V(稀)= c(浓)× V(浓)5、有关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某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特别提示: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
达标训练:1. 在100 mL,0.1mol·L-1的NaOH溶液中,所含的NaOH的质量为( )A. 40g B. 4g C. 0.4g D. 0.04g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58.5g NaCl固体溶进1L水中,所得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1 mol/LB.把58.5g NaCl固体溶进水得到1L溶液,所得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C.标准状况下,把2.8L HCl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25 mol/LD.1000ml 2.5 mol/L的NaCl溶液Cl-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250ml 5 mol/L的AlCl3中Cl-的浓度3. 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Cl-的浓度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1的NaCl B. 75 mL 2 mol·L-1的NH4ClC. 150 mL 2 mol·L-1的KCl D. 75 mL 1.5 mol·L-1的CaCl24. 在V 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W g Al3+,这种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 5、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是1.84 g/cm3,计算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2节 课题名称 物质的量浓度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溶液配制相关计算及误差分析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优化探究》第15页
精讲互动:《优化探究》第16、17页活学活用《优化探究》第117页基础巩固演练
达标训练:《优化探究》高效作业(五)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2节 课题名称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二)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5课时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溶液配制过程的误差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操作技能。难点:溶液配制过程的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容量瓶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准确控制溶液的 ,实验室使用 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 2、容量瓶由 和 两部分组成。瓶身上有三个需要注意的标记,分别是 、 和 。容量瓶不能用作 或 的容器,热的溶液需 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3、容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先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资料 P32 )所用仪器: 配制步骤: → → → → → → → →
精讲互动:一、误差分析根据公式cB=nB/V,请思考以下操作对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影响,用以下三个选项回答。(A. 无影响 B. 浓度偏小 C. 浓度偏大)①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剂,没有干燥就进行实验。( )②称量溶质时,托盘天平左右托盘的物品放反。( )③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溶质时,用力过猛,一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④转移时,少量液体溅出容量瓶。( )⑤转移完毕后,没有洗涤操作直接加水定容.( )⑥定容时加水不小心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 )⑦定容后对容量瓶内溶液上下颠倒摇匀,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 )⑧当摇匀后凹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加水至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⑨配制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事先用1 mol·L-1的NaCl溶液润洗50 mL的容量瓶。( )⑩配制NaOH溶液时,溶解后,未冷却将较浓的NaOH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总结:1. 误差分析的关键是把握公式:cB=nB/V, nB 偏小则cB偏小,反之偏大;V偏小则cB偏大,反之偏小。2. 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一定要注意容量瓶的规格。(460 mL的体积只能选500mL的容量瓶)
达标训练:1、 精确配制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面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选择容量瓶时,选用500mL的容量瓶B.称量时,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纸上C.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少量水溶解D.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E.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未干燥的容量瓶中2、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配成500 mL溶液 B、称取12.0g胆矾,加入500 mL水 C、称取8.0g硫酸铜,配成500 mL溶液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的误差分析 (填不变.偏高.偏低)A 在托盘天平上称取12.4gNaOH时,误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B 称取的NaOH 已经潮解 C 溶质溶解时放热,溶解后将溶液迅速地转移到容量瓶,洗涤,定容 D 转移时,将NaOH 液滴掉在容量瓶外 E 配制时,未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F 定容时,未将水滴加到标线 G 定容时俯视 H 定容时,盖好瓶塞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再加蒸馏水使液 面达到刻度处 I 配制好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1-2节 课题名称 第一章1-2节复习课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型 复习课 主备课人 吕杨
重点难点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离子的检验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分离与提纯的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和用具应用举例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和分液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SO42-Cl-
精讲互动:过滤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蒸馏操作中需注意的问题: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蒸发与蒸馏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萃取剂的选择条件:6、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四原则:三必须:
达标训练:见《优化探究》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一章第1-2节 课题名称 第一章第1-2节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型 复习课 主备课人 吕杨
学习目标 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物质的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 符号:_____阿伏伽德罗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似值: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量、微粒数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摩尔质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 符号:_________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物质的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____________相关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 关系式:____________浓溶液的稀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哪些仪器?若读数不准会给结果带来什么误差?没有把冲洗烧杯的液体一并转入容量瓶( )溶液配好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又加水至液面与刻线相切( )定容时,俯视液面( )定容时,仰视液面( )将未冷却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后,马上定容( )将烧杯中的液体转到容量瓶时,有溶液溅出( )加水超过刻度线( )用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砝码有油污( )
精讲互动:将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连成网络图: 标况下气体体积(L)物质质量(g) 物质的量(mol) 粒子数(个)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
达标训练:见《优化探究》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第1节 课题名称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对常见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掌握其应用
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物质的分类1. 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可分为 物质、 物质和 物质。2. 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可分为 、半导体和 。 3.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分为 物质、微溶性物质和 物质。二、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C2H5OH)、水、硫酸铵、铜、碘酒、食盐水、碘(I2)、石墨。请将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精讲互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盐Na2SO4 钾盐K2SO4 硫酸盐K2CO3 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 单质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纯净物 酸 两性氧化物 化合物 碱物质 盐 混合物思考: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的优点分别是什么?
达标训练:1、下列物质按物质组成,那些是混合物,那些是纯净物?煤、石油、冰水混合物、液态空气、液氧、氨水、液氨、2、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3、对下列盐进行分类:NaCl、 CaCO3、KHCO3、Cu2(OH)2CO34、①从Ca、H、O、S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酸: 碱: 盐: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②观察所写的化学式,选择出相互间能反应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以上所写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哪一种?④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呢?⑤化学反应还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呢?5、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SO2+H2O = CO2+ 2NaOH==Na2O+H2O== FeO+2HCl===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对应的酸。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碱。7、NH3.H2O是一种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它易溶于水、易分解、向其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从物质化学性质方面来看,下列物质中可以与NH3.H2O归为同一类的是( )A、NaOH B、H2SO4 C 、CaCO3 D、H3PO4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1节 课题名称 分散系及其分类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分散系, ____________叫做分散质,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分散剂。例如,在NaCl溶液中________是分散质,_________是分散剂。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他们之间有_____种组合方式。请分别举例。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将分散系分为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分散系的稳定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叫做 。实验室可以利用 来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具有 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因而常用于净水。
精讲互动:二、分散系及其比较1、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外观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鉴别典型实例2、胶体的性质及及其应用a.丁达尔效应b.布朗运动c.电泳d.胶体的聚沉3、胶体的净化4、胶体的制备
达标训练: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质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 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2、能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是( )A.丁达尔效应 B. 是否可以透过滤纸 C. 是否有颜色 D. 静置,看是否有沉淀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B.在河流入海处容易形成三角洲C.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子的墨水容易堵塞D.溶液中通入一束光线没有明显现象,胶体中通入一束光线有一条明显的光带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 二章第 1节 课题名称 物质的分类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的应用以及胶体的性质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的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课本P29习题 (1)展示交流(2)发现问题
问题精讲:1、2、3是有关物质的分类法的习题。做这类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要明确混合物、纯净物、酸、碱、盐、氧化物等概念。5、6、7是有关分散系的习题。做这类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以及各自的特征。尤其要关注胶体这类分散系的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归纳解题方法技巧
针对训练 《优化探究 》高效作业(七)1、3题是关于物质分类法的习题。2是关于三种分散系的区别的习题。5是基本概念题。4、6、7是关于胶体的性质的应用的习题。8、9、10是关于胶体的性质的应用的拓展性试题。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2节 课题名称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学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重点难点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1、电解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电解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2、电离:电解质在 或 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3、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式:NaOH NaClH2SO4Mg(NO3)2Na2SO4
精讲互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理解这两个概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Cu ②盐酸 ③乙醇 ④ 固体NaCl ⑤ 石墨 ⑥熔融BaSO4 ⑦H2O ⑧干冰 ⑨CaCO3 ⑩ NaOH溶液 氨水 氨气 NH3 ·H2O CO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酸、碱、盐练习:NaHSO4溶液能够电离出H+,NaHSO4属于酸吗?
达标训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稀硫酸     B、熔融氢氧化钠
  C、乙醇      D、SO2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Na2SO4 B. HCl C. Ba(OH)2 D. NH3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的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态氯化钾4、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则溶液的导电能力()A、逐渐变小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增大 D、先变小后变大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B、溶于水之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是硫酸钡属于电解质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NO3固体不导电,所以KNO3不是电解质B、NaOH溶液导电,则NaOH是电解质C、纯净的H2SO4液体不导电,所以它不是电解质D、CaCO3 难溶于水,但融化状态下可以导电,所以CaCO3 是电解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 2 节 课题名称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__ 第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会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并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重点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课本P33 习题1、3、4、8、11。(1)展示交流(2)提出问题
问题精讲:1、3、11是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性习题。解答这类习题,重点在于深刻理解这组概念的内涵。4、8是关于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的习题。解答这类习题,重点在于掌握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归纳解题方法技巧
针对训练 《优化探究》高效作业(八)有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和性质的习题:1、3、5、6、8、10有关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的习题:2、4有关酸、碱、盐的判断的习题:9有关溶液性质的计算题:7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2节 课题名称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能解决离子共存的问题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1-32)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 的形式存在,所以 叫做离子反应。二、 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以CuSO4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来说明) 离子方程式书写“拆分原则”:① 弱酸弱碱不拆 ② 沉淀不拆 ③气体不拆 ④ 单质不拆 ⑤ 氧化物不拆 ⑥易溶、易电离的拆
精讲互动:三、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 NaOH溶液与稀盐酸 (2) KOH溶液与稀 H2SO4 (3) Ba(OH)2溶液与稀 H2SO4 (4)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 (5)Ca(NO3)2溶液与K2CO3溶液 总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某一特定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还能表示 。四、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五、离子共存问题练习: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Na+ Ba+ Cl- SO42-K+ SO42- NO3- OH-H+ NH4+ Fe3+ SO42-H+ Cl- CO32- NO3-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审题时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无色溶液中不能有有色离子,还要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的离子)练习: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Cu2+ SO42- OH- K+Fe3+ NO3- Cl- H+K+ CO32- Cl- H+ H+ Na+ Cl- SO42-
达标训练: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KOH溶液与NH4Cl溶液 (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 (3)CO2与澄清石灰水 (4)Zn与CuSO4溶液 (5)Na2O与盐酸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l2 + 2 OH-=Cl- + ClO-+H2OB、把金属铁放入稀中反应: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D、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 + + OH- = H2O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 2 节 课题名称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且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课本P34习题5、6、10 (1)展示交流(2)提出问题
问题精讲:5、10两题实质上考察了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能表示一类化学反应。6题是关于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解答这类习题,一定要清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原则:该拆的拆,不能拆的保留化学式。还要关注产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归纳解题方法技巧:
针对训练 《优化探究》高效作业(九)有关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题:1、3、4、6有关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相互转换的习题:2、5、7、8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习题:9有关离子反应的试验探究题:10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 2 节 课题名称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共存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解答有关离子共存的习题
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共存的判断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课本P33 习题1、2、7、9(1)展示交流(2)提出问题
问题精讲:1、2是关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习题。解答这类习题,一定要熟读课本,深入理解。7是关于离子共存的判断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明白离子间发生反应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9是判断溶液中反应能否发生的习题。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归纳解题方法技巧
针对训练 《优化探究》高效作业(十)有关离子共存的习题:1、2、4、5、6、9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习题:3、7、8有关离子检验的实验探究性习题:10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3节 课题名称 氧化还原反应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特征和本质以及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重点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本质以及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在反应 H2+CuO==Cu+H2O中,CuO失去氧发生____反应,H2得到氧发生____反应,在反应2Mg+O2==2MgO中,镁得到氧发生____反应,氧气失去氧发生____反应。所以,在一个反应中,有物质失去氧,同时有物质_____ 。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_____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 。
精讲互动:氧化还原反应:特征(或判断依据): 练习: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O + CuO = CO2 + Cu B. 4HCl+MnO2 △MnCl2+2H2O+Cl2↑ C. NH4Cl + NaOH = NaCl + NH3↑ + H2O D.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本质: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 (以氧化还原反应H2+CuO==Cu+H2O为例理解)(化合价用“升高”或者“降低”描述,电子用“得到”或者“失去”描述)a、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 , 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 , 电子的反应。b、氧化剂: 反应中 电子(化合价 )的物质 ,具有 性常见的氧化剂有 还原剂:反应中 电子(化合价 )的物质, 具有 性常见的还原剂有 c、氧化产物: 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 后的生成物。联系: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剂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剂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简记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练习:H2 + CuO = H2O + Cu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2FeCl2 + Cl2 == 2FeCl3中,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2KClO3 == 2KCl +3O2↑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4 HCl + MnO2 △MnCl2 + 2 H2O + Cl2↑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双线桥法a、单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号起止所指的均为同一种元素。b、线上标出得失电子的情况及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还原等内容。书写步骤:①标化合价,找变价 ②画线桥: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起止为同一元素。③写数目:电子转移的数目用a×b e- 的形式(a表示得失电子的原子数,b表示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④检查:得电子总数 = 失电子总数 = 转移的电子数练习:用双线条法分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标出得失电子的数目。① H2 + CuO = H2O + Cu② 2KClO3 == 2KCl +3O2↑③ 2FeCl2 + Cl2 == 2FeCl3④ 4 HCl + MnO2 △MnCl2 + 2 H2O + Cl2↑
达标训练:用双线条法分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标出得失电子的数目,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1、 Zn + H2SO4 == ZnSO4 + H2↑ 2、2H2O == 2H2 ↑ + O2 ↑3、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4、2Fe + 3Cl2 == 2FeCl35、 Cu+2H2SO4(浓)== CuSO4+2H2O+SO2↑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 3 节 课题名称 氧化还原反应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 难点: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课本P38习题1、2、3、4、5、6、7、8、9、10 (1)展示交流(2)提出问题
问题精讲:1、2、3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填空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4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 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的习题。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发生改变。6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解答此题,关键要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5、7、9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明确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有何变化。
10是关于物质间转化的方程式的书写习题,并且要求准确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这类题,一定要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
归纳解题方法技巧:
针对训练 《优化探究》高效作业(十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1、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关系的判断题:3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的习题:4、5、6、7、8有关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习题: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探究题:10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3节 课题名称 氧化还原反应
授课时间 第___周星期_____第____节 课时 第2课时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常用规律
重点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常用规律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用双线条法分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标出得失电子的数目,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Zn + H2SO4 == ZnSO4 + H2↑
精讲互动:练习:反应 H2+CuO====Cu+H2O中, H化合价总共升高 价,Cu化合价总共降低 价,H失电子总数为 个,Cu得电子总数为 个。规律①--守恒律即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 化合价降低总数或者失电子总数 得电子总数。规律②--强弱律 即 a、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练习:有下列反应(其中A、B、C、D各代表一种元素) ①2A-+B2====2B-+A2 ②2A-+C2====2C-+A2③2B-+C2====2C-+B2 ④2C-+D2====2D-+C2其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D2>C2>B2>A2 B.A2>B2>C2>D2C.C2>A2>B2>D2 D.B2>D2>C2>A b、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温度、浓度、酸碱性也有关系。如浓硫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硫酸在温度较高时氧化性也较强。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高锰酸钾。规律③--先后律 即一种氧化(还原)剂遇到多种具有还原(氧化)性的物质,谁强谁先反应练习:已知反应2 Fe Cl3+ Cu====2 Fe Cl2+ CuCl2, 向盛有 Fe 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规律④--价态律即a、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只靠拢,不交叉”练习:用“双桥法”标出电子得失方向与数目:H2SO4 +H2S==== SO2↑+ S↓+2 H2Ob、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练习:根据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性质。(用 “氧化性”“还原性”填空)H2SO4只有 , H2S只有 ;SO2既有 又有 。
达标训练:1.在Fe、Fe2+、Fe3+、Cl2、Cl-、Na+几种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2.2 mol MnO4- 与 a mol RO32- 反应生成 Mn2+ 和 RO42- ,则a=_____。3.在反应3 Cl2+6KOH====5 KCl +KClO3+3H2O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数之比为( )A.1∶5 B.5∶1 C.1∶6 D.6∶14.根据下列反应,各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2 H2S+ SO2====3 S↓+2H2O (2)2 Fe2++ Cl2====2 Fe3++2 Cl-(3)2 Fe3++2 I-====2 Fe2++ I2 (4) I2+ SO2+2 H2O====4 H++ SO42-+2 I -A. Cl2 >I2 >Fe3+ >SO42- B. I2 >Cl2>Fe3+ >SO42-C. I2 >Cl2>SO42- >Fe3+ D. Cl2 >Fe3+ >I2 >SO42-5.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1) G → Q + NaCl (2)Q + H2O → X + H2 (3) Y + KOH → G + Q + H2O (4) Z + KOH → X + Q + H2O则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 GQZYX B. GYQZX C. GYZQX D. ZXGYQ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 3 节 课题名称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规律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优化探究》P34例2、例3、P35随堂巩固4(1)展示交流(2)提出问题
问题精讲:P34例2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强弱律”的应用的习题。解答此类习题,如果比较氧化性的强弱,关键是要找准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反之,则需找准还原剂和还原产物。再利用“剂”强于“产物”做出判断。P34例3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守恒律”的应用的习题。解答此类习题,关键要准确表示出化合价升高值和降低值,然后利用升高值等于降低值列出等式。P35随堂巩固4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先后律”的应用的习题。解答此类习题,关键要明确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利用“谁强谁先”的原则解题。
归纳解题方法技巧:
针对训练 《优化探究》高效作业(十二)有关“强弱律”应用的习题:1、3有关“守恒律”应用的习题:2、7、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的判断新习题:4、5、6、8、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探究习题:10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二章总复习 课题名称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__节 课型 习题课 主备课人 吴园园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重点: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练习:完成课本P42第二章总复习题 (1)展示交流(2)提出问题
问题精讲:1、4是关于物质分类法的习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明确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标准 。2、3、9、10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习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5是关于分散系的习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明确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和各自的性质。6、7是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习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原则。8是关于离子共存的判断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明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11是关于物质鉴别的习题。解答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明确被鉴别物质的性质,利用其特征反应来鉴别。12是关于物质的有无判断性习题。解答此类习题,关键是要依据特殊的反应现象来推测发生反应的物质有哪些。
归纳解题方法技巧:
针对训练 《优化探究》检测卷(二)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点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