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实验化学》
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
课题1 原电池一、背景材料分析 (一)从现行教材看子课题 1 原电池实验子课题 2 制作氢氧燃料电池子课题 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拓展课题 干电池的模拟实验教材资料:锌-铜-稀硫酸为材料的原电池。
专题作业:从理论上分析用铝-铜-氢氧化钠为材料,
能否形成原电池。《化学2》第39~40页
《化学教学》2007(10)4页《化学教育》2007(2)53页(二)从学科指导看基本要求:
通过原电池实验,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
发展要求:
能根据已知的电池总反应式,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书写电极反应式。
说 明:
电极的极化作用对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影响只作一
般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总 2 课时,制作氢氧燃料电池和析氢
腐蚀、吸氧腐蚀拟放在第二课时) (三)从实验视角看必修2第38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活动与探究” 一是电流微弱,
用灵敏检流计检测; 二是供电时间短暂,
电池的放电效率低; 三是锌极板有大量气泡,
干扰铜极板现象的观察。 (三)从实验视角看选修3第12页“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动与探究”克服了锌极板有大量气泡的现象 盐桥能说明内电路中离子的迁移 电流密度依然较小,不足以使小灯泡发亮 提出课题——用更有说服力的实验来证实
具有实际价值的电池探究电池效率的因素,
放大电池的电流密度,
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
。。。。。。。二、实验基本原理电子迁移电池反应 Zn + Cu2+ = Zn2+ + Cu离子迁移实验表明:
电池的电流密度的大小与电极的表面积、极板之
间的距离和介质等因素有关;
无论何种材料制作的原电池,电池的极化作用都
是很强的,极化作用会使电极的放电反应变得迟
钝,影响电池的工作时间,而去极化剂(如高锰
酸钾、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由于有效
降低了电极的极化作用,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效率。
为此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铜锌原电池三、实验操作要点1.装置的组装
取一块锌片(6cm×3.3cm)和一块铜片
(6cm×3.3cm),两者之间放一块海绵(厚度2cm),
用橡皮筋固定好,用导线把小灯泡(2.5V 0.3A)和
锌片、铜片连接起来,插入放有50ml蒸馏水的100ml
小烧杯中,组装这样的装置多个备用。 2.催化剂的选择 向三个装置中分别加入 10ml 的稀硫酸,编号为甲
乙、丙,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向甲装置中加入 5ml 3% 的双氧水,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乙装置中加入 0.5 g 的重铬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丙装置中加入 0.5 g 的高锰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2.催化剂的选择 3.电极材料的选择 电极材料:Zn-C(直径1.1cm),与Zn-Cu对比
溶液介质:稀硫酸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电极材料:Al -C (直径1.1cm),与Al-Cu对比
溶液介质:稀盐酸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按照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3.电极材料的选择 4.溶液介质的选择 电极材料:Zn - C(直径1.1cm) ,Al - C
溶液介质:加入约 10 g 氢氧化钠固体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按照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
现象。 四、实验注意事项1.电解质用浓硫酸或固体氢氧化钠立即加水配制成溶
液,由于它们溶解放热,形成热的介质,加快了电
极反应。
2.如要灯泡持续发亮,不断振荡是关键。可以用电极
搅拌溶液。海绵比两极板稍长,以防碰破烧杯底。
锌片和铜片先用碱液处理,再用酸液处理,然后用
蒸馏水漂洗。谢谢!课件18张PPT。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课题1 原电池一、原电池比较所学原电池装置,探讨原电池装置设计要求必修2第38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活动与探究” 主要缺点:锌极板有大量气泡,
干扰铜极板现象的观察。一、原电池比较所学原电池装置,探讨原电池装置设计要求选修3第12页“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动与探究”优点:克服了锌极板有铜析出的现象;盐桥能说明内电路中离子的迁移 缺点:电流密度依然较小,不足以使小灯泡发亮 总结:原电池装置设计要求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增大电池的电流密度,
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
。。。。。。。1、影响电池的电流密度的大小的因素:
电极的表面积、极间距、介质等
2、影响电池放电效率、放电时间的因素:
电池的极化作用
弊端:极化作用会使电极的放电反应变得迟钝,充电变得困难,影响电池的工作时间。
措施:加入去极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可有效降低了电极的极化作用,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效率。
为此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检索咨询铜锌原电池 图5-2 Zn - Cu原电池示意图1.装置的组装
取一块锌片(6cm×3.3cm)和一块铜片
(6cm×3.3cm),两者之间放一块海绵(厚度2cm),用橡皮筋固定好,用导线把小灯泡(2.5V 0.3A)和锌片、铜片连接起来,插入放有50ml蒸馏水的100ml小烧杯中,组装这样的装置多个备用。 研究:去极化剂、电极材料、介质对放电效果的影响2.去极化剂的选择 向三个装置中分别加入 10ml 的稀硫酸,编号为甲
乙、丙,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向甲装置中加入 5ml 3% 的双氧水,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乙装置中加入 0.5 g 的重铬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丙装置中加入 0.5 g 的高锰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先变亮后变暗2.去极化剂的选择 3.电极材料的选择 电极材料:Zn-C(直径1.1cm),与Zn-Cu对比
溶液介质:稀硫酸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电极材料:Al -C (直径1.1cm),与Al-Cu对比
溶液介质:稀盐酸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按照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3.电极材料的选择 4.溶液介质的选择 电极材料:Zn - C(直径1.1cm) ,Al - C
溶液介质:加入约 10 g 氢氧化钠固体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按照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
现象。 实验结论:酸溶液优于碱溶液二、燃料电池1、写出氢氧燃料电池在不同介质中(Na2SO4、KOH、H2SO4)的电极反应式2、写出甲烷燃料电池在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条件下的电极反应式P64 制作氢氧燃料电池三、电化学腐蚀1、析氢腐蚀
条件:
电极反应式:较强酸性介质中2、吸氧腐蚀
条件:
电极反应式:中性、偏碱性或较弱酸性介质中P64 金属电化学腐蚀四、生活中常见电池的化学原理电池反应:
Zn + 2MnO2 + 2NH4+ = Mn2O3 + 2NH3??+ Zn2+ + H2O1. 普通锌锰干电池四、生活中常见电池的化学原理2、铅蓄电池四、生活中常见电池的化学原理3、镍—镉可充电电池四、生活中常见电池的化学原理4. 银—锌可充电电池电池反应:
Ag2O + Zn + H2O == 2Ag + Zn(OH)2课件15张PPT。
《实验化学》
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
课题1 原电池 原 电 池 实验目的:
1.了解常见原电池、燃烧电池的工作原理,认识电化学腐蚀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2.通过原电池实验,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初步认识电池的极化作用。
3.通过制作燃料电池,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对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
4.认识生活中常见电池的工作原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一.原电池实验
实验过程
1.在锌片和铜片之间放一块海绵,用棉线或橡皮筋固定好。用导线把小灯泡和锌片、铜片连接起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2.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加入1~2g高锰酸钾晶体(或重铬酸钾晶体,或5~10mL6%H20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3.改用Zn—C、Al—Cu为电极材料,分别与稀硫酸组合成原电池,按照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原 电 池 实 验原 电 池 实 验实验现象
1.用铜锌电极、铜铝电极,小灯 泡不发光;伏特表、安培表指针能偏转 。
2.用锌石墨电极,小灯泡微微发 光2-3秒。
3.往溶液中加入1~2克高锰酸钾晶体,再放入锌石墨电极,发现小灯泡会发出较明亮的光,而且持续的时间更长,约发光10秒钟。 实验注意点
1.金属电极用砂纸打磨。
2.电解质溶液可用30%左右的硫酸溶液。
3.去极化时加入高锰酸钾晶体后再不断震荡溶液或抖动电极,效果更好。(锌石墨原电池通过抖动可使电压从0.5伏上升到2.1伏,电流强度从0.09安变到0.19安)
4.改用伏特表、安培表或蜂呜器效果好,用小灯泡(2.2V,0.25A)很难发光。
5.实验顺序最好换一下,可节约药品。
6.要选用纯度高的锌片做电极。原 电 池 实 验我们的困惑1.电流密度与电极困绑的松紧、导线的长短、接触的好差、介质类别、介质的浓度及温度、电极本身的活泼性等诸多因素有关,变量不太好控制。2.理论上,电极电势应该Al—Cu比 Zn—Cu高,但实际测出结论相反。原 电 池 实 验3.该实验要得到最直观的现象,就是要用小功率的小灯泡,难找。二.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实验过程 1.把两根碳棒放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火焰上灼烧2~3min后,立即投入到冷水中,反复操作3~5次,使碳棒表面变得粗糙多孔。
2.将经过灼烧的两根碳棒插入2mol·L-1
KNO3溶液中,并与6V直流电源连接,电解约20s,使两电极的碳棒上吸附很多小气泡。
3.切断电源,在两极之间接上蜂呜器(原来连接直流电源正极的碳棒应该与蜂呜器的正极相连接),观察并记录现象。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实验现象
1.接通电源,电极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在电极表面吸附上大量气泡。
2.切断电源后,将电极接在蜂呜器上,蜂呜器立刻发出蜂呜声。实验注意点
1.多孔碳棒现制现用效果好,也可直接用砂纸打磨碳棒,后冲洗,效果也很好。 2.电解硝酸钾溶液时,课本要求接直流电源6V,实际操作中电压可从几伏到二十几伏,电解10至15秒即可。电解质溶液用硫酸钠、硝酸钠等效果也很好。
3.多孔碳棒上吸附上气体后,将导线接蜂呜器的过程中千万注意,不可碰到或振动碳棒,以防气体逸出,影响实验。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我们的思考这个实验成功率很高,最关键的就是碳棒的固定,我们可以将碳棒固定在泡沫塑料上。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析 氢 腐 蚀1.析氢腐蚀
实验过程
1.取两根3~5cm长的铁钉,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在其中一根铁钉上疏散地绕几圈光亮的细铜丝,使铜丝铁钉紧密接触。
2.把上述两根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0.1mol·L-1盐酸和2滴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观察现象。比较哪支铁钉上产生的气泡多,哪支铁钉周围先出现蓝色沉淀(Fe2+能与[Fe(CN)6]3-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三.金属的腐蚀实验现象
析 氢 腐 蚀1.绕有铜丝的铁钉周围约2秒钟就出现蓝色沉淀,另一铁钉表面约5秒钟出现蓝色沉淀。
2.产生气泡速度较慢,约5分钟后能明显见到,绕有铜丝的铁钉表面粘附着大而多的气泡,另一铁钉表面粘附的气泡少而小。实验注意点
1.这个反应出现蓝色沉淀很快(2秒左右), 所以建议实验时,先在两支试管中加好稀盐酸和铁氰化钾,再同时分别放入铁钉和缠有铜丝的铁钉,观察颜色变化。
2.将两试管静置一段时间(5到10分钟)后观察气泡。析 氢 腐 蚀 2.吸氧腐蚀
实验过程
取一片铁片,用砂纸擦去铁锈,在铁片上滴1滴含酚酞的食盐水,静置1~2min,观察现象。
吸 氧 腐 蚀 静置1分钟左右就可见到铁片上含酚酞食盐水液滴的边缘出现红色。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点
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是个非常好的微形实验,该实验的关键是铁要用生铁,食盐水浓度大一点,铁片事先要处理好,先用砂纸打磨,后用酸洗,再水洗。这样不需要一分钟就能在周边见到酚酞溶液变红。吸 氧 腐 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