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法

文档属性

名称 氧气的制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9-28 08:48:00

文档简介

实验
有无氧气产生
产生氧气速度
加热1克二氧化锰
?
加热3克氯酸钾
加热3克氯酸钾和 1克二氧化锰混合物
学生练习纸
一、实验报告
二、反馈练习
选择题:
1、工业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属于( )
A、化学变化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催化剂在使用前后:①质量减少②化学性质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加快此反应的速率。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氧气 (B)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C)收集氧气用排水集气法
(D)从反应后的固体残余物中分离出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还起催化作用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有:①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开始先预热后集中加热;②将药品平铺在试管中下部;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直到收集完毕;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移出水面,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②①④⑥⑤ D、②③①④⑤⑥
5、将充分加热后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采用的方法是先溶解,再进行( )、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
A、过滤 B、蒸馏、 C、蒸发 D、结晶
怎样得到氧气教案
普陀区兰田中学 吴叶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工业制氧的原理;
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中提高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相应的实验装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原理的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考虑的一般思路,运用控制变量法验证催化剂的作用。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电子白板、实验、录像、表决器、动画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投影】放工业制氧的录像,了解工业制氧的原理。
观看
回答
与生产紧密联系,体现化学与生产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确定课题
【板书】4.2怎样得到氧气
【提问一】
实验室能否用工业制氧的方法制取氧气呢?
思考、交流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善于比较的能力
合作学习
手脑并用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提问二】以前有没有接触过实验室得到氧气的化学反应呢?
【追问】得到的氧气中氧元素有哪种物质提供的?说明要得到氧气,原料中要有什么元素呢?
【讲述】老师手中有一瓶药品叫氯酸钾,它是可溶于水的白色晶体,还有一瓶叫二氧化锰,它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现在老师将它们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加热。
【探讨一】氧气究竟通过怎样的反应得到的呢?
【提问】从三个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板书】1、反应原理:
KClO3→KCl+O2
【讲述】象二氧化锰这样的物质,我们称它为催化剂。
【提问】如何验证二氧化锰在此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呢?
放实验录像
【过渡】制氧的原理清楚了,接着我们如何制取呢?
【探讨2】实验室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取氧气?
【板书】2、发生装置
【投影】发生装置
放试管口向上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的动画
【板书】3、收集装置
【投影】三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和部分气体的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全过程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回答:电解水
观察演示实验
学生演示三个对比实验
看书,找催化剂概念
思考、交流
看实验录像
交流
选择发生装置中的仪器
连接发生装置
互相评价
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连接收集装置
互相评价
观察实验
渗透元素守恒的思想
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世界
渗透控制变量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对比实验的原理
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体现的科学性。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复习仪器的用途
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运用表格中的数据解决问题
归纳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交流
学会自我整理和归纳知识
反馈练习
【投影】
用表决器选择答案
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布置作业
【投影】
记录
知识的拓展
五、训练与评价
一、选择题:
1、工业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属于( )
A、化学变化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催化剂在使用前后:①质量减少②化学性质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加快此反应的速率。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A、为了使装置美观。
B、为了防止固体中湿存的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
C、为了便于导出气体。
D、为了使试管内的药品铺平。
4、将充分加热后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采用的方法是先溶解,再进行( )、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
A、过滤 B、蒸馏 C、蒸发 D、结晶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有:①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开始先预热后集中加热;②将药品平铺在试管中下部;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直到收集完毕;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移出水面,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②①④⑥⑤ D、②③①④⑤⑥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成功之处
(1)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一方面了解了工业制氧的原理、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了催化剂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领悟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考虑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验满和检验气体,从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我小结能力等,也充分意识到在化学学科中实验的重要地位,对待科学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在课中也充分体现了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与信息技术紧密整合
在这堂课中恰当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PPT、电子白板、表决器、摄像头等,如在讲催化剂的概念时,利用电子白板把关键词能醒目地划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做反馈练习时,使用表决器能对课堂中的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检测,又快又有效;使用摄像头能使所有学生清楚地观察到讲台上学生演示的实验和在搭建制取装置时,能看到其他同学的装置,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关注了每位学生的能力培养。
(3)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2个月的学习,对常见仪器的用途、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气体的制取还是一张白纸,原先设计让学生探究如何搭建实验装置,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学生只会瞎探究,没有任何基础,故改为教师出示装置图,学生模仿图搭建制取装置,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得到训练和提高;又如在探讨如何验证二氧化锰在此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学生虽然已经学过粗盐的提纯,但是如果教师不提示,学生不会想到在证明质量不变时与粗盐提纯联系起来,所以要提示学生生成物能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2、遗憾之处
(1)在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通过怎样的反应得到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二氧化锰肯定不放出氧气,设计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有待考虑。
(2)在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实验录像中,过滤必须要3∽4次吗,其实只要过滤一次就行了;在证明化学性质不变的实验有待进一步探讨,是否这个实验肯定能证明二氧化锰的性质不变呢,有的金属氧化物也有这样的作用。
(3)在使用电子白板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稍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程。
课件25张PPT。4.2 怎样得到氧气执教人:吴叶红
学校:上海兰田中学净化的空气
液态空气氮气液氧二氧化锰氯酸钾  氧气是通过怎样的反应得到的?探讨一催化剂:
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使其他物质的反应加快,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思考   如何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呢?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的步骤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的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前反应后 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呢?探讨二发生装置中仪器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空气的平均密度为1.29克/升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将药品混合均匀装入试管4、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加热5、待气泡均匀大量后收集气体6、反应结束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3、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1、工业制取大量氧气的过程是属于( )
A、化学变化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变化
考考你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催化剂在使用前后:①质量减少②化学性质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加快此反应的速率。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考考你3、将充分加热后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采用的方法是先溶解,再进行( )、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
A、过滤 B、蒸馏
C、蒸发 D、结晶 考考你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要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A、为了使装置美观。
B、为了便于导出气体 。
C、为了防止固体中湿存的水倒流导 致试管破裂。
D、为了使试管内的药品铺平。
考考你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有:①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开始先预热后集中加热;②将药品平铺在试管中下部;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直到收集完毕;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移出水面,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②①④⑥⑤ D、②③①④⑤⑥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中起的催化作用。 H2O2 → H2O+O2
2、了解其它实验室制氧的方法和原理。回家作业M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