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课时.doc

文档属性

名称 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课时.doc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09-29 16: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河中学化学教案           任弟尧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体积分数;
1、 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 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1、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初步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如何分析实验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1、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三、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可以说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为了使今后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了解空气,防止空气污染。
[讨论]: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你能捕捉到它吗?
[实验探究]:课本P28“活动与探究”
1、 了解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1、 实验步骤:
(1)
(2)
(3)
[实验思考]: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什么性质?
[引入]:空气就像一个“大家族”,其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不相同的。如何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答: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答:
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答: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答: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答: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答: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答:
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讲述]: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气,其次是氧气。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讲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1、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举例说明。
答:
2、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答:
[阅读]:课本P27“空气成分的发现”
[讨论交流]:1.最早制得氧气的是谁?
答:
2、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谁?
答: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
四、课堂评价练习
一、我会选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
A.1:4 B. 5:4 C. 4:1 D. 5: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快鹿”牛奶
4、纯净物都具有 ( )
A、固定的组成 B、同样的性质 C、同样的用途 D、同样的颜色
二、我会填
5.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__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_,水蒸气和其他气体_____。
6、关于空气的组成,从下列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用一定量的空气和足量的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提示:铜+氧气氧化铜)
②用一定量的空气和足量的碳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然后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
③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空气,让小动物在容器中充分呼吸,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
其中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是 ,原因是 。
三、我会探究:
用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会有氧气?(提示:取玻璃怀一只,玻璃片一块,饮料吸管一支,用排水法收集一杯人体呼出的气体,用点燃的蜡烛试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五、评价与反思:
第1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讨论,学会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
知道空气的污染源以及消除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三、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
答:
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硫磺、氧化铜、稀有气体
答:纯净物是:
混合物是:
3、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答:
引入新课:氮气和稀有气体
阅读书P28-29页
[问题讨论]
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用途:
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稀有气体包括哪几种?
(2)稀有气体的性质:
(3)稀有气体的用途:
[问题讨论]:阅读书P27页
1.空气的成分本身具有固定的组成,是不是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答:
2、对于空气污染,你的认识是:
(1)空气的污染物:
(2)空气的污染源:
3.那么,你知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吗?
[阅读]:课本P30“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讨论]: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讨论交流]: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请问真的能清洁空气吗?为什么?
答:
四、课堂评价练习
1.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 )
A. 颜色 B.能否使火焰熄灭
C. 状态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是( )。
A.人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矿物燃料的燃烧D.工厂的废气
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 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物
4.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其正确答案是( )
A.只②和④ B.只①,②和④
C.只②,③和④ D.①②③④
5.据报道,现在许多城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
A. 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A. 几十万辆汽车,摩托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A. 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
A. 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6、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7、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目前,大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1)请写出汽车尾气中两种主要污染物。
(2)请你提出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的两项措施。
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至少需要空气__L。8L氧气的质量是____g,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429 g/L)
9.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19世纪末,物理学家雷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得到的氮气密度有0.0064 kg/cm3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44年发现空气中的氩。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
①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②雷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③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④雷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
10.你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为改进居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你有哪些办法可用?试举例。
答:
[课外作业]:课本P31“练习与实践”
五、评价与反思:
PAGE

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