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中学化学教案 任弟尧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二、学习重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那么,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氧气可以制取吗?这一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阅读p33页2、3、4自然段,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
复习:什么叫做化学性质?
答:
[引入]: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书P34“活动与探究”3个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
1、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反应物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生成物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与氧气
铁丝与氧气
蜡烛与氧气
1、 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答:
3、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答:
[讲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讨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氧气的用途
答:氧气的用途有:
四、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B. 氧气不溶于水
C、 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 D.液氧是淡蓝色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反应现象是 ( )
A. 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红热,熔化 D.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3.铁、木炭、蜡烛在氧中燃烧共同的现象是 ( )
A.都有气体生成 B.都发白光 C.都能放热 D.都会生成无色的水
4.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5.氧气的化学性质 ( )
A. 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 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 不活泼,常温时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
A.红磷 B.蜡烛 C.木炭 D. 煤
7.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___气味,________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的一种气体。
8.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
9、 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答:
11、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A.
B
五、课后思考:
1、 据你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已经知道了氧气有多种重要的用途,你能把它的用途与性质联系起来吗?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吗?
2.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氧化反应的概念
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氧气的工业制法;
化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2、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取氧气的装置,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导入新课]:那么空气中的氧气是哪里来的?怎样获得氧气呢?这一课我们就要学习氧气的获取方法。
阅读书P33-34页,
[问题讨论]
1、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什么?
答:
2、工业上是怎样获得氧气的?是如何储存的?
答:
引入:哪么在实验室里又是如何获取氧气的呢?
[实验探究]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哪些?
答:(1)
(2)
(3)
(4)
(5)
(6)
(7)
2、装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试管口要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要_________________
(3)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约__________处;
(4)试管口要放一团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答:
4、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答:
[实验探究]: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
1、装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滴双氧水时要缓慢
2、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答:
[讨论]:1、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不是反应物?它在这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答:
2、催化剂的概念 :
答
3、 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评价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②以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是 ( )
A、氧化剂 B、催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3.当大气压在1.013×105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是-219℃,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44℃则在分离液态空气的时候,上述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为( )
A.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 B.氦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氦气、氮气 D.氦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
4.在液态空气中上方放置一点燃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木条燃烧更旺 B、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C、木条立即熄灭 D、可能引起爆炸
5.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6.下列对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使瓶口向上正立放在桌面上
B.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后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C.将集气瓶从水中提出后倒立放置在桌面上
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
7.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
图中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
应当怎样改正?
答:
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⑴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 。
⑵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
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⑷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
⑹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 , 放出实验桌上。
9、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但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 剂。
五、课后作业:课本P38“练习与实践”
六、板书设计
第2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二、氧气的制取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哪些?
装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
装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滴双氧水时要缓慢
1、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催化剂的概念 :
催化剂的特点:
七、反思与评价:
PAGE
1
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 页